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沉船故事你只知道泰坦尼克號?
原標題:千年沉船故事你只知道泰坦尼克號?
1912年4月10日,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安普頓出發,開始了它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航行。4天後,它撞上冰山沉入大西洋。2208名船員和旅客,僅705人生還。1997年,一部以此為背景的浪漫災難電影誕生。沉船悲劇和那段世紀愛情,曾打動過你嗎?
千百年來,在人類征服海洋的歷史中,有不計其數的船隻,載著數目驚人的珍寶沉入海底,每一艘沉船都留下一個故事,它們就像歷史的化石,記載著文明的遺迹。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述另外一艘沉船——黑石號的故事。
「黑石號」復原船模及其復原畫
1998年,一位漁夫在印度尼西亞的勿里洞外海潛水捕撈海參時發現了一堆瓷器,消息傳出,德國尋寶人蒂爾曼·沃特方聞訊趕來,在一大片黑色珊瑚礁下,發現了一艘沉沒的阿拉伯商船,並為之命名「黑石號」。經過長達9個月的打撈,大批令考古界震驚的文物重見天日,一個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精彩奧秘就此被打開。
今天,「黑石號」上的瓷器和珍寶被新加坡整船購買並妥善珍藏。67000多件文物基本上都是中國製造,其中98%是瓷器,另外一些是數十件精美的金銀器和銅鏡等器物。根據一隻長沙窯瓷碗上的「唐代寶曆二年」的銘文,專家考證,「黑石號」沉船的年代為唐代。
「黑石號」沉船文物
對比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專家發現,出現在勿里洞島附近的「黑石號」,已經偏離了阿拉伯商船慣常的航線。
也許,正是因為偏離了航線,「黑石號」才迷失方向,誤打誤撞行駛到一個遍布暗礁的海域,不幸撞上了黑石礁。
「黑石號」沉沒的地方,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下端一個叫勿里洞的小島附近,沉船的位置大概距海面17米。
唐代時,阿拉伯商船雖然已經學會利用季風,駕著沒有引擎的船隻進行遠洋航行。然而,在沒有指南針的唐代,遠洋航行危險重重,風暴、迷失方向,或是撞上暗礁,都可能令阿拉伯商船遭到滅頂之災。
在指南針發明之前,中國古人通過觀察北極星來辨別方向,當時的阿拉伯人也是通過傳統的儀器測量北極星以及其他星座的高度位置,來推算船的位置。
當時的阿拉伯商船也有自己獨到的航海方法,有經驗的航海家會用鉤子鉤取海泥,根據海泥的顏色來判斷航行的地點;也有人根據航海圖,尋找陸地和島嶼之間的標識物來識別航線。然而,這種方法遇到風暴或天氣不好時,往往就會因為辨識不出航線而遭遇不測。
對比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專家發現,出現在勿里洞島附近的「黑石號」,已經偏離了阿拉伯商船慣常的航線。也許,正是因為「黑石號」偏離了航線,才迷失方向,誤打誤撞行駛到一個遍布暗礁的海域,不幸撞上了黑石礁。
九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圖
為了規避風險,阿拉伯商船一般都是三條至五條船一起同行,遇到困難可以相互救援。按照慣例,「黑石號」也不應該是孤單的,應該還有兩條至四條船與它相伴同行。如果是這樣的話,「黑石號」上的船員應該可以得救,避免了葬身海底的命運。
如果「黑石號」是因為撞上黑石礁而沉沒,那它的厄運就只能是天災了。然而,也有專家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黑石號」沉沒的原因,沒那麼簡單,天災的背後,應該還有鮮為人知的「人禍」。
就在距離「黑石號」沉沒之處不遠的地方,是印度尼西亞的巴萊鎊(Palembang),中文也稱為巨港或舊港,古代室利佛逝王國的發源地。位於穆希河(Musi River)邊的室利佛逝,是唐朝時期的一個海上貿易強國,宋代時候稱為三佛齊。這裡是距離「黑石號」沉沒的地方最近的一個港口。如果不出意外,「黑石號」自廣州返航後,將要停靠的第二大港,便是這裡。
在室利佛逝附近,從爪哇一直到馬六甲一帶,一直是一個海盜出沒很嚴重的地方,在中國的史書裡面,西漢書的外國傳,都可以看到中國人到達這裡,很害怕的一件事情就是遇到海盜。「黑石號」有可能在這裡遇到了海盜,發生了戰爭,結果兩邊對抗,最後沉沒。
按照慣例,作為阿拉伯商船的「黑石號」上,應該配備有武裝人員和武器,幸運的話,還會帶有信鴿相互傳遞信息。這些裝備對付少數海盜,應該不成問題,但要是遇上室利佛逝強大的海軍,恐怕就在劫難逃了。從沉沒的情形推測,「黑石號」並未做任何抵抗,就慌忙逃路了,倉促之中闖入了暗礁叢生的勿里洞島海域,就這樣不幸撞上了黑石礁。
無論是因為天災,還是人禍,都只是人們的一種猜測,最後的結果,都導致「黑石號」無可挽救地沉沒了。
歡迎聯繫轉載、投稿
轉載請標明出處


※從造型詭異的兵器窺探《鬼吹燈》中神秘的古滇國
※原來不止古裝劇里才戴它
TAG:寶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