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腦教養法-整合左右腦,處理孩子的情緒

全腦教養法-整合左右腦,處理孩子的情緒

某天晚上,已經六點半,到了吃飯的點。媽媽已經準備好了香噴噴的晚飯。豆豆正津津有味的的在看小豬佩奇的佩奇和喬治在跳泥坑。

「兒子,這集看完了吃飯」

「。。。」

「兒子,媽媽已經準備很多好吃的,等會兒我們過去吃飯」

「。。。」

5分鐘後,動畫片結束了。

「好了,這集看完了,爸爸關電視了」

「嗯(升調)」表示抗議

「爸爸,把電視關掉了」

電視的開關被我按掉了,同時也開啟了豆豆的情緒爆發按鈕。

GIF

豆豆的表演步驟

1,開始哭,眼睛拚命的擠眼淚。我無動於衷。

2,趴在你身上鬧。還是無效。

3,豆豆大招,走到空地上,想跳蟲子一樣趴在地上。。。

豆豆的表演已經是我們家的日常操作。

有時候很困惑,為什麼我們家豆豆會這樣?

是不是只有我們家豆豆這樣?

還是別的小孩子也這樣?

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處理這種情形

前些天,豆媽推薦了曹霞飛老師的個課程《全腦教養》法則,說這個課程挺好的。好奇的進去聽了一下,意外發現解決了我心中的困惑。

GIF

孩子為甚麼會這樣?

人的大腦有左右半腦之分。

左腦擁有語言中樞,主要支配語言、邏輯、數學符號、公式、書寫等抽象思維和記憶的活動

右腦在感覺領域大顯身手,主要負責事物的形象、音樂、繪圖、空間位置形態等形象材料的思維和記憶。

若將人的左右腦比喻為人,那麼,左腦是那種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缺乏情趣之類型的人;而右腦則是具有形象性、愛無拘無束「胡思亂想」、洋溢著創造慾望、充滿活力之類的人。

我們把左腦簡要稱他為理性腦,右腦簡要稱他為感性腦。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右腦在3歲前就已發育成熟,而左腦則要在4~5歲時才變得發達。年幼寶寶的思考主要依靠右腦,所以孩子對於情緒控制方面與成人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寶寶們比較容易耍脾氣了。因為負責管控情緒的右腦還未發育成熟,他們管不住自己。

GIF

GIF

孩子的感受是真實的。

儘管孩子的無理取鬧經常會讓我們頭疼,我們會覺得他們有點不可理喻。

但是有一點是真真切切的。那就是孩子的感受是真實的。

對於孩子的感受,我們如何應對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引導和應對孩子的情緒,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

我們該怎麼辦?

既然孩子的感受是真實的,我們應該尊重孩子們的感受。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要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

第一,緩解孩子的情緒

我們不能忽視孩子的感受,因此首先要處理的就是孩子的情緒問題。

要記住一點,父母的愛在寶寶們的心目中是無比重要的。父母給了孩子們的愛能讓他們有足夠的安全感。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愛的信息。

GIF

但是孩子正在發脾氣的時候,是沒辦法聽進去的我們的話語關懷。

我們要給孩子非語言的信息來告訴他/她,我們仍然愛他。

比如撫摸孩子的後背,人的後背是有許多神經元與大腦連接,撫摸孩子的後背能迅速的讓孩子們感覺到我們的愛。

蹲下來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肢體上的語言會告訴孩子一個信息,爸爸媽媽還關心他,愛他。孩子的大腦收到這個信息。情緒會慢慢緩解。

第二,我們要傾聽孩子的感受。

我們需要傾聽孩子們的真實感受,孩子們也需要我們真誠的,不帶偏見的,不是站在成人角度的,更不是站在權威的角度上,來傾聽他們的聲音。

如果不是真誠的,不帶偏見的,而是一開始就帶著權威的視角,審判的角度,審視的角度,甚至不讓孩子把話說完,這對於解決問題毫無幫助。

第三,幫助孩子們用一個詞表達他們的感受並跟孩子討論這個感受。

當你認真了解了完孩子的感受。用一個準確的此來表達孩子的感受。

傷心,難過,憤怒。。。

孩子們就會知道這種感受叫做什麼。傷心,憤怒,難過?

給孩子的情緒取一個名字,孩子們會感受到爸爸媽媽對於他們的重視孩子再發脾氣的時候,也會知道自己是什麼感受

你現在是不是很難過,因為你還想看電視。

第四,跟孩子談論解決方式。

情緒紓解完了後,我們需要給孩子一個解決辦法。與孩子們一起用左腦來思考問題。

媽媽知道你還想看電視,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們先把電視暫停然後吃完飯後再來看。

如果我們堅持用以上的步驟的話。我們會發現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正確的養育方式對於寶寶的全腦發展有著深厚的影響。

簡單分享,如果大家需要聽課程的話,請看如下圖片掃描

喜歡就轉發讓更多人知道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豆英語 的精彩文章:

TAG:紅豆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