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向李鴻章借大炮 李鴻章卻說:我的炮在夏天不好使

曾國藩向李鴻章借大炮 李鴻章卻說:我的炮在夏天不好使

湘軍的曾國荃部以挖地道埋火藥的方式,炸塌天京城牆,攻克天京(金陵),是在同治三年(1864年)的六月十六日。實際上,早在這一年的春天,素有「曾鐵桶」之稱的曾國荃,就已經率軍將天京包圍,如鐵桶一般水泄不通。

然而,由於天京城牆既高且厚,易守難攻,而太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堅持困獸之鬥,因此一直久攻不下。《清史稿》的曾國荃本紀記載:「賊糧匱,城中種麥濟飢。國荃迭令掘地道數十處,賊築月圍以拒,士卒多傷亡。」

天京久攻不下,一直拖著也不是辦法。為了早日消滅太平天國,收平亂全功,清廷在這一年的五月,就給駐紮在蘇、常之間的李鴻章下令,讓他移師會攻金陵。

「現在金陵功在垂成,發捻蓄意東趨,遲恐掣動全局,李鴻章豈能坐視。著即迅調勁旅數千,及得力炮隊,前赴金陵,會合曾國荃圍師,相機進取,速奏膚公。李鴻章如能親督各軍,與曾國荃會商機宜,剿辦更易得手。著該撫酌度情形,一面奏聞,一面迅速辦理。」

清廷之所以命令李鴻章前往會剿,一方面是因為他手下的淮軍實力強大,另一方面是因為淮軍中有很多新購入的西式「開花大炮」,特別適合用來進攻金陵這種城牆高厚的城池,此為湘軍中所無。所以,曾國藩也非常希望借來李鴻章的大炮,早日攻破金陵。

不過,李鴻章接到朝廷的命令後,卻無動於衷,完全沒有想要動身增援曾國藩的樣子。為此,李鴻章還編了個理由,說「炮火不宜於夏」,說是他的開花大炮在夏天不好使,拒絕率軍前往金陵會師。

一開始,清廷還以為曾國藩和李鴻章之間是不是有什麼矛盾,又多次下令催促李鴻章放下個人恩怨,以大局為重,儘快率軍前往增援:

「前經疊諭李鴻章撥兵助攻金陵,現當事機緊要之時,李鴻章務當不分畛域,不避嫌怨,力圖共濟,不準稍有推諉。」

「李鴻章恪遵前旨,不分畛域,撥兵助剿,或親往會攻,毋稍避嫌推諉。」

但一直到六月曾國荃炸開了金陵城牆,李鴻章都始終沒有動身,只派了一支炮隊前往。而炮隊還在路上,曾國荃就已經把金陵拿下了。

要知道,曾國藩是李鴻章的伯樂,一手提攜了李鴻章,而李鴻章也自承是曾國藩的弟子。曾國藩有恩於李鴻章,為何李鴻章卻不願在關鍵時刻助曾國藩一臂之力呢?

其實,李鴻章不願增援,並非對曾國藩恩將仇報。恰恰相反,李鴻章違抗朝廷的命令,冒著風險故意遷延,是因為攻克金陵,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他不願意此時前往,去搶了老師曾國藩的這份功勞。

而實際上,曾國藩對李鴻章的「搶功」,是並不在意的。堅決反對李鴻章增援的,是還是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

曾國藩在寫給曾國荃的家書中,已經表露了希望弟弟不要太過熱衷於名利,讓李鴻章早日前來,就能早日結束戰鬥:

「余意欲奏請少荃(即李鴻章)前來金陵會剿,而可者兩端,不可者兩端。可者,一則渠處炸炮最多而熟,可望速克;一則渠佔一半汛地,弟省一半心血……」

「……何必全克而後為美名哉?人又何必占天下第一美名哉?如弟必不求助於人,遷延日久,肝愈燥,脾愈弱,必成內傷,兄弟二人皆將後悔。」

然而,曾國藩的這個弟弟脾氣非常倔,死活不讓李鴻章來增援,對曾國藩的勸誡置之不理,悶頭用挖地道埋火藥的方法,最終也攻克了金陵城。只是曾國荃為了獨佔這攻克金陵的大功,卻是多花了許多時間,也多付出了許多人力和金錢的成本了。

參考資料:

《清實錄同治朝實錄》

《花隨人聖庵摭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嘉慶抄了和珅的家 為什麼還給他留半套房子?
晚清這位駙馬爺 遇事閉口不言 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