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駛入數字化轉型新藍海:從1到10靠積累,從10到N靠生態

華為駛入數字化轉型新藍海:從1到10靠積累,從10到N靠生態

沒有一個企業的成功會是偶然,華為企業BG兩年翻一番的秘密是什麼?

如今,出現在華為2017財報中的企業BG業務無疑最為耀眼:不僅增速最高(同比增長35.1%),而且也被集團寄予了更高期望。但是七年前剛正式進入企業級市場的時候,華為並沒有預想這竟是一個萬億級的「富礦」。

當時,華為在存儲、企業網路、伺服器等產品上的實力強大,而進入企業級IT市場是想將這些好的產品提供給企業客戶。然而帶著這個初衷進入市場之後才發現:傳統的IT行業正在面臨被顛覆的進程。

其中的大勢,是數字化轉型正在從電信、互聯網這些行業向傳統企業過度,市場一下子被放大了數倍。在這個背景下,華為提出了「New ICT」的戰略,除了設備,還要向企業客戶提供雲、大數據、物聯網等完整的IT基礎設施,將自己定位於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平台。

企業BG是在一個傳統行業變革轉型期一頭扎進了市場,而這個市場中原有的「老將」,不僅沒有看清楚這個「新兵」的來意,更沒有意識到行業變革的巨大衝擊。七年前華為進入企業級業務,當時市場里的主要玩家還都是傳統IT巨頭,五年後這些IT巨頭勢頭漸微;2016年之後,崛起的則是從互聯網殺入的公有雲勢力,氣勢如虹。

當然,因為基因不同,不同的玩家路徑選擇也不同,各自的能力和資源也不一樣。而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剛剛啟動,未來誰是贏家還未可知。今天懂懂先分析一下華為企業BG在傳統IT和互聯網企業的競逐中,為何能夠獲取市場的認可,並取得快速的成長。通過深度的戰略、戰術剖析,或許對更多企業能有所借鑒。

從1-10的穩健與強勁

在華為2017年財報中可以看到,企業BG業績同比增長35.1%,雖然在華為整體大盤子中所佔的比例並未超過10%,但卻是華為目前增長最快的業務,並且以兩年翻一番的效率在快跑。目前,197家世界500強企業、45家世界100強企業已經選擇華為,作為其數字化轉型的合作夥伴。

企業BG對於已經而立之年的華為而言,屬於四大板塊里較為年輕的一塊。從營收的絕對值上來講,無法跟傳統優勢的運營商BG相比,也無法跟面對數億消費者的手機業務相比。但是企業BG正式成立之後,就成為了行業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也是華為未來的重要支柱業務。

作為市場的後來者,企業BG業務如何做到了穩健且強勁,為何能在今天取得這樣優異的業績?企業BG總裁閻力大認為,這主要來自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研發。注意,這不是指一般的研發,而是持續不斷高強度地研發投入。這樣的投入,不僅給傳統IT產品帶來創新,也使得華為在各種新技術領域裡的創新和協同能力顯現了出來。

據Gartner系列魔力四象限報告顯示,華為存儲蟬聯領導者象限位置,FusionCube超融合基礎設施躍升挑戰者象限。而IDC的報告顯示,華為雲政務雲解決方案、華為雲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綜合排名均獲第一,華為雲FusionAccess桌面雲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銷售排名第一。

第二是獨特的聯合創新模式。我們知道,企業級市場最大的難點就是由於行業不同,需求差別巨大。這一點在傳統IT時代就存在,現在到了雲時代還是一樣。所以,只有「懂行業者才能得天下」。對此,華為企業BG採用了一種獨特的模式:與各行各業領軍企業進行聯合創新。在過去做運營商業務的時候,華為採用這種模式就取得了成功,使得華為在運營商行業里做到了全球領導者。今天在企業BG業務上,他們同樣是與全球各行各業的巨頭合作,深入到每個行業應用需求中去。

