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8歲的袁隆平再次干翻美日俄!一招黑科技,多養活5億人

88歲的袁隆平再次干翻美日俄!一招黑科技,多養活5億人

GIF

烏鴉上尉作品

首發於微信號 烏鴉上尉

今天,上尉在微博看到了一個好消息

今年,我們就會開始在國內

大範圍試種海水稻

而且,袁隆平說

如果推廣成功

這個海水稻技術

有望每1億畝多養活8000萬人!

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

這個海水稻是個什麼東西呢?

我簡單解釋一下

大家都知道

鹽鹼地在自然條件下

是種不了莊稼的

只能白白浪費掉

但是這個海水稻

偏偏就可以在鹽鹼地里長

要知道,中國有10多億畝鹽鹼地

根本種不了莊稼

大多數只能擱在那裡荒著

按照袁隆平的估算

如果海水稻的推廣面積

能達到2-3億畝

也就能多養活1.6億人左右

可以讓我們國家耕地的壓力大大減小

可是,在這個新聞下面

我依然看到有不少人

在噴這項技術

他們覺得海水稻的推廣普及

會破壞生態環境

他們覺得中國人吃飯早就不是問題了

沒必要把鹽鹼地都變成耕地

其實,他們不了解的是

我們雖然普遍小康了

人人都吃得好了

但是我們的糧食供應

決不能說是高枕無憂

耕地面積也存在隱患

不斷研究新的技術很有必要

有人可能要問了

咱們中國這麼大的地方

怎麼農業還有問題呢?

的確,咱們中國地大物博

而且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

人人自帶種菜技能

有菜園子要種菜

沒有菜園子

把陽台改成菜園子也要種菜

全是水就在南海填個島種菜

在南極冰天雪地就搞個大棚種菜

在太空沒有重力就在宇宙飛船里種菜

能上九天種菜

能下五洋種菜

你要說中國的農業有問題

很多人肯定難以相信

但是實際上

我們雖然國土廣袤

但是因為地形複雜

山地、高原廣布

能用作耕地的地方

其實少得可憐

中學地理上就說了

咱們中國是三級階梯地形

只有東北和東南部極少的地方

算是平原地區

西部大片的地方

都是難以進行農業的山區、高原

咱們中國的耕地少到什麼程度呢?

就拿美國來比較吧

美國和咱們中國在同一緯度線上

美國整個國家絕大部分地方

都是大片大片的平原地區

非常適合發展農業

美國耕地面積有28億畝

佔全世界的13%

加上美國人口數量不多

只有3.23億

對農作物的需求量不大

美國農民地多得種不完

他們種地的時候

用的是機械化旋轉噴灌的

旋轉噴出來是一個圓形

所以為了增大效率

他們乾脆就把地也種成圓形的

那圓和圓之間的那些咋辦呢?

