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音樂的「公僕」 緬懷指揮大師韓中傑

他是音樂的「公僕」 緬懷指揮大師韓中傑

指揮大師韓中傑

他是音樂的「公僕」

——音樂界緬懷老一輩指揮大師韓中傑

文|中國藝術報記者 怡夢

圖|羅 維

「韓中傑先生是音樂的公僕,他把畢生心血都傾注在中國音樂事業上。」中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李心草說。

4月3日,中國著名老一輩指揮大師,原中央樂團常任指揮、中國交響樂團藝術顧問韓中傑在京病逝,享年98歲。

還記得兩年前的「中央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建團60周年慶典音樂會」和一年前的「紀念李德倫指揮大師誕辰100周年音樂會」上,李心草兩度推著輪椅中的韓中傑登台,曾給觀眾留下眼眶發燙的一幕幕。

李心草推著輪椅中的韓中傑登台

音樂的「公僕」

李心草對這兩次演出也記憶猶新。「紀念建團60周年那場音樂會,韓先生指揮了《春節序曲》,此前排練我一直在他身邊,他總是樂呵呵的,特別開心,握著我的手,問我好不好,言語非常簡單,但非常關切。去年,紀念李德倫大師百年誕辰演出前,我在後台對韓先生說,要為他舉辦百歲音樂會,也就是2020年,我說,到時候您一定要登台指揮。韓先生中氣十足地說,好,我沒問題!當時大家都非常高興。」李心草不無遺憾地回憶,韓先生的腿受過傷,當時除了腿腳不太方便,戴上了老花鏡,精神依然十分矍鑠,說話清晰、思維敏捷,一點不像90多歲的老人,「我們真的很盼望為他舉辦百歲音樂會。」

指揮大師韓中傑

問起先生對李心草藝術上的啟發,李心草連說了幾個「有」。「韓先生對我藝術事業上的影響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字——認真。他是一個特別認真的人,有些人說他較真,可是指揮這個行業,不較真不行。」李心草回憶,韓中傑會對很小的細節抓住不放,直到演奏得非常完美,假如有一點點不完美,他絕對不會放過,「我聽別人講他年輕時候的故事,他就是這樣,後來我跟他接觸,他在音樂、生活中都非常嚴謹,所有事情必須做到位,但他不是刻板的人,熟悉了會發現,老先生很幽默。」

李心草回憶,1996年,中央樂團改組為中國交響樂團,招聘考試期間,韓中傑、陳佐湟、他的恩師徐新和他作為評委,曾經朝夕相處兩三個月,「我忽然發現,韓先生還有特別幽默的一面,是那種冷幽默,非常耐人尋味」。那一次招聘考試還請了一些外國評委,此前李心草只知道,先生的俄語很棒,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英語那麼流利。「我當時英語不行,是他鼓舞了我,我想自己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外語,後來我特別喜歡學外語,到現在為止,我可以無障礙對外交流的外語有五門,最初就是受韓先生的影響。」

李心草推著輪椅中的韓中傑登台

李心草上大學期間,韓中傑在他的母校中央音樂學院兼任教授。「我的第一份勤工儉學機會是他給我的。」那是上世紀90年代初,韓中傑受西班牙歌劇院的請託,交給李心草的任務是幫他們改編樂譜,把管弦樂隊的交響樂總譜縮編成鋼琴譜,以便於排練,李心草順利完成了改編,掙到了一份美金作為報酬。「我後來繼續做這項工作,縮編了五六部芭蕾舞劇新作的總譜。」李心草說,韓先生不僅信任他的專業水平,也關心他的生活,為他解決了經濟上的困難。

李心草說,對於沒有機會欣賞到韓中傑指揮的交響樂的後輩,還有很多精神遺產值得繼承,「不妨讀一讀他的人生經歷還有他在音樂事業上的成長經歷,特別是他在遭遇了特殊時期的磨難之後,還能對事業百分之百地盡心,這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演奏家·指揮·教授

馮琬珍今年86歲了,她1954年大學畢業,考取中央樂團的前身——中央歌舞團合唱隊,是優秀的合唱專家,也是樂團的筆杆子,撰寫過中央樂團團史。她的家裡珍藏著一份珍貴的節目單,那是1955年她第一次跟隨「中國青年藝術團」參加在波蘭華沙舉辦的第五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時留下的,其中,管弦樂演出的指揮就是韓中傑。演出曲目有《秧歌舞曲》(春節序曲)、《瑤族舞曲》《貔貅舞曲》《山林之歌》(第一樂章),莫紐什科的《哈爾卡序曲》、韋伯的《奧伯龍序曲》、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樂》,那是中國管弦樂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奏響。

指揮大師韓中傑

據馮琬珍回憶,那時全國各地上百名文工團青年聚在一起,臨時成立中國青年藝術團,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這就是中央歌舞團的雛形,這個團體由多個部分組成,包括管弦樂隊、合唱隊、舞蹈隊、民樂隊和獨唱獨奏音樂家的小組。後來中西分開,管弦樂隊、合唱隊和西洋唱法、西洋樂器的音樂家組成中央樂團,韓中傑是奠基者之一。

