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文看透P2P風險真相!並傳授5招應對之策

一文看透P2P風險真相!並傳授5招應對之策

一、風險在哪裡?

P2P網貸風險概括起來有三點:一是跑路失聯,二是壞賬逾期,三是提現困難。對於合法經營的平台,壞賬逾期主要是資產端的風控措施不力引起的,如借款人違約或跑路,又沒有有效的抵押資產。還有一些是平台違規採用了資金池模式,並且承諾墊付代償,會用資金池的資金應對壞賬逾期的項目,問題爆發後均表現為提現困難。

因此,歸結起來,風險其實就兩點:跑路失聯和提現困難。

很多投友也知道平檯面臨著上述兩種潛在風險,但並不真正明白到底為什麼有風險?

二、風險的起因是什麼?

1、詐騙圈錢

早期的詐騙平台,借款人就是騙子自己,拿到錢直接關門走人。典型代表是2014年台州的恆金貸,上午開業,下午就跑路了。還有一類比較隱蔽的「龐氏平台」,沒有真實業務,靠借新還舊續命。典型代表是2015年轟動一時的e租寶案。這些平台的本質就不是P2P,騙子借著互聯網包裝成了P2P平台來圈錢,讓P2P不斷背黑鍋。

目前在監管的強力推行下,2018年6月底所有P2P平台都要在當地金融辦完成備案,不要說詐騙平台了,現在合法經營的平台都在積極合規為備案做準備,詐騙平台哪裡還有生存土壤。平時經常多關注「網貸之家」的社區,及時了解各類平台的輿情變化,基本就可以避免這類風險了。

2、挪用投資人的錢投資

拿投資人的錢去投資高風險的項目,主要是管理層的道德問題,比如去炒股,玩期貨,炒房地產等。虧損後窟窿一旦填不上,就會資金鏈斷裂。典型代表是2016年暴雷的北京平台狀元理財。狀元理財實際股東吳海生挪用投資人錢款1000多萬,隨意操縱槓桿炒股,加上公司經營不善,便開始挪用平台資金,其後更是搞投資人見面考察會蒙蔽投資人。

3、拿投資人的錢自融

首先,自融本身就涉嫌非法集資,經偵會隨時主動找上門。自融往往也是平台暴雷的罪魁禍首,平台將用戶的資金直接用於自己企業或關聯企業的經營,為什麼這樣做?企業缺錢了,出現了資金周轉困難,在銀行借不到錢,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等當地的民間借貸機構也借不到錢了,然後就通過P2P網貸平台大規模融資,這個風險就比較大了,一旦企業經營不善虧損後就會導致資金鏈斷裂。典型代表是2015年暴雷的廣州平台盛融在線,平台上的絕大數資金都借給了關聯公司。這些企業,看上去實力雄厚,但是一旦出現問題,投資人就會面臨「一損俱損」的後果。

4、對監管政策不當回事

從2016年的「監管元年」到2017年的「合規元年」,各種監管政策密集出台,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力度越來越大。2018年是網貸的備案元年,對網貸平台來說,註定是不平靜的一年。監管層的意圖很明確,就是要規範凈化互聯網金融的投資環境,保障投資人的權益。

有些平台為了「規避」監管可謂是煞費苦心,採取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躲貓貓遊戲,為了繼續開展「大額業務」,為了繼續自主發行「資管產品」或代銷「資管產品」,硬生生的說自己不是P2P,真以為自己是鐵頭啊!還有的平台想盡辦法把不合規的業務進行了剝離,成立了新的實體繼續經營,以便P2P部分能夠通過備案,資管業務也能夠繼續開展。

但近日資管新規的出台,明確說明了如果不是P2P,就是要持牌銷售,對於拆分業務的,拆分部分將視為原網貸機構的組成部分,一併進行驗收。監管要求,要麼將違規業務存量清零,要麼持相關牌照進行銷售,否則,將一律視為為非法金融活動,將會註銷電信經營許可、封禁網站、下架移動APP、吊銷工商營業執照,停止一切金融服務支持,徹底斷絕了平台想鑽監管政策空子的念想。

三、該如何應對?

很多投友天天擔心平台有風險,其實識別出了平台可能產生的風險並了解了風險產生的原因,控制風險並不難。大部分的風險還是平台碰到了投資人的錢,只要平台碰不到投資人的錢,對投資人來說風險就降低了一半,攜款潛逃?拿不到錢跑什麼?另外,就是選擇背景實力雄厚、品牌知名度高、業務合規度高的平台,最後自己還要客觀理性的看待風險。具體來說:

1、選擇具有資金銀行存管的平台

進行資金銀行存管能有效規避資金池,但仍要防止發假標自融,這是銀行存管後還有平台暴雷的原因所在,這就是大家所謂的「存管雷」。資金銀行存管也是監管政策的要求,以後會是平台的標配,一是為了杜絕資金池的存在,防止自融和期限錯配引起的風險,二是將資金和平台隔離,保護投資人的資金安全,預防挪用和捲款跑路風險。

如何知曉平台是否真正上線了資金銀行存管,很簡單,到網貸之家查詢一下就清楚了。

2、選擇具有真國資背景或上市背景的平台

真國資背景的平台即使出問題也不至於跑路,小問題自己有實力消化,大問題最多是資產重組。在選擇國資背景平台的時候應選擇國資控股的平台,參股的要引起重視,更要避免假國資,很多平台都是打著國資的旗號進行虛假宣傳,比如跑路的假國資平台「樂投天下」。

