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稱為中國最美寺廟的寂照庵為什麼會那麼火?

被稱為中國最美寺廟的寂照庵為什麼會那麼火?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2017年5月,我陪著父母在雲南自駕了十天......這是本次遊記的第二篇。

雲南之行第一夜,我們入住從途家網預訂的民宿--斯維登度假公寓(洱海龍灣),和父母一起住一套複式海景房,方便互相照應。早上起來,站在陽台,一百八十度的景觀,可俯瞰洱海遙望蒼山,而雲海里的感通寺將是我們本次自駕行的第一個的目的地。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錦年光影說感通寺很有名,出過一個名望很大的和尚叫「擔當大師」,寺廟裡還有一棵六百多年的古茶樹。

匯合了書影和錦年光影,現在我們的隊伍變成了六個人,七座的起亞KX7最後一排終於起了作用。開車到蒼山腳下時間很短,開始盤旋爬坡,一路有很多掩藏在樹林里的別墅,這裡的氣候環境令人羨慕。景區不讓遊客的車上山,在停車場換坐本地攬客的小麵包車,談妥30塊拉我們上山,司機人還不錯,說乾脆將我們拉到寂照庵,往下走幾步就是感通寺,這樣可以看兩個景點。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大理感通山寂照庵,位於大理蒼山聖應峰南麓,史料記載:感通寺為唐初李成眉賢者所建,到明洪武年間有寺庵「三十六院」。明代末期寺庵滌盪損毀,清初重建時只恢復了一寺一庵,即如今的感通寺(大雲堂)和寂照庵。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這麼說寂照庵原本應是感通寺的分院了,寺院被茂密的松樹和古柏掩映,環境幽靜低調。尼庵面積並不大,沒有宏大的大殿也沒有巨大的塑像。走進狹小的門廊後有一個小院子,右側是供奉三聖的大殿,兩邊的廂房也很簡陋,如今的規模是1919年由當時的雲南都督唐繼堯主持重修的,一個家寺的模樣,庵門上"寂照庵"三字,也是唐繼堯題寫的。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我們剛好遇到了住持妙慧法師。庵的名字來源於《易傳·繫辭傳上·第十章》,「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傳是一本解釋《易經》的書,本意是《易經》本身是沒有思慮的,沒有作為的,安祥寂靜不動的,人若能感發興起而運用之,終能通達天下一切事故。感通寺、寂照庵的名字都由此而來,當年取名的人超有學問啊。


寂照庵最令人驚嘆的是,一進門就滿眼的多肉植物,冬美人、兔耳、錢串、薄雪萬年草......走廊和院子的每個角落裡都擺滿了,品種豐富,甚至連房屋後的護坡也被成片的多肉植物固緊。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多肉植物近幾年非常流行,植株小巧,肉肉的樣子看起來很萌,透露出一股小清新范。而且種類繁多,色彩豐富形態各異,且因長得慢而形態穩定,一年四季都可以觀賞,很適合在室內做擺件,據說還有防輻射的功效。更重要的一點是多肉植物好種,不需要經常澆水施肥,不費太多精力照顧它自己就能活得很好。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 攝影:陳俊林

寂照庵利用各種腐木和石器製作了許多「多肉大拼盤」,把不同類的肉肉密密麻麻地種在一起,相互簇擁著,高低錯落,顏色映襯,很有藝術感,這裡就是一個多肉植物的博物館。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沿大雄寶殿左側的小門走進去,還有一個後院,這裡又是另一番模樣。門口白牆上有一個大大的「禪」字,寫的很是飄逸,據說是設計師的手筆,如今成了寂照庵拍照留影最多的地方,我給爸媽也來一張。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再往前走就是齋堂和廚房了,如今在寂照庵排長隊等吃齋飯已經成為一道風景。做飯的都是義工,沒有外請廚師,大鐵鍋柴火飯吃過的都誇美味。妙慧法師說:食材好是最主要的問題,有人問我這一生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哪裡?我這一生去菜市場是最多的。認真挑選食材,讓人們愛吃素,多吃素就少殺生。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 攝影:陳俊林

不開齋的時候,這裡就是茶室。建材和飾品基本都是撿的廢棄之物:壁爐上的瓦片是老房子里撿來的,牆是撿的磚塊、石頭以及向山下百姓要的舊木頭砌起來的,看似普普通通的裝修與擺設,不落痕迹卻處處透著設計感,我想這背後一定有高人。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一個木製的馬馱架被利用成了花架,到處透著自然舒適,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讓人坐下來。妙慧法師把我們讓進「會客室」喝茶,她告訴我們多年前的一場大風把寂照庵的整個屋頂都給掀走了,這之前因緣巧合的來了一位訪客,得知寺廟困難,願意免費設計。「高人」是一個參加過奧運會的前國家隊教練,雖然四十多歲才退役改行做設計,卻極有設計天賦,絕大部分材料就地取材,5000塊錢,就這麼一點一點蓋起來的。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院子里有一顆黑花的矮牽牛很醒目,如今的寂照庵被網友稱為"中國最小資寺院"、"中國最美尼姑庵",如果忽略佛像和法器,這裡就是一個文藝的咖啡館或茶館。寂照庵飄滿花香卻沒有一絲香火氣息,我留心到佛台上沒有香燭,全都供著鮮花。問過妙慧師,說現在的香都劣質,供花也是佛教初始本意,佛不在乎你一柱香,只在意你一顆心啊!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更可貴的是,寂照庵並不強勢,如果古板的客人非要燒香,廟裡會限供三支香讓你在佛前聊表心意。庵里的齋飯剛開始是免費給信眾吃的,後來人太多了,她們就每位收20元錢,但初一、十五和周六、周日免費,後來人越來越多了,只能初一、十五免費了。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寂照庵的美,甚至吸引了很多女性想來出家。妙慧師傅說:原來寂照庵幾乎都沒什麼人,人很少很少,一年的人還沒有現在一天的多。歡喜生起就會常來,你不來就和佛法無緣,普渡眾生,眾生來了才能渡呢。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吃過齋飯喝了會茶,我們辭別妙慧師,沿著樹林中石板路下山去找感通寺。途中有一座青苔厚實的舍利塔,是擔當大和尚的墓,前有碑文記載了擔當的生平,據說附近還有明代和尚塔多座。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 攝影:陳俊林

在角落裡找到了那棵600年的古茶樹,感通寺看起來有些破落,牆上貼著籌款修繕的公告,不見一個人影。寺內保留著七塊碑刻,記述了感通寺的興衰。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最好的陪伴在路上攝影:陳俊林

感通寺短暫的逗留了一下,出來已是下午兩點多,駕車前往下一站--騰衝和順古鎮。行程大約330公里,上高速後我開啟KX7的智能巡航,想著今天寂照庵給我的震撼,感嘆妙慧師傅說的那句:福報就那麼一點點求來的了。

佛說:萬發緣生,皆系緣分!一切剛剛好加上當下的傳播方式,寂照庵水到渠成的成了一座網紅寺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To咖啡 的精彩文章:

TAG:InTo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