不種了,就這麼晾著

反正地多得種不完

因為這,美國的耕地

有20%左右都是閑置的

而且,正兒八經種地的地方

隔年還會休耕一年

讓土地休息一下

可以說是相當土豪了

但是我們中國就很難了

我們全國的耕地20億畝左右

佔全世界的7%

但是,我們要養活近14億

是美國的好幾倍

而且,這些地方還有很多不是平原

耕地都是梯田這種

也沒法兒用大型機器咔咔上

種地的效率相對會比較低

如果咱像美國人一樣

20%的地不種,隔年還休耕

那是要餓死人的

事實上,往前看

咱們中國人過上人人吃飽飯的日子

也沒有多少年

在幾十年之前

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

咱們中國因為人禍和天災

被餓死的人太多了

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

大部分農村地區

還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文革後有很多年輕人

拼了命去考大學

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

「上了大學就能吃大米飯」

上尉的爸爸到現在都有個改不了的習慣

吃飯速度特別快

吃飯都是大口大口往嘴裡扒

因為他那個時候

吃的稍微慢一點

飯菜就會被搶光

自己就只能挨餓

那個時候

全中國都解決不了

人人一碗大米飯這樣

在現在看來無比普通的事

然而,袁隆平卻辦到了

袁隆平是江西省德安縣人

1930年在北京出生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

他跟著父母從北方跑到南方

一邊四處避難

一邊斷斷續續讀到了中學

後來又上了西南農學院

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

分配到湖南的一個農校教書

那個時候,老師地位還特別低

大家都叫老師「臭老九」

袁隆平更是默默無聞

三年災害時期

袁隆平看見太多餓死的人了

1959年大旱,一年地里都沒有收成

大躍進把樹都砍了拿去鍊鋼

連樹皮都沒得啃

袁隆平走在路上

都能看見有人餓死在田坎邊上

餓死在橋下和路邊

那一副凄慘的景象深深刺痛了他

袁隆平那時候起就下定決心

一定要讓中國人都吃飽飯!

所以,即使是在教書

袁隆平也沒有放棄手上的科研

可是那個時候

世界上做雜交水稻的人也不少

但還從來沒有人做成過

在袁隆平之前

美國、日本都做過雜交水稻的研究

美國人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項目

但是,他們最後都失敗了

美國人研究的結果是:

雜交水稻有優勢

但是我們做不出來

日本人直接就認為

雜交水稻這個東西就沒有優勢

也就是說

當時世界科研水平頂尖的兩個國家

都沒有做出雜交水稻

甚至還有很多科學家認為

雜交水稻就不可能做成

然而,1966年

袁隆平在中科院的《科學通報》上

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論文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他認為

水稻是可以雜交的

這在當時外國人的眼裡

袁隆平說這話

肯定是腦子有問題

世界權威的美日都做不出來

你一個中國的普通老師說能做

不是在扯淡嗎?

你跟那些說地球是平的民科有啥區別?

但是袁隆平不是民科

他詳細給出了自己的理論

大家看完都認為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於是,1971年

袁隆平被調進湖南農科院

專門研究雜交水稻

因為解決的是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國家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還在海南島

專門划了一塊試驗基地給他

數年的研究

上萬次的雜交實驗

終於,1974年,雜交水稻種子培育成功!

幾年前美國日本都沒做出來的東西

被袁隆平做成了!

兩年之後,雜交水稻開始推廣

平均每一畝地

都比以前多產了60公斤

到了1980年後

全國都掀起了雜交水稻的風

我們在種植面積不斷下降的情況下

水稻總產量反而蹭蹭上漲

中國人慢慢地

都能吃得飽飯了

從1955年開始實行的糧票

也在1993年正式成為歷史

可以說,我們能實現

用全世界7%的耕地

養活全世界21%的人口

袁隆平功不可沒

到了2003年

中國大陸一半以上的水稻

用的都是袁隆平的品種

全世界20%的水稻

都採用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

有無數人因為他的技術

解決了吃飯的問題

他也因此被國際科學界稱為

「雜交水稻之父」

現在,我們的糧食自給率

已經到達了95%以上

從各種粗糧

到雞蛋、牛奶這樣的農副產品

我們都形成了

非常完整的供應系統

中國人已經從普遍吃糧食

變成了普遍吃肉

我們已經擺脫了貧困

我們不再為了餓肚子而煩惱

而是開始討論

怎麼樣吃得好

怎麼樣吃不胖

但是,因為在之前

為了讓全國人吃飽飯

我們大肆開墾了很多荒地

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自然環境

土地也常年種植不休耕

加上有一些農藥和重金屬污染的問題

影響了種糧食的效率

還讓一些土地得了「土壤病」

根據數據顯示

因為種種原因,中國的耕地

已經有19.4%受到了污染

有0.5億畝地已經不適合耕種了

有2億畝的地都存在安全隱患!

也就是說

我們中國的耕地

還存在不小的壓力

決不能掉以輕心!

糧食自給自足是一件大事

以前為了吃飽飯開荒是必須的

但是現在吃飽了

就要為子孫後代多考慮一點

咱們肯定不希望

我們的下一代沒有足夠的地種糧食吧?

