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吉田志穗:在展覽方式上,本世代還有不受沃夫岡·提爾曼斯影響的攝影師嗎?

吉田志穗:在展覽方式上,本世代還有不受沃夫岡·提爾曼斯影響的攝影師嗎?

藝術先鋒

吉田志穗

1992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2015年畢業於東京工藝大學攝影系。2014年獲得第11回寫真「1_wall」大獎。主要個展第11回寫真「1_WALL」大獎個展,「INSTANCE」(東京、2015)、「測量|山」(東京、2016)。

被稱為青年攝影師的登龍門的寫真「1_WALL」攝影獎,在2014年秋天,將大獎頒給了當時還在讀大學四年級的吉田志穗。

獲獎作品在當時可以說是別出新意,她將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圖像,按照她的意圖使用了這些圖像,之後再用膠片相機來拍下這些經過加工的圖像。這其中也有使用自己曾經拍攝過的作品,畫面中帶入了一種網路的匿名感,而這些曾經的圖像是我們每個人都曾見過的但卻在她的改變下變成了一種我們不曾接觸過的攝影作品。

《log》展覽現場

評委們一致稱這部作品無論是拍攝上還是展示上完成度都非常高,成熟的作品卻不同於她青澀的外表,因為當時她還在東京工藝大學就讀,可以說她的攝影之路才剛剛開始。

之後吉田的作品一直持續著這種方式,在利用網路圖像的同時也使用自己的圖像,而究竟為何她會使用這樣的手法來拍攝作品,也許我們可以從以下的對話中了解其中的意圖。

測量丨山 2016

關於攝影行為的質疑

為什麼會想到用這種方式來製作作品呢?

吉田:通常情況下,我在網路上搜索某一座山,然後就會檢索出不知道是誰拍攝的山的圖像,然後自身再去到現場拍攝,拍攝下與網路上檢索到的圖像同樣的風景。

這樣的經驗讓我漸漸開始思考,檢索的圖像與我拍攝的圖像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差異,是否真的還有自己去拍攝的必要。然後開始產生出將網路上的圖像與我拍攝的圖像混雜在一起的想法。

對於我來說,任何事情都會在網路上檢索,雖然還達不到網路依賴症的程度,但是一天中還是會一直使用電腦或者智能手機,雖然我開始利用這些網路上的圖像。

測量丨山 2016

在網路上檢索到特定地域的圖像之後是怎麼做的呢?

吉田:找到合適的地點之後我會親自到實地去拍攝,因為我還是想要自己去到哪裡去看一看的,也有拍攝那裡的慾望,只看別人拍攝的照片是不能滿足的,我會思考如果是我的話會如何拍攝,對比著其他照片然後去思考。我拍攝的是會將移動距離也算在其中的一個過程,準備好地圖,然後一邊移動一邊拍攝,這種過程有一種遊戲性,讓我覺得很有趣。

然後將拍攝的作品掃描,保留好圖像數據,再思考怎樣將它們組合起來使用。

這些操作都是在數碼相機上完成的嗎?

吉田:我習慣用膠片相機進行拍攝,對我來說我覺得用數碼相機的屏幕確認畫面有一些狡猾的感覺。

測量|山 2016

為什麼會這樣認為?

吉田:我覺得通過取景器看到的畫面是只是一個截圖,是拍攝行為中的一個環節,是可以有一個這樣的截圖作為拍攝的過程的。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樣的圖像就可以被當做一件作品被使用,當然你將這種照片列印出來的時候其實解析度也是不夠的,如果想要將它作為照片展示出來的話,那就應該讓它以照片的形態來被完成。這是我自身認為的規則。

所以你認為沖洗照片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吉田:是的,雖然我並不是以膠片攝影開始我的攝影之路的,但是在大學4年期間,我一直在使用膠片相機,是最正規的攝影教育,學習怎樣自己測光,拍攝,沖洗膠捲,再沖洗照片等等。

正因為這種正統的攝影教育,讓我能夠將照片作品化,也許也有膠片以及相紙的物質性在其中,我開始相信事物的價值性。

測量|山 2016

你提到事物的價值,確實攝影是可以以物質的形式被觀看被觸碰的,那麼另一方面,網路上的圖像,又有什麼樣的價值呢?

吉田:也許它們是風景的一部分吧,檢索圖像和拍攝其實沒有什麼區別,我並沒有認為因為我自身走到了現場,這個過程提升了這個圖像的價值,其實這是一個一體的過程,搜索地方、取景、拍攝。

從小學時期我就開始接觸手機,遇到不明白的事情都會用手機去查信息,查圖片。找信息的時候就會出現圖像,這對我來說已經變得很習以為常,因此從網路上面獲取信息變成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在網路上獲取的圖像,經過再加工也許已經不能等同於現實中的風景了,關於這點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吉田:雖然我經常聽到很多人說「攝影就是拍攝真實」,但是究竟哪種是真的事物而哪一種又是虛假的,這是我們並不能輕易意識到的,我覺得美好的事物能夠成立的話就可以了。我自己拍攝的照片中,如果出現了多餘的事物我也會將它們抹除掉,對於拍攝到的事物,我並沒有非常在意它的真實性。

測量|山 2016

2015年在第11回寫真「1_WALL」獲獎者的個展中,我們看到你也有一些裝置的展示,對於這樣的展示你是如何考慮的?

