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出力度與節奏,你的毛筆字才活靈活現,韻味十足

寫出力度與節奏,你的毛筆字才活靈活現,韻味十足

毛筆字入門階段,大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不過寫得多未必進步快,因為臨摹字帖畢竟不是抄作業,僅僅對內容熟悉不足以提高書寫水平,要過筆法這一關才行。書法不僅僅是用毛筆寫字,而是要善用筆鋒把線條寫出應有的韻味。有些朋友練了很久,點畫線條依然呆板僵硬,為什麼呢?主要是力度不足,沒有節奏感所致。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技巧上進行一些調整。

下筆有輕重才能體現力度變化

顏體楷書曾氏家訓描紅字帖

用毛筆寫字,你手上的力度是通過筆桿傳遞到筆豪,然後墨汁順著筆豪浸入紙面,寫出點畫線條的。因此要體現力度變化,是要通過手腕發力,調節筆豪與紙面接觸的形狀來實現。這裡面的關鍵是要學會提按。用筆輕,線條應該飄逸秀麗;用筆重則凝練厚實。而初學者往往把握不好力度的大小,要麼過輕,寫得浮滑綿軟;要麼過重,寫得獃滯臃腫。要注意輕重並非只是線條粗細,而是寫字是筆是否能壓住,壓得住則筆豪的彈性就能正確傳遞你的力度,否則筆鋒散則力道散,寫得再粗也沒用。

柳體楷書心經描紅字帖

楷書裡面的「顏筋柳骨」說的是兩位書法大師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體特點,柳體楷書骨韻俊朗,但帶有斬釘截鐵的力度;顏體楷書雄渾飽滿,卻沒有肥膩的感覺。下面兩款描紅字帖,分別是顏體楷書曾氏家訓與柳體楷書心經,可以通過描紅來體會一下顏體與柳體的用筆特點,感受下筆力度變化帶來的提按效果,琢磨如何控制筆豪來實現輕與重的對比。

行筆變速出節奏

初學者剛開始練字,難免下筆晦澀,最常見的是不敢寫快,怕寫不好。其實這樣慢吞吞地寫真不是應有的節奏。不論如何書體,行筆之間都有獨特的氣韻,雖然入門階段一般從篆隸楷寫起,這三種書體的行筆節奏都不是很快,但慢過頭了,筆畫之間就缺乏連貫性,書寫時也更容易造成動作僵硬,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其實寫字的快慢和你所學的書體,所用的筆墨紙張都有關係,比如筆中墨足時,可以寫快點,墨枯時可以慢點;紙張粗糙要寫快點,反之要慢點。在進行提按動作的時候,提起來筆畫輕的時候要快,按下去筆畫中的時候要慢下來,筆豪要按實。所以說快慢是實際需要的結果,而不是想怎樣就怎樣。

因此在練字的過程中,一味求快或者慢慢磨都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學某些風格獨特,需要快慢結合的字體時,節奏剛好才能寫出原帖的味道,快了慢了都不行。比如鄧石如小篆心經,用筆是篆隸結合,大量運用提按,如果下筆無節奏,很容易寫得要麼圓乎乎,要麼硬梆梆,背離了鄧氏的風格。

鄧石如小篆心經描紅字帖

中鋒基礎是保障

練過毛筆字的朋友都知道,輕重快慢說起來容易,練起來不花一番功夫可不行。當然,一開始就對自己提出這麼高的要求也並不現實,而筆法的技巧也都是筆鋒的運用,因此我們在入門階段,應該先從慢入手,從勻速入手進行練習,先做到書寫的穩定性過關。

當然慢並不等於拖沓,穩也不是沒有變化,要用懸腕的方式練習,把手腕打開、放鬆,穩定性和靈活性並重才行。對應的筆法,應該是中鋒的練習。當你完全適應筆豪的彈性,能做到「八面岀鋒」,無論寫任何筆畫都能保持中鋒,筆鋒不散,那勻稱飽滿的線條就躍然紙上。這時候再練習提按,在速度上求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小篆說文解字部首描紅字帖

用小篆來練習中鋒是個很好的選擇,不但筆法單一,筆畫也簡單,通過對直畫和弧畫的訓練,一段時間後就能充分掌握中鋒的技巧。從小篆說文解字部首進入練習是大多數人的共識,清代有不少書法家都寫過小篆的說文部首,其中吳大瀓的作品在用筆和結體上更加規範。540個部首,通篇寫上3-5遍,就能基本體會中鋒用筆的特點,描紅一段時間再進行臨帖練習,進步更快。

以上圖示字帖已在習之堂微店上架,可自行選訂

訂購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習之堂 的精彩文章:

欲速則不達,書法入門做好兩個「慢」,才能迎來兩個「快」

TAG:習之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