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暴裂無聲》:看起來沒頭腦的動作片其實最難拍

《暴裂無聲》:看起來沒頭腦的動作片其實最難拍

《暴裂無聲》想呈現的想表達的很多,其中主要的是屁民在當下的刀鋒下活著,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立意很好,也看得出導演、編劇有很長時間的積澱,但在劇情上、電影形式上卻沒有實現好,相當可惜。原因?一句話:沒有超出想像的驚喜。

一部作品的偉大在於作者對負面的處理。據說《暴裂無聲》原來的片名叫《惡人》,想必也是意圖花心力在拍好一個反派,呈現好「刀鋒」的鋒利。因為,反對主角的對抗力量越強大越複雜,故事必定發展得越充分,越好看。

從姜武這個角色,看得出導演/編劇付出的努力:並不是每一個老大都是標籤化的天生殺人狂,而是對抗人物的意志和慾望的總和,而且要在呈現時化為很多鮮活的細節。

讓姜武大口大口地吃西紅柿、吃羊肉,流露出他貪慾十足的那一面,這些都是出人意料的安排。可惜的是,這樣的橋段太少了點。而且,給人感覺是時而控訴他,時而挖掘他的人性的另一面,有點矛盾,各執一詞。

壞蛋的目標,一開始並不是英雄,而是另有其人,英雄只是來湊熱鬧的。但是,英雄和壞蛋之間,必有一戰。所以,他們在經歷陰差陽錯之後的最後相遇,算是這部電影里最好的部分。

可惜的是,《暴裂無聲》中壞蛋對英雄的威脅,卻是一個不斷降級的過程,甚至壞蛋都親口說了,我們和解吧,你的兒子不在我們這裡。這樣一來,因果就沒那麼強烈、分明了,是不?

偉大的《故事》認為,動作片雖然看起來沒有頭腦,但實際上卻是最難拍的一種類型:編劇還能寫出什麼觀眾沒有看過一千遍的東西?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英雄被完全控制在壞蛋手中,然後臨危不懼、足智多謀地完成這個考驗。如果這一幕拍不好,電影將大大遜色 。

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姜武單獨一個人帶著宋洋離開辦公室去尋找「女兒」,居然沒有帶一個打手幫忙。這毫無必要出現的一幕,不但讓英雄掙脫自己的無助降低了難度,更是冒了觀眾覺得這樣不合常理的風險,對英雄的考驗變得微不足道了。

而對於英雄來說,所有的行動一直來源於「兒子」到底去哪兒了?但是,令人吃驚的是,宋洋的行動不斷被中斷:先是在礦上幫別人打架,繼而跑去報復毆打侮辱他的人,中途還拯救了別人的「女兒」。

在我觀看的過程中,「兒子」哪兒去了的懸疑,並不吸引人,沒有讓我體會到那種分秒必爭的緊迫感。(試試對比《邊境殺手》)

而在最後決戰上也沒有推陳出新:姜武的箭射偏了,宋洋沒事。而且,這箭的威力有多大,之前也沒有展示過。可以說是相當陳腐的處理了,觀眾無法得到愉悅。

看看經典,就明白這一規定動作為何一定要優雅地執行,從而讓電影達到高潮:《奪寶奇兵》的瓊斯面對揮舞大彎刀的埃及人,突然一槍把他打倒;《虎膽龍威》的麥克萊恩手無寸鐵,雙手高舉,在完全無助之際,鏡頭慢慢搖到他身後,他的背上用膠布粘著一把手槍。

關於電影語言,多說兩句。有人說《暴裂無聲》的電影語言比《心迷宮》好得多了,但在我看來恰恰相反。因為有充足經費了,鏡頭確實拍得更好看了、有景深了,相比《心迷宮》的DV畫質,《暴裂無聲》更有「電影感」了,更有營造力了,但這不是電影語言優劣的判斷標準,只是製作精良與否而已。

實際上,《暴裂無聲》講故事的部分(譚卓、袁文康),和宋洋在大山裡遊走的寫意的部分,風格太分裂了,切換的節奏也沒有掌握好,感覺是兩部不同的電影,人物來自兩個平行次元。音樂也是如此。

風格的混搭

《暴裂無聲》中混搭使用的電影技法,暴力地刷出了突兀的存在感,在修辭美學上沒有融為一體,反而影響了《暴裂無聲》視聽上的流暢和美感,不如《心迷宮》時期那麼讓觀眾專心關注戲劇本身。

相信導演在拍攝時,也過於關注或者說模仿「牛逼」的電影語言與技法而不是故事本身了。在局部風格上用力過猛了,卻有點忘了它們需要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實感的電影世界。

The End~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審片 的精彩文章:

《與神同行》:韓國影史第二賣座的「神」作,腦洞也忒大了
霍金去世了,他的人生、愛情都在這部電影里

TAG:我們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