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喜劇、情感、戰爭!國產電影是否已經失去批判現實的勇氣了?

喜劇、情感、戰爭!國產電影是否已經失去批判現實的勇氣了?

截止4月中旬前,2018年國內累計票房前25名的電影中,除了部分引進的電影帶有批判的目光看待現實外,國內大多數電影離不開喜劇、情感、戰爭等主旋律,而這一現象更可怕的地方在於觀眾對此毫無察覺,並且很可能在一波又一波喜劇、情感、戰爭這樣脫離現實的影視作品中漸漸地迷失自我。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影視作品是傳達價值觀最好的工具,一部經典影視劇的影響力能傳承數十年而不朽,影響的觀眾也不僅僅是當下存活著的人數,而是能影響到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人。

單單以《肖申克的救贖》而言,這部劇從1994年9月23日上映以來,地球人口總數逐漸攀升至如今的70多億人,而隨著這些年科技的迅速發展,《肖申克的救贖》通過其批判現實主義、諷刺貪污腐敗的現象等,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這個人數絕不是簡簡單單的70億就能形容的,因為在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可以預見,這部電影影響到的人數絕對比70億多很多!

同樣,國外有好的影視作品國內自然也有,雖然國內的影視道路起步比國外稍晚一些,但是在幾代導演的引領下,還是不斷湧現出了一批現象級的電影,這其中就包括《霸王別姬》、《活著》與《茶館》等,因為4月1日是張國榮哥哥的紀念日,而恰好這篇文章寫於4月份,所以在這裡便主要講述一下《霸王別姬》的故事。

《霸王別姬》於1993年01月01日在香港上映,劇情主要講述了在一個路有凍死骨的年代,一個男孩子從心靈到身體被迫改變成半個女孩子的故事,之所以說是半個女孩子,是因為這個男孩子的男兒身仍然沒有改變。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這部影視劇跨越二、三十年講述了一個時代的落幕,同時也是對傳統文化與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全片時長近3個小時,也不是這一言兩語變更概括的事情,但大致如此。

由此可見,國內電影的批判與諷刺精神始終存在,但近年來由於影視與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加劇了資本對市場與金錢的需求,所以這些掌控著電影行業走向的資本,一而再再而三的迎合觀眾的口味,由此就造成了什麼劇火資本便投資什麼劇的現象。

從歷年來電影累計票房年度排行榜中可以看到,2013年時國內有多部映射一些社會陋習現象的影視劇,比如《中國合伙人》與《私人訂製》等,但是有一部愛情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票房力壓兩部影視劇,在那時,雖然《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一部愛情片,但其內容也的的確確對得起他的票房。

可是,這一切從2014年開始有了轉變,《爸爸去哪兒》《心花怒放》《分手大師》等親子片與愛情片沖入累計票房的寶座,而這類影視劇具有製作成本低收益百分比高等優點迅速獲得資本的青睞,在2015年出現大量粗製濫造只為圈錢的影片,如《爸爸去哪兒2》,緊接著投資方在尋找新的圈錢方向。

恰好,2015年又火了一部現象級影視劇《捉妖記》,奇幻類型的影視劇大火以後一如愛情片一樣湧出大量的模仿者,如《封神傳奇》等評分極低的爛片。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人眼看著資本毀掉了一個又一個類型的影視劇,為此痛心疾首卻毫無辦法,但這時幸虧《湄公河行動》這種監管極其嚴格的影視劇出現,為觀眾打開了戰爭片的視覺盛宴,一部部佳作上映如《戰狼2》、《紅海行動》等,雖然其中也不乏有一部關於空戰題材的爛片,但這個類型的影視劇中這樣的情況出現的比例很少很少,而戰爭類型的影視劇也不乏能出現批判性的經典之作,如馮小剛的《芳華》!

但是,影視行業傳遞的價值在走下坡路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一部有一部現象級影片的出現,卻除了少數幾部影視劇,很難再見到具有批判性的經典之作,而這種經典之作即使出現,也因票房不佳而泯然眾人,最終的結果恐怕便是投資方撤離,好劇失去拍攝的基礎條件。

因此,國內敢於嘗試這類影視劇的導演與投資方越來越少,反而是喜劇、情感、戰爭這三類影視劇大受歡迎,以2018年春節檔為例,四部現象級影視劇《西遊記之女兒國》《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紅海行動》出現在觀眾面前,這四部劇的主旋律皆是喜劇、情感、戰爭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反而是從國外引進的影視劇在國內受到了追捧。

這部影視劇便是最近引進國內《起跑線》!這部劇很好的映射了一個社會熱點現象,那就是兒童從出生便要面臨的「起跑線」,從小開始接受的各類課外教育,如音樂、舞蹈、繪畫等,再到學齡時需要面臨的擇校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都可以迂迴使用金錢來解決,而這個現象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明顯存在。

在這部劇所映射的印度社會中的孩子擇校,上層社會可以憑藉財富輕鬆的解決所有問題,而貧困階層即使享受到了政策的傾斜,也會因為教育的昂貴支出而失去這次機會,這樣的情況與如今孩子上學需要學區房是多麼的相似!因此此劇一經播出就得到眾多觀眾的響應,雖然票房沒有一個令人感到驚訝的成績,但相比較近些年來國內的一些電影來說,兩億票房已經算得上優秀了。

更何況《起跑線》這部劇借用很多諷刺與批判的手法,通過電影對教育系統的不公平進行無聲的譴責,對劇中掌管入學分配名額的人員貪污腐敗進行諷刺,對主角一家能聯合窮人爭取更多政策的期望,這些具有批判性目光與諷刺性趣味的劇情不一而足的紛紛出現在《起跑線》這部電影中。

《起跑線》這部電影也是近年來少有的能引發觀眾思考的佳作,從批判與諷刺兩個方向去引導觀眾的處世價值觀,讓人對人生與社會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樣的影視劇才是超越國產電影的魅力所在。

因此,對於電影拍攝導演與投資方並不能一味為了迎合觀眾而去拍一些毫無價值的口水片,哪怕一些影片收益不多甚至會賠錢,但這類電影出現的意義絕對要比金錢的價值來的更大,因為他是能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佳作,是能像《肖生克的救贖》與《起跑線》這樣可以傳承的經典作品。但是,國產電影在資本運作下失去了銳意進取的勇氣,因為一部不迎合觀眾口味的電影,他們害怕會因此失去市場,對於能直接批判現實的影視劇自然也就很少涉獵了。

回過頭再看一看,將印度的《起跑線》與2018年上映的到目前為止25部高票房電影對比,不難發現國內進入前25的電影中,竟然沒有一部是具有批判與諷刺色彩的電影!排在靠前的電影中,均是類似於喜劇、情感、戰爭這樣的脫離現實影視劇,而《起跑線》就像一根釘子始終扎在那裡,讓人感到刺眼,這何嘗不是一種諷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北奇談 的精彩文章:

孫紅雷公開要禮金,卻不慎曝光王迅在他心中的位置?網友評論亮了
楊冪和鹿晗都捧不紅的她,如今給唐嫣演女二,離火不遠了

TAG:小北奇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