「韓中傑先生是長笛演奏家,又是指揮家,還是教授。三種工作都做得很好。」馮琬珍說,中央樂團從建立之初到登上世界各國舞台,李德倫、韓中傑、嚴良堃等幾位指揮家功不可沒。「他們將中國的交響樂、合唱藝術從文工團樣式、群眾文藝水平,提升到國家級音樂團體、世界級專業水平,為中國音樂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馮琬珍說,群眾文藝作品和世界級的高難度作品在創作手法、專業技巧上有巨大區別,很多人一起演奏(演唱)和交響(合唱)的藝術標準截然不同,打比方來說,從前者提升為後者,演奏員、合唱員在知識、技術、理念方面的提高是從小學生到研究生的飛躍。

「指揮家處理一部音樂作品,關鍵在於提煉樂隊的技術精華去表現作品的精華,他不僅要了解所有的演奏家,還要了解什麼樣的聲音是最好聽的、高水平的演奏是什麼樣的。指揮的耳朵不斷提高、音樂意識不斷提高,才能不斷發現排練中的不足,帶領演奏家克服缺點、提高技巧,從而提升整個團體的專業水平。」馮琬珍說,這個角色其實有一點像導演。

指揮大師韓中傑

馮琬珍的愛人、女兒都是演奏員,都曾在韓中傑的指揮下演出。「他和演奏員的關係,又像是老師和學生,又像是默契的搭檔。」馮琬珍說,韓中傑在工作中相當嚴格,有時候很嚴厲,讓準備不充分的人有一點怕。嚴格是為了準確,聲音、力度、節奏都要準確,只要有一個人不準確,就談不上「合」,談不上「交響」。

不遺餘力支持青年作曲家

韓中傑,1920年11月29日出生於上海。1942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專科學校管弦系長笛專業。曾任原中央樂團常任指揮、中國交響樂團藝術顧問、中國音協第三屆理事和第四屆常務理事。

他經歷了新中國交響樂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他的故事就是中國交響樂奠基與發展的故事。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還沒有一支正規的交響樂隊,想在交響樂基礎薄弱的北京建團,實屬白手起家。但韓中傑毅然放棄上海的優厚生活,帶著妻子和年幼的兒子奔赴首都。從「中央歌舞團樂隊」到「中央樂團」,再到「中國交響樂團」,他不僅參與了這支樂團的組建工作,還為它奉獻了一生。

指揮大師韓中傑

韓中傑是在國際舞台上指揮中國交響樂隊演奏交響樂的第一人。他指揮過大量西方交響樂經典作品,極力扶持首演了許多中國交響樂新作品,如馬思聰的《山林之歌》《第二交響曲》,李煥之的《春節序曲》,盛禮洪的第一、第二交響曲,王西麟的《雲南音詩》等。他還經常把我國作曲家創作的具有民族風格特色的管弦樂作品如《春江花月夜》《江河水》《二泉映月》《黃鶴樓》《梁祝》等推向世界。他不遺餘力地支持青年作曲家,首演了葉小鋼、譚盾、郭文景,瞿小松、周龍等人的許多新作,這些作曲家後來都成為蜚聲國際樂壇的佼佼者。

作為教育家和音樂活動家,他被許多年輕音樂人深深鐫刻在心裡。他的學生中不僅有活躍於國內大型演出團體、高等藝術院校的優秀人才,而且有載入《世界名人錄》、獲得美國音樂博士學位的指揮家陳佐湟,以及多次獲得國際比賽大獎的指揮家邵恩。作為中國音協常務理事和交響樂愛好者學會副會長,他曾在北京指揮過兩屆《交響樂之春》大型音樂會,赴上海、杭州、武漢、西安、福州、南寧、太原等地與當地樂隊合作演出和講學,為交響樂的普及和大眾欣賞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孜孜不倦的努力。

韓中傑去世當天,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作曲家郭文景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文字——31年前我還是青年作曲家時,他指揮過我用「十二音序列」手法寫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在上世紀80年代,他這樣的老一輩指揮大師首演這種離經叛道的「新潮音樂」,是非常罕見的。因此,我對他一直心懷感激之情。我現在眼睛花了,看手寫譜子很費勁。31年前韓中傑先生67歲,眼睛應該也花了,可他竟然在我的手稿總譜里發現了我的筆誤!他準備得非常仔細,我在排練中感覺得到,這是他第一次指揮無調性音樂,這部作品對當時的中央樂團也是陌生的,但排練進行得很順利。

「他的離去令我們痛心和悲傷。」中國交響樂團團長關峽這樣寫道,「我們要繼承和學習他詮釋交響樂精湛的技藝、崇高的藝德、對晚輩的無私提攜和對中國交響樂新作品的有力推動,他的音樂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報 的精彩文章:

王珂委員:得意不能忘形
寧鋼代表:將景德鎮陶瓷大學建成世界知名陶瓷大學

TAG:中國藝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