吉田:我也曾經只在展覽中展示照片,但是只是將照片掛在牆上,觀看的人們很容易就從照片前面經過了。即便是再好的作品也可能就匆匆看了一眼就走過去了。所以我想要設法將觀看者們暫時留在場地中,不然觀看的人們可能沒有辦法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你究竟在傳達一些什麼。

放置場所也是一樣,照片自身會有留白的地方,如果展覽的主題是山的話,我會將其設置成像山一樣的展示空間,讓觀眾可以在空間中也出現看到遠方或者放到下方的感受。

測量|山 2016

也就是讓觀者的眼睛動起來,是這樣嗎?

吉田:是的,就像活動身體一樣,我們在登山的時候不是也會抬頭看,在山頂的時候向下看。所以這種視覺上的移動是希望將觀看的人帶入到場景中的一個必要因素,有的時候也有使用直接展示照片更好的空間,所以對於不同的空間,掌握好空間內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這種展示方式也與吉田的作品密切相關,展覽中也反應出了一種動態元素是嗎?

吉田:是的,我希望我自身的行動軌跡也可以被觀看的人同樣感受到,因為我覺得爬山真的很難(笑)。

測量|山 2016

展覽方式,有受到哪些藝術家的影響嗎?

吉田:我這個世代的從業者來說,應該沒有不受到沃爾夫岡·提爾曼斯的影響的吧。讓展示中的照片變得有意義,說實話,也許不是受到沃爾夫岡照片的影響,而是受到這種立場的影響更多。

除了沃爾夫岡之外,在其他展覽中我也曾有「比起這個人的照片,他的展示方式更加好。」這樣的想法,任何一個展覽,都會有一個能夠讓你靜下心來的地方。

你似乎很在意如何展示?

吉田:有時候比起去看作品,更像是去看展示方式的。在看攝影展覽的時候,有時我的目光完全無法從作品的裝裱上離開,有時候和朋友一起去看展覽的時候,時常會話不投機,因為我們關注的點完全不同。

測量|山 2016

偶然步入攝影之路

用相機有意識的拍照是在什麼時候?

吉田:高中時期偶然加入了學校的攝影部,之前我一直是參加運動系的課外活動部,無所事事的加入了攝影部之後,發現我意外的非常喜歡攝影,可以借到數碼相機,漸漸地開始迷上了攝影。

我也不會畫畫,對於表現手法或者攝影技法我也不會,但就是覺得攝影非常美妙。

當時的攝影部,是會限定大家拍攝的題材的嗎?

吉田:是的,當時高中各校會參加綜文祭,大家為了入選或者得獎都會拍攝評委們喜歡的題材,我還意外地獲過獎。

雖然那時候拍攝的照片和現在的照片完全沒有關係,但是獲獎也更激勵了我,讓我繼續走攝影之路的慾望更加強烈。

所以在大學也選擇了攝影?

吉田:本來我是想要去一般的大學的,但在升學前的夏天,我和很多天聊過之後覺得總之應該先去考試,沒想到就成功進入到了大學,東京工藝大學的考試很有趣,是關於自己拍攝照片的闡述。

大學時期學習的膠片攝影真的非常有趣,經常練習自己沖洗照片,也是在不斷磨練我膠片攝影的技術。

測量|山 2016

具有畫面感的攝影

一直以來以你都以膠片攝影為主,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數碼圖像的呢?

吉田:大概在大學2年級的時候,我想要將我的照片變得更有趣,於是想到了拍攝畫面感的圖像。

12年開始,你持續這種創作已經有5年左右的時間,網路世界也發生了很多改變,並且AR、VR技術也在不斷創新,之後有什麼想要挑戰嘗試的嗎?

吉田: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明確的想要嘗試的,但是我對古典技法非常感興趣。在拍攝過程中,我覺得添加一些其他要素在其中是非常有趣的,比如我在網路上查找其他照片的要素。

Log#16 2014

「shiseido art egg」看到更多可能性

參與「shiseido art egg」的作品是如何構成的?

吉田:展示空間有兩個房間,進門的房間中我放了山的作品,由幾張照片組成的一張大幅照片。更裡面的小房間中是以《砂下的鯨魚》為題的作品。

測量|山 2016

《砂下的鯨魚》和以往關注的山的題材似乎略有不同?

吉田:我想要拍攝海邊的照片,然後在Google Map上搜索,在地圖上發現了不尋常的邊框,經過調查之後發現是海邊埋葬著體長超過3米的鯨魚。

然後我來到現場,正好是強風過後的日子,沙灘上留下了漂亮的砂紋,紋路很像是鯨魚的皮膚,讓我感受到了我站在的地方的地下埋葬著巨大的生物體這種實感,之後也就誕生了這部作品,我在空間內用砂石覆蓋在展示台上,呈現了這個作品。

砂下的鯨魚 2017

你的作品多是以風景為主題,有想過拍攝城市或者人物嗎?

吉田:完全沒有想過拍攝城市,我覺得拍攝中的遊戲性,也就是對我來說通過地圖查找,搜索畫像,移動著去拍攝這些過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城市太貼近我們的身邊了,可能無法做到這樣的拍攝。

我成長於千葉縣的鄉下,那裡連高山都很少,20歲以前我都不曾見過雪山,因此我想要去拍攝我沒有見過的事物,我對那些不曾見過的畫面還抱持著一種憧憬。

當我可以自由前往各地時,我去了各種地方,高山或者火山等等。

學生時代時,老師常說去拍攝一些不曾見過的東西,這些話我至今記得,也對我影響很大。我想攝影呢,沒有被拍攝到的地方几乎不存在,沒有見過的構圖方式也不存在,因此唯有用攝影去超越攝影,對此我們還需要思考很多。

砂下的鯨魚 2017

砂下的鯨魚 2017

砂下的鯨魚 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來上博,看泰特的風景!
「明天雕塑獎」開啟作品徵集

TAG:YT藝術雲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