比如在汽車行業,華為與德國大眾、標緻集團在車聯網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在金融領域則與中國四大行以及法國第二大銀行BPCE等共同進行金融服務領域的業務創新;在能源行業,華為的客戶更是包括了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等頂尖企業。這樣的合作模式,有機會讓華為成為「最懂」行業的人,通過與行業巨頭合作,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將成功經驗複製到更多的企業中。

第三是開放的生態。華為企業BG發展的思路不是簡單地業務買賣,而是通過開放的生態,讓華為、合作夥伴與客戶一起成長。比如,OpenLab是華為開放生態的一個主要載體,華為把ICT基礎設施平台、雲、大數據等華為面向行業提供的數字化技術,以平台形式部署在OpenLab里,然後合作夥伴和客戶一起進來,讓OpenLab成為三方聯合創新的載體。

目前面向企業市場的OpenLab在全球已經建立了11家,未來還將繼續投入建設更多的OpenLab。這裡懂懂多說一句,華為這種三方聯合創新的模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效仿,這也間接證明此種模式非常適合企業級市場的拓展。

第四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華為界定了清晰的邊界,不觸及合作夥伴和客戶的利益區間,讓各方放心。華為所謂的邊界是: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最近又加了一條「中間不碰股權」。

上不碰應用,這是說給合作夥伴聽的。華為做的是數字平台,數字平台以上的部分是合作夥伴的業務範疇;下不碰數據,是說給客戶聽,讓客戶安心,華為不會強迫客戶交換數據,也不會拿客戶的數據變現。簡而言之:客戶是數據的擁有者,華為是幫助客戶處理數據。

這裡懂懂再多講幾句,為什麼最近華為新加了一句:「中間不碰股權」?我們知道很多生態型企業都將股權視為關鍵的一環,無論是智能硬體領域的小米,還是互聯網生態的騰訊和阿里,都將投資行為看做維繫生態的一個主要紐帶。

而在華為內部卻有一個高度的共識:只有一個開放的生態才有生命力,封閉的生態最終沒有生命力。「我們希望這個生態是被激活的狀態,凡是沒有處於競爭狀態的東西,最終會慢慢沉寂下來。我們老闆有『熵減』理念,也就是說沒有外力作用時,水往低處流,當所有的水都往下流了,這個世界就沒有發展了。華為要做『搬運工』,把水搬上去,使其不會缺乏活力。」閻力大表示。

從10-N的耐力與爆發

一般企業的發階段分為從0-1,從1-10,以及從10到N不同的階段。因為華為幾十年來深厚的技術積累,所以企業BG正式成立之初,技術和產品就已經處於領先地位,很快進入到1-10的階段。

「1到10的階段,我們必須找到行業里的標杆企業,情投意合,在各個行業積累原型。至於從10-N,則是規模複製階段。」閻力大認為,做第一個行業的時候,效率會比較慢,但做到第二、第三個行業時,就可以找他們的同性沉澱,越來越從容。而一旦完成了1到10的積累,就有了規模化的可能,將會進入到爆發階段。

記得IBM的有一個調研結果這樣顯示:未來數字化轉型的主導權將回歸到傳統企業手上。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數字化轉型,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雲、大數據、AI、物聯網等技術融合、驅動的變化,掌握這些技術的企業一定是佔了先機的。但是當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之後,真正的數字化就不是開一個網店或者把流程搬到網上那麼簡單,而是生產流程再造,甚至是創造出新的業務模式,比如現在的新零售。所以,在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之後,市場將由技術驅動向業務驅動過度。

那麼,像華為這樣的ICT綜合服務商,有雲管端技術協同的數字平台、有全球服務能力,需要補齊的短板就是對行業深入的了解,或者說是幫助傳統企業補充他們對ICT技術的理解。這就是華為企業BG前期成功的原因——獨特的聯合創新模式。

