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紫砂泥料篇,還不真正懂紫砂泥料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紫砂泥料篇,還不真正懂紫砂泥料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與壺友閑談料子,發現很多人都走到理論上去,個人覺得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因為對於我們來說,對料子一上手的感性認識最為重要,就像好玉一上手就知好壞,什麼產地、成分分析都沒有「觀感」和「觸覺」兩者來得直接。

其實不能說鑽研理論不對,而是對泥料認知都有這麼一個過程,每個人初玩紫砂壺都是對五顏六色的紫砂泥一無所知,而後慢慢了解到有紫泥、段泥、朱泥等等。剛開始覺得自己入門了,忽然發現又有紫茄泥、老紫泥、紅皮龍、黑星土、黃金段等等。。。更加懵了。

我敢說,絕大部分壺友還繼續停留在這個階段:不斷探索、收集無窮無盡紫砂泥料種類中,其實繼續深入了解,你就會發現,所有的泥料種類不過是最初認識的那幾種泥料的衍生、共生泥料。

只是因為礦料顏色、礦料地段、成品發色的區別,後取了不同名字而已。(就好像電腦把顏色分為16777216種,也不過是三原色拼配出來的,總逃不過紅橙黃綠青藍紫黑白這個範圍) 到最後,對紫砂泥料熟悉如我們做壺的老師們,交流起來也大多不會提起複雜的名字,一般都是拿著試片或壺稱之為「這個紫泥」 「那個段泥」 「這款朱泥」 。

其中境界用佛語概括,大概就是 【不識山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說得容易做得難,因為觀感和觸覺,將其與文字關很難關聯。感覺靠「說」出來總讓人不能切身體會,所以還是要多上手、多看多玩就懂了。這裡談一點淺顯易操作的感覺。

1、紫泥包括底槽清、老紫泥等,色澤跨度主要為褐黃、褐紅至巧克力色都有,是不是好料子要注意顆粒。個人覺得較正的紫泥料子,即使漿子再細、明針再好,也通常富有顆粒感,常會夾雜黑點(鐵質)、淡點,當然,特別是新壺就富有黯然之光,說明礦彩好、油潤佳,有這些特徵就比較靠譜。 2、紫泥中的紅泥,包括紅皮龍、紅清水,色澤為磚紅色為主,往往色澤不深不艷,此處注意勿與朱泥混淆。

紅泥往往銀星點點,觸感上顆粒性質與紫泥相仿,砂感強,好的紅泥起初比不上一些好的紫泥那麼油潤,久養後色澤會更為明艷。

3、朱泥水很深,不論是趙莊還是小煤窯朱泥,接觸下來好泥有一些共性,好的朱泥色紅潤娟秀呈現橘紅色或大紅色,泥質非常細膩,撫摸如嬰兒之膚。

此外,好朱泥泥性活絡,泡茶水色好,泥色會顯得油潤紅彤。但老實說,由於朱泥壺由於天生即潤的特點,養不養差別真的不是特別大。

4、本山綠泥,通常要燒高溫防止吐黑,梨皮色至米黃泛青,有黑點顆粒,本綠這類料子好的很少,純的料子很有特點,一是色淡雅,淡黃而非土黃、金黃。

二是泡養後料子較之好的紫泥更加滑潤如玉,質感很特別。

5、段泥,色澤跨度大,金黃、明黃、土黃、褐黃、青皆有,現在的段泥其實多為紫泥和本綠甚至夾雜紅泥的拼配,色澤由這幾種料子的比例和窯溫決定。

段泥的顆粒感幾乎是所有料子里最豐富的一種,泥料難養但發茶很好,此外,泥料作假里唯段泥最少,個人覺得是非常適眾和靠譜的料子。

總之,好料是紫砂的基礎,其中門道很多,且各有理論。經手了那麼多壺之後,我還是那句話,泥是身、型是魂,但凡工藝到位的壺,料子絕不會差到哪裡去的。工手肯花時間的壺,用泥也肯定下功夫,就像要認真寫字作畫,就不會在乎在宣紙上下本錢一樣的道理。

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微信公眾號「xiaomatanzisha」裡面有大量專業的原創紫砂知識文章,關注後慢慢看,看完了,你也可以成為半個專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紫砂 的精彩文章:

當您入手了一把紫砂壺以後……
關於紫砂壺球孔和網孔的學問

TAG:小馬談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