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個「認生」的寶寶,內心都裝著這樣一個秘密

每個「認生」的寶寶,內心都裝著這樣一個秘密

以前的寶寶,見人就笑,別人伸手就給抱;

現在是不讓抱也不愛笑,儼然一副高冷范兒。

即使是稍大點的孩子,見到陌生人也是一頭扎進媽媽懷裡,或者乾脆低著頭不說話。這個時候,大人總會催一句「快叫叔叔阿姨」。

但心理學家表示,「認生」是孩子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過程,是一種先天的自我保護。下次逼寶寶打招呼前,你可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寶寶都會經歷「認生期」

「認生」主要發生在八九個月至一兩歲之間,且在一周歲達到頂峰,此時寶寶會對不認識的人表現出害怕和迴避,心理學稱為陌生人焦慮。

一般而言,寶寶都會經歷認生期,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怕生」現象在一兩歲後會慢慢消失,認生期也自然會過去。

寶寶六七個月大,開始形成親人和陌生人的概念。他們看到不熟悉的人會用哭鬧的方式來吸引「親人」注意。

所以說,「怕生」其實是一種先天的自我保護機制,更是孩子發育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可看作正常現象。

哪種認生需要干預

寶寶在緊張害怕時一頭扎進父母懷中尋求安慰,這本身就是一個溫馨而美好的畫面。家長不要一味覺得認生不好,也沒必要強行糾正。

如果父母硬逼著寶寶和陌生人打招呼,孩子心裡可能留下「和人交往不愉快」的印象,對孩子長大後的人際交往是非常不利的。

但長期認生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合群的個性,長大後不懂得如何與人交流。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上幼兒園的年齡還很怕生,就要追根溯源,找找「病根兒」了。

教育方式簡單粗暴

責罵甚至體罰,會使孩子形成膽小、怯懦、軟弱的個性,還會損傷他們探索新事物的動力,讓他們更容易怕生。

鼓勵孩子和別人交往

家住在高樓獨戶,關上門自成一個小天地,長年累月沒有與外人接觸和交流,限制了他們的活動範圍和交往機會。

幼時和孩子不親近

過早與孩子分床睡、父母不會表達愛、常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都會傷害孩子的安全感,讓他們害怕陌生人。

家庭生活不和諧

父母是孩子的整個世界。如果經常看到父母間的衝突,他們會感到極大的不安與畏懼,這直接影響他們安全感的建立,以及社會化、人際關係等諸多方面。

4招解救「靦腆娃」

父母都希望孩子活潑開朗,人見人愛。可如果孩子一直很怕生,父母可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6歲前)積極進行引導。

創造說話機會

對於小一點的寶寶,一次只讓孩子接觸一兩個陌生人。可以邀請同齡小朋友來家裡玩,父母熱情招待即可,不要強迫孩子與陌生人交流。

多和寶寶互動,經常陪他們玩耍,能創造一個安全的依戀關係。有助於培養寶寶的安全感,降低他們的戒備心。

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如同學聚會、戶外運動;鼓勵孩子與新朋友玩擅長或簡單熟悉的遊戲。

別做孩子的代言人

家長帶孩子見老師、醫生,對方問孩子一個問題,他沒有馬上回答,家長就趕快代替回答。

事實上,孩子也許只是在思考怎樣回答,一時沒說話,家長要耐心等待,讓他自己把要說的話說出來。

學會向孩子介紹陌生人

有生人要到家裡做客,父母可提前向孩子介紹對方是誰,比如說「待會來的阿姨是媽媽最好的朋友」等,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見面後也不能突然將寶寶交給生人抱,這樣會讓他更害怕。而是讓對方和寶寶先打招呼,聊聊天,還可以給他們送點愛吃的東西,以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父母做好榜樣

孩子都是有社會參照的,父母就是他們模仿的對象。因此,爸爸媽媽要做好表率,表現出對陌生人的熱情友好,以打消孩子的戒備。

本期

母嬰智囊團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李新影

北京大學幼教中心教研室主任 趙紅梅

本期編輯:鄭榮華

生命君開小號啦

更多實用、有料的育兒知識

請移步「母嬰日報」翻牌子

(ID:muyingriba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養肝最怕這4種食物,肝病專家給你一張科學的「護肝表」
身體病了,淋巴會說話!這7處淋巴一定不能堵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