所以,現在咱們在農業上的態度

是在治理污染的同時

也要保證我們能用更少的地

養活更多的人

這,就是海水稻這項技術在解決的問題

這,也是袁隆平一直在努力解決的問題

做成雜交水稻之後

按理說,袁隆平早已經功成名就了

他當初想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現在也基本實現了

他只需要好好養老就行了

可是,袁隆平卻不願意休息

他已經快90歲了

他依然帶著自己的團隊

不斷地在新技術上尋求突破

他對自己的學生有很高的要求

在他的手下

無論你是碩士生還是博士生

一定要到田裡到地里去實地查看

電腦里是種不出水稻的

前兩年,袁隆平的團隊

利用了基因技術

敲掉了水稻里的吸鎘基因

讓水稻不用再受鎘污染的危害

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吃得更安全

2014年,他又和海水稻的發現者

科學家陳日勝一起

進行海水稻的改良

也成功讓海水稻

成了國家級項目

要到了足夠多的研究經費

圖:海水稻之父

陳日勝

很快,他們的試驗就有了成果

海水稻的改良試驗成功了

現在,海水稻開始了大範圍推廣

如果海水稻能夠推廣成功

就相當於我們中國

又多了2億畝的耕地可以用

有了這2億畝地

原來耕地的壓力就小了

有些土壤肥力下降嚴重的地

也就能重新還成森林了

也就是說

這項技術非但不會破壞環境

反而能更好地保護環境!

那些說會破壞生態環境的

根本是無稽之談

而且,不止我們中國

全世界也有143.157億畝的鹽鹼地

即便其中只有二十分之一的地

能夠種植海水稻

也能多養活5億人!

在我們一帶一路的沿線

在東南亞的3億畝鹽鹼地上

這項技術也派的上用場

要知道,雖然我們現在日子過得好了

但是在全世界

還有8億人吃不上飯

尤其是在貧困的非洲

還有很多人

要靠其他國家的糧食救濟才能活命

可以說,陳日勝和袁隆平的海水稻

非但可以造福中國人

還可以造福全人類

說實話

今天看到這個消息時

上尉的心裡除了欣喜

更多的是為袁隆平爺爺為代表的

這一代中國科研人

這種骨子裡的創新精神而感動

就拿袁老來說

他從1960年開始

用了整整14年的時間

獨自紮根在田野里

為積貧積弱的中國

在全世界範圍內

第一個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從那一天開始

他的名字就和

「讓全世界的人吃飽飯」

划上了等號

可以說

只要是中國人

就沒有不知道袁隆平的

單憑那一項成就

他的名字早就足以彪炳史冊

可是,在成名之後

他沒有安然躺在功勞簿上

而是不斷地創新出成果

不斷地替我們這些老百姓

替我們的子孫後代

去考慮我們甚至都意識不到的問題

在雜交水稻之後

他又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

70歲,他成立了轉基因應用研究室、分子育種研究室,從全國招聘了數十名高級專業人才。還把兒子袁定陽送到香港中文大學專攻轉基因。

85歲,他和團隊基改育種「雙季超級稻」達成早季畝產703公斤

87歲,他和團隊研製成功水稻親本去鎘技術,我們再也不必擔心吃的大米鎘超標

88歲,他和陳日勝改良海水稻成功,加以推廣後,也許可以多養活5億人

他活了一輩子

工作了一輩子

也為全世界人的吃飯問題努力了一輩子

創新了一輩子

我知道

大家對他已經再熟悉不過

可我還是想講一講他

因為他今年,已經88歲了

上一代像他這樣的科學家

有很多也是這樣的高齡

他們中的一些人

甚至已經離我們遠去

作為國家的建設者

當上一代人已經老去

我們這一代人

需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傳承

或繼承衣缽

或傳承精神

因為這個還有很多不足的國家

正等待著我們繼往開來

烏鴉上尉整理編輯

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參考資料:

海水稻相關微博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Facebook將面臨2000000000000美元罰款!
地雷包圍家門!一個中國農民的戰爭:孤身一人排雷20年

TAG:酷玩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