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通CRM中新老用戶,線上線下聯合營銷

打通CRM中新老用戶,線上線下聯合營銷

諸葛君說:李開復博士在2017年11月22日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專欄中曾提到了未來即將迎來『OMO』 (Online-Merge-Offline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時代。在他看來,下一個像BAT一樣的巨頭公司,可能就會出現在「OMO」領域。與互聯網公司不同,對於傳統企業來說,線下沉澱了更多的數據,那麼是否也同樣有必要進行這樣的融合呢?該如何以最平穩的姿勢完成這一融合呢?我們今天以新零售為例一起探討下。

一、是否需要OMO

如果價格優勢和海量商品讓電商成功逆襲實體店,那麼便利店、超市、街邊餐飲這些價格相對較高的實體店,進行線上線下融合到底還有沒有意義呢?

最近「全家」在北上廣等九個城市入駐某外賣平台,從簡餐到日用百貨20元起送,配送費5元,受到很多消費者的歡迎。看來,20元的起送額對消費者來說並不算是什麼門檻,他們願意訂購附近的便利店商品,而且願意負擔配送費,由此可見,融合O2O提高作業效率和配送時效,有效產生「消費粘度」這是吸引消費者購買的核心價值。

我們再來看看國外的數據:

亞馬遜如今的市值已等於2.5個沃爾瑪,在全美電商市場中,亞馬遜所佔的份額高達43.5%,而事實上沃爾瑪電商已經在全美排名第三,僅次於亞馬遜和Ebay。沃爾瑪為解決配送問題,在2017年10月收購一家Parcel公司,他們是全天候運營的物流平台,承諾在預定的兩小時內、或次日完成包裹配送。解決配送效率之後,到目前最新的季度顯示,沃爾瑪電商金額同比增長23%,加快了搶佔線上市場份額的速度。

從各個方面來看,實體店的線上線下融合絕對是大勢所趨

1、現在的消費者會將這段時間成本計算在內,為了節省往來走路15分鐘或搭車15分鐘,願意花錢獲得便利。

2、消費者對於實體店的可靠性(消費者可預期商品品質的標準),應該也是促成消費習慣改變的驅動力。

通俗來講就是:我(消費者)知道你(實體店)賣的東西品質如何,你只要麻利兒的把我要買的東西送過來。

二、如何實現OMO

整體國內電商的環境還是比較好的,發展線上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但是,要如何具備完整的電商能力,又不影響正常業態?如何無痛轉型,以自身現況來運營電商模式?

以某生鮮O2O企業D為例,他們在「看不到的深耕處」找到了傳統零售商超轉型的最佳模式,也就是李開復所說的OMO概念重點—融合:保持原有傳統門店優點的同時,利用自助結賬整合電子會員系統,讓傳統商超知道自己的顧客是誰、在門店買了什麼、顧客在線上買了什麼。這套建立消費者引導的系統,叫做用戶體驗系統(CEM),藉此對接傳統商超現存的IT、財務、商品等系統。為了對應傳統商超的各種自身需求,他們與商超有不同的融合模式,比如商超原有的體系全部保留,他們只建立雙方信息交互,進行雙方交叉數據驗證;商超門店上線他們的自由購功能,由他們提供消費數據,傳統商超驗證完成之後再寫入自己的系統,這些手段讓該生鮮企業達到更快速的融合,進而實現快速擴張。而商超願意接受用戶體驗系統,主要能解決的一項關鍵問題就是:數據應對。

移動互聯時代,產品更新雖然很快、周期很短,但是經過數據觀察就可以發現,每家門店銷售人氣總是聚集在某些特定的種類上,而且還各有不同。想要對應這個瞬息萬變的消費市場,其實只要先打通數據。上文中提到的某生鮮O2O企業D就像一個USB,只要插上介面,就可以快速的向零售企業「賦能」,所謂的賦能,就是賦予刺激消費的能力。

三、打通數據,線上線下聯合營銷

既然數據的打通是傳統零售轉型新零售的關鍵一步,那麼該如何邁出這一步呢?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詳細說明。

這個案例中的企業是一家偏線下的傳統企業,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他們逐漸布局線上業務,搭建了線上平台,包括官網、小程序、公眾號、微站等,在投放推廣、線上運營、實體廣告等線上獲取流量的業務手段中,他們需要評估線上的推廣行為是在獲取新客戶?還是只是將線下原有的老用戶轉移到線上而已(該企業至今已成立20餘年,積累了大量線下的老用戶)?

回答這個問題的核心思路就是通過打通線上線下的數據,精準評估各個渠道的作用,圍繞這個思路,我們進行了如下操作來實現:

1、以手機號為唯一識別ID將用戶全面打通,包括CRM中的老用戶與新用戶在不同平台的行為數據;

2、通過UTM參數標記落地頁,基於DeepShare技術,在關聯和追蹤到用戶來源後,該運營團隊發現 :線上80%+的流量都是新用戶,而非原有線下老用戶。

除了通過UTM標識和DeepShare技術將用戶全生命周期的關鍵觸點以及來源標識出來外,運營團隊還精準定位了各個平台在推廣營銷時的作用,通過直觀的數據指標得到如下結論:

1、該企業的朋友圈廣告不能帶來很好的銷售額增長,即用戶很少通過朋友圈廣告來完成購買行為的,而只是帶來了一些品牌傳播的效果

2、自有公眾號轉化的情況很好,每月4次的公號推送都會到來一個銷售高峰,然而KOL營銷的價值並不明顯,用戶只是看個熱鬧

3、線下促銷因為門店位置分散,故隨機性比較大。

通過深挖數據我們還可以知道:

1、線下用戶被「洗到」線上數量非常有限,也就是說老用戶還是喜歡傳統的線下購買方式,而線上推廣拉新的效果很好,線上購物一族很容易被推廣拉新的廣告所吸引;

2、線下用戶即使因為某些促銷拉新的手段被洗到了線上,但依然會在線下購買,其實也很好理解,這部分老用戶對價格更敏感些,線上便宜了就在線上買,但是線下的交易方式是他們更熟悉的;

3、APP的留存表現很好,更適於做用戶沉澱,而小程序更適合向APP倒流,因此,針對不同平台的作用,指導運營團隊制定更優的運營決策。

GIF

在這個百家爭鳴的時代,新概念不斷出現,只要我們願意深耕細作,再抬頭時就會發現處處是轉機。無論是誰大張旗鼓提出什麼概念,新零售最終落腳點,還是在效率和體驗的提升上,還是要回到新零售的核心本質,實現線下與線上數據融合,一方面升級運營效率,實現供應鏈自動化和即時庫存管理;另一方面通過提供精準的客戶推薦,提升用戶體驗。未來OMO和人工智慧將推動消除線上與線下數據的區分,我們能夠從中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享受前所未有的便利。

-八大數據分析模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諸葛io 的精彩文章:

數據助力科技金融 閃銀喜獲1.6億美元D輪融資

TAG:諸葛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