2017年曾出現過幾起所謂國資背景平台暴雷的案例,稱之為「國資雷」,很多平台打著國資的名義,其實背後的國資根本就沒有多少股份,或者本身就是經營困難的企業,或者與真國資的「血統」和背景相差甚遠,出事後甩鍋現象明顯。

具體可通過全國企業信用公示系統查詢工商資料看看平台有沒有國企或國企下屬公司入股以及持股佔比就可以確定是國資控股還是參股以及是否假國資。

上市公司相對來說信息披露要好很多,也就是透明度高,籠罩在平台身上的那層毛玻璃,會變得更清晰一些!要想滿足上市公司的條件,p2p平台必須將借款人數、盈利能力、逾期率以及壞賬率等多項至關重要的運營數據完整披露。平台能上市說明被資本市場認可,但也要注意公司的經營狀況。另外,還要特別注意上市公司參股的平台,很多上市公司參股P2P本身就是為了自融或者抬高股價,有的虧損嚴重,馬上就要退市了,具有這樣上市背景的平台就要撤離了。

具體就要平時注意多看上市公司的公告和財報,以便及時發現運營的潛在風險。另外,如果要選擇的話,首選赴美上市的平台,次選主板上市公司全資控股或占股超過50%的平台,最後創業板公司控股的平台實力就要差很多了,要引起重視,至於新三板控股的P2P平台,增信作用不大,最主要的還是要用心考察資產端業務情況。

3、選擇經過市場檢驗的老平台

一般平颱風險高發期是運營的第2年或第3年,P2P平台第一年運營很燒錢,主要是廣告宣傳費用高,獲客成本高,甚至要貼息運營做宣傳。第一年平台有錢燒,風險小,此時對於投資人來說也是紅利期。熬過3年進入第4年基本都會進入盈利期,風險就會大幅下降。第2年和第3年正是檢驗平台整體運營實力的關鍵階段,管理團隊的整體水平、資產端的優質程度、風控水平的高低都會顯現出來,此階段是平颱風險的高發期,要引起重視。

4、選擇獲得各知名評級機構認可的平台

具體表現就是選擇儘可能多的出現在各評級機構評級榜上的平台。由於信息的不對稱,評級機構具有大量的專業人士,相對普通人來說更容易掌握平台各方面的情況,對平台的評測,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合規性不高的平台就算去做公關,也不可能各機構都去做,一是成本問題,二是總會有堅守底線的評級機構。

我的做法主要是經常對比查看「網貸之家」與「融360」的評級榜,當然也會參考網貸名人的評測,然後再根據自己的經驗結合其它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5、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判斷

客觀理性的應對風險,不人云亦云。這方面一是要靠平時的學習積累網貸知識,二是要具備基本的邏輯分析判斷能力。就拿前幾天熱議的資管新規29號文來說,有些自媒體人第一時間發表了解讀,說的很嚴重,如「互聯網金融資管已死,趕緊逃離P2P 」,搞的很多投友心神不寧,在社區及論壇不停的討論。我當時第一時間看到這樣的文章,心裡也有點小緊張,還以為網貸行業真的要發生什麼大事情了,自己的身家可全部在裡面的。

隨後冷靜分析了一下:國家監管政策的本質是為了保護投資人的利益,本身也是為了社會和諧穩定,不可能在距離備案只有2個月的時間內突然發布新的監管整改文件。一定是有人過度解讀,博取眼球的。再說了,資管新規29號文本身又不是專門針對P2P平台的, P2P平台只要嚴格按照以前的文件要求執行,比如遵循2016年8月發布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只要不突破其中著名的「十三禁」(其中一條便是「禁止自行發售理財等金融產品募集資金,代銷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託產品等金融產品」)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果然,隨後「網貸之家」就發表了專業權威的文章對29號文進行了解讀,看完文章,一切都清楚了,也都釋然了。問題果然一點也不像一些自媒體人說的那麼嚴重,該文對P2P平台的影響非常有限,對於此次文件中涉及的資產管理類的產品,有這類業務的P2P平台並不多,也就幾十家(網貸之家也發文進行了統計),很多平台之前都已經進行了整改,早下架了此類產品。真正影響大的是目前平台本身還具有資管業務或將此類業務剝離、分立為不同實體的平台,監管方會將分立之後的實體視為網貸平台的組成部分,一併進行驗收,若違反此規定將無法通過備案。

最後要說的是,投資人不但要敬畏風險,更重要的是學會分析風險、應對風險。相信人品,相信行業和平台的自律,風險還是很大的,要想長治久安、投資人投資的真正安全,根本還是要依靠監管制度(雖然這會提高融資成本)的約束。2018年的監管元年不是說說而已,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平台,相信監管層的英明決策,緊跟政策走永遠都不會錯的!哪些耍小聰明,鑽監管空子的平台遲早會搬起石頭砸到自己的腳

龍鳳呈祥+金絲楠便攜雙面鏡梳禮套裝

龍鳳呈祥金絲楠木梳搭配金絲楠便攜雙面鏡,還原一個更美的你

木梳規格:長寬厚 147x69x14毫米

雙面鏡規格:70mm*10mm(直徑,厚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量金融 的精彩文章:

消費成中國經濟主引擎
去槓桿、去債務發生重大變化,經濟陣痛期或許就要真到來了!

TAG:許量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