在這種模式在進入深水期之後,華為的戰略也從「平台+生態」向「平台的平台」延伸。舉一個小例子:招商銀行是金融領域數字化做得比較領先的,在新技術的採用和模式創新上都勇於嘗鮮。華為幫助招商銀行建設了大數據云化平台,在這個平台基礎上又為招商銀行開發出很多豐富的創新業務模式。實際上,華為與招商銀行的這種聯合創新方式,在整個金融行業都比較少見。但是這個平台成功應用後可以拿到金融行業里廣泛應用,更多的中小銀行可以基於這樣的平台進行自己的創新。

這時候,華為要做招商銀行這個客戶平台下面的平台,即只做金融行業「最共性」的部分,而面向金融行業的「差異化」部分,則轉由招商銀行自行處理。

懂懂筆記理解,華為從「平台+生態」到「平台的平台」戰略延伸,一方面體現了開放的心態,一方面也是共贏的最佳模式,有利於從10到N的快速裂變。這種戰略思路,乍一看是限定了自己的邊界,有些束手束腳,但正是因為不觸及合作夥伴的利益,才能讓合作夥伴放心,將數字化平台快速複製到更多的層面,在更多的行業獲取更多的用戶數量。華為「平台的平台」模式,目前正在電力、交通、物流、金融、數字城市等行業得到客戶認可, 這也使得華為的市場份額在快速放大。

華為很清楚,作為最底層的平台,要盡量讓平台的可重複性越來越高,找行業的共性,做規模化的複製,這才會有利於華為做大。而作為應用的上層——合作夥伴開發的平台,則可以打開更多想像空間,創造出更多新的應用場景。所以,在「平台的平台」戰略之後,華為和合作夥伴都發現了新的藍海。

把蛋糕做大,華為要做數字化轉型行業的領頭羊

在閻力大看來,從1-10階段的穩健且強勁源自華為長年的技術積累,這是線性的增長。而從10-N爆發,則是來自於華為的剋制以及合理的商業模式,這將是指數級的增長。

「未來的數字化轉型一定是『長』在一個平台上的,我們就是要成為最強、最被依賴、最安全、最可靠的平台。」閻力大強調。

未來,什麼樣的數字化平台才能成為客戶最好的選擇?懂懂認為華為有兩個優勢會比較明顯。

相比較傳統的IT服務商,華為這兩個方面的優勢如下:

第一是技術、產品品類覆蓋最全面。數字化轉型不是只有雲、只有AI或者只IoT就能完成,華為最具備打造一個完整的數字化平台的能力。

相比現在互聯網企業做的公有雲業務,華為的優勢在於 「根基」。互聯網公有雲的短板在於「飄」在雲上,難以落地。而華為所有的底層技術、產品都是華為自己的,是紮根之後向上生長,真正形成了聯接+雲協同化的平台。並能通過業務編排和數據使能層,使能上層應用。

第二是思維的開放。傳統IT企業的思路還更多局限於產品,為客戶的服務也是一個一個去拓展,缺乏平台化思維。而華為早早就想清楚了「平台+生態」的思路。

當然,華為企業BG也會面臨很大挑戰。閻力大毫不迴避這個話題,在他看來,一方面是傳統IT業務比例還很大,華為必須要在傳統IT巨頭的競爭中取勝,才能維持高速的增長;另一方面,未來市場空間巨大,華為必須面對未來數字化轉型深水區的變化,對「New ICT」做出積極的布局,把新市場的蛋糕做大。如此,華為企業BG才有機會發展成為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規模。

可以說,挑戰來自於「兩線做戰」。而懂懂認為,有能力兩線做戰也恰恰是華為不同於傳統IT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優勢所在。

作為華為內部的一個比較年輕的業務版塊,操盤手閻力大經常被問到:企業BG如何實現指數級的增長?

「今天還只是初始階段,拐點是數字化轉型全面實踐的來臨。」閻力大認為只有數字化轉型成為行業同識,蛋糕真正大了,華為企業BG爆發期才會到來。「每個產業的領導者值得受人尊敬,他們改變了整個產業的格局,把餅做大了。誰可以在數字化轉型市場把蛋糕做大?華為要擔當這個使命,做領頭羊。」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真空期過後,誰能成為智能手機產業的恆星?
中興手機的舊三年和新三年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