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寫出米芾味道的八個分析,值得一看!

寫出米芾味道的八個分析,值得一看!

毫無疑問的是,越是信息爆炸,越是知識過剩,越會有更多的人失去了思考和感知能力。

因為潛意識裡面,總以為想要的知識,想要的技巧,甚至想要的秘術都可以搜到,甚至大不了花錢買到。

但我們就是在這樣拿著金子找金子的過程之中,迷失了自己。

有些時候講書法課,我總喜歡以原理作為啟發,並不做詳盡至極的講解,總以為可以留一點空間給聽者去感受,但也往往難以遂願。

所以乾脆放下點情懷,把自己的感知也呈現一些,或許不見得是壞事。所以今天分享一個關於寫出點米老味道的小文,從點、橫、豎、撇、捺、鉤、提這非常簡單常見的「部位」進行,或能啟發字法班的書友們。

點是基本元素,米芾的點非常見震迅之勢,特點:重、側、掃。

此「竇」字第一筆,

重筆側切而下,

改豎點為側點,

是常見米老做法。

此字前兩點,左右呼應,

重按之後,

筆卧倒,繼續行筆則需要從側出,

因此順勢側掃而去接下一筆。

第二筆亦有掃勢。

以下三字,

觀其點的收筆,

均順勢掃出。

米字橫最見才情姿態,起筆多重入,調整之後快速行筆。橫畫或俯或仰,不見雷同。

豎有懸針、垂露,米字懸針不尖,垂露更重。「邳」字懸針如古劍一般,沉著而厚重。

下二「印」字之垂露,

用筆均是愈來愈重,

重至末端,鋪毫頂鋒,

但線條中段的快捷更見痛快。

若有豎畫排列,則要避同。

撇畫有兩種,一為重起輕收,一為輕起重收,後者是米家常見技巧,用筆的感覺與上述垂露豎或有相通之處。

米字捺也有自家符號,多為四種,一波三折捺、反捺、右上捺,變態捺。

《清和帖》中捺畫很多,極盡變化,「起」、「夏」見一波三折。

「久違」見右上之勢,

一鈍一利,一收一放。

「長」、「文」乃反捺,

多喜歡重託而去。

「趨」的變態之處,在於反向一波三折,「伏」 的變態,在於反捺後不收筆向左下牽扯,後世王鐸多用此法。

米字的鉤,除了耳熟能詳的「蟹爪」之外,還有大推鉤,小提鉤和平卧鉤。

大推鉤非常強力,需要蓄勢後,將筆鋒大幅度向左上推去,極賦張力。

小提鉤多見精到,多是重筆之勢盡後,輕輕向外提筆鉤出,厚重的豎,配上一個調皮的小鉤鉤,足見意趣,你值得擁有。

卧鉤多有左右兩個方向,豎向長而平緩,橫向多是見圓弧。

提筆之法,米字喜歡從下方繞上去,然後重按下去再向右上提去,線條多見向下凹去的弧線。

這些分析,

很常規,很多見,

但真正的體會,

你有沒有,

你的手騙不了人,

而你的手,

需要學著聽你的心,

你的心,

只希望不被海量的信息和秘籍所蒙蔽了。

隨緣點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書法臨帖幫(lintiebang),

歡迎關注和轉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米芾·推薦繼續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臨帖幫 的精彩文章:

書法創作關鍵技法全解
王羲之的作品,得配趙孟頫的題跋才完美!

TAG:書法臨帖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