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服用靶向葯也有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服用靶向葯也有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靶向治療是癌症治療的常見手段之一,它的原理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來相結合發生作用。靶向治療不同於常規放、化療的不分正常和病變細胞一起殺滅,它定位準確,針對性強,所以毒副反應較少,且多為口服藥,方便使用,可以明顯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已經使不少腫瘤患者獲益。

但是在靶向葯的使用中,還是有一些誤區需要注意。

1.使用靶向葯前,盲目進行基因檢測

動輒做幾十上百種基因檢測,想物用其極的起到治療效果反倒物極必反。因為截止目前,超過一半的靶向葯,比如抗血管生成藥物(如貝伐、卡鉑替尼、樂伐替尼、舒尼替尼、索拉菲尼、帕唑帕尼、呋奎替尼、安羅替尼等);細胞周期調控蛋白4/6抑製劑(如帕博西林);去乙醯化酶抑製劑(如西達苯胺等)等,使用前無需做基因檢測——這是因為沒有發現任何基因改變與這些藥物的療效有必然的聯繫。

這些藥物適用於那些患者,是基於臨床醫生的經驗和以往的大規模臨床數據,而不是取決於基因檢測結果。

2.盲目相信基因檢測,亂吃靶向葯

目前的基因檢測機構缺乏有效的監管,是有一些混亂的,不乏一些魚目混珠之流。基因突變是非常複雜的,同一個基因在不同位點、不同形式的突變、在不同癌種中,有可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如果根據基因檢測報告上直接嘗試靶向葯是很危險的。

比如有些機構的報告中,對於BRAF突變的腸癌患者,也會推薦考慮維羅非尼、達拉菲尼、曲美替尼等藥物。但是,這些藥物治療BRAF突變的惡性黑色素瘤、肺癌等患者,是可能起效的。但是,對於BRAF突變的腸癌,單純使用這些靶向葯,有效率低於5%;而截至目前的研究提示,愛必妥+維羅非尼+化療,才是可能有效率勉強還過得去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基因檢測機構出具的報告,需要專業醫生的指導下解讀用藥。

3.迷信靶向葯輪流用

不少患者一直堅信一種靶向葯還沒有耐葯,就換另一種靶向葯,以此往複可以推遲靶向葯的耐葯時間。這是沒有理論基礎和試驗數據支持的。目前已知的採取此種方法的患者,最終治療效果並不理想。

4.僅根據腫瘤標誌物變化,盲目更換靶向葯

腫瘤治療是否有效、藥物是否耐葯,金標準是CT、MRI等影像學,而不是腫瘤標誌物、癥狀等。腫瘤標誌物一兩次的升高,有時候是正常波動,根本不提示藥物耐葯,倉促更換靶向葯,會導致病人很快就窮盡有限的治療手段,最終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抗癌助手 的精彩文章:

TAG:抗癌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