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樂不思蜀的劉禪是個真正的聰明人

為什麼說樂不思蜀的劉禪是個真正的聰明人

在中國傳統的觀念里,子承父業是理所當然的,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意思就是說,父親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親去世了,觀察他的行為,那種長期堅持他父親的合理部分的人,可以說是孝了。

劉禪的父親劉備一輩子就一份事業——恢復漢室。他的相父諸葛亮一輩子也只想輔佐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麼劉禪為什麼沒有繼承他們的遺願呢?反而在魏軍兵臨城下的時候,直接投降,連反抗都不願意。

小編認為,原因是諸葛亮在世時,曾經五出祁山,北伐的戰爭斷斷續續打了八年。打仗不只是智謀上的對抗,更是綜合國力的比拼。尤其是人口,每次大戰都會有傷亡,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怎麼也得有十幾年,不是韭菜割一茬又有一茬。而糧食的種植,也需要經過春種秋收的積累。武器裝備更需要工匠們精心製作。八年北伐,收效甚微但是百姓們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而諸葛亮是內政方面的能手,他在時還能支撐,但是一旦去世,蜀國就完全經不起戰爭的巨大的消耗了。所以劉禪已經沒有資本跟曹魏叫板。所以投降是最聰明的選擇。儘力保全無辜百姓們的性命。

當時天下大勢已定,孫劉聯盟已經無力阻擋曹魏南下,為了自保一句「此間樂,不思蜀」則徹底打消了魏國的懷疑,讓劉禪在魏國被封為安樂公,安享晚年,活到了64歲。而另一個有名的投降的君主——李煜就完全不同了,天天吟詩作賦懷念故國。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然後就在投降後三年,不明不白的死了。畢竟誰都不知道一個天天懷念故國的君王是不是想著復國稱帝,而北宋的皇帝也選擇了一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解決了這個麻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瓶子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咋回事,日本地圖上的「中國山地」?

TAG:瓶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