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池塘之底傳來的歌聲

池塘之底傳來的歌聲

池塘之底的歌聲?你是在說青蛙大合唱嗎?

不不,我是在說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

二戰剛剛結束幾年,在法國的某個鄉村,有一所名為「池塘之底」的學校。那裡是問題少年的寄宿管教學校,清一色都是男孩子。1949年一月,一位經歷了各種挫折,正處在人生最低點的男人,克萊門特·馬修,來到這所學校任職。這個長得有些像「麥兜」的校長,圓頭圓腦的男人,給「池塘之底」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機和活力。他和孩子們的故事,成為一部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亦真亦假

In Memoriam A Cappella

 The Chorus (Les Choristes) [Original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Bruno Coulais 

00:00/03:19

法國人一直給世人「浪漫」的印象。即使講述這樣一個背景灰暗的故事,仍然透著羅曼蒂克情懷。但有些真實存在的痛苦和邪惡,法國人並未完全美化和迴避。

寄宿管教學校從更早的時候,就在歐洲各國出現。對於同樣重男輕女的中古代歐洲,只有男性才有資格獲得教育的資格,只有男性才能進入學校——所以,會出問題,需要特別管教的,也都只有男性。一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後好幾年,在歐洲鄉村,仍然存在這種寄宿管教學校。這些學校里的孩子,可能是特別頑皮,可能是有小偷小摸,可能行為習慣不夠端正,可能只是與他人都合不來,性格孤僻。在《放牛班的春天》里,「池塘之底」的男孩子們多半都是前面幾種。

面對精力旺盛,自控力很弱的男孩子,「池塘之底」的校長,採取的就是「犯錯、懲罰」的嚴苛模式。在孩子看來,校長的嚴苛程度簡直可以與納粹集中營相媲美。馬修剛來的第一天,就碰上校工被某個孩子的惡作劇誤傷。校長為了找出這個孩子,把全校孩子集中起來,讓他們自己招認——沒人招認,就讓馬修從名單中隨便選一個孩子出來接受懲罰。即使其他老師知道誰是「元兇」,因為不想惹事,也選擇不告訴校長。

電影里,男孩子的調皮瘋狂玩鬧是真實的,他們所遭遇的嚴苛管教是真實的,甚至他們一開始唱的亂七八糟的歌,也是真實的。

馬修隨身攜帶,視若珍寶的樂譜皮夾被好奇的孩子們偷走翻看,發現他是個音樂家後,男孩子們在宿舍里唱著開老師玩笑的小曲子打鬧。馬修發現了這中間有不少好嗓子,於是萌生了辦合唱團的想法。

Vois Sur Ton Chemin

 The Chorus (Les Choristes) [Original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Bruno Coulais 

00:00/02:19

馬修寫給孩子們的第一首歌,唱的就是在「池塘之底」的苦悶生活。儘管孩子們唱的很認真,很賣力,但那第一首合唱,音準音色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而經過馬修持之以恆的訓練,當學校的贊助人前來參觀時,孩子們已經可以表演非常棒的無伴奏合唱了。從電影展示的「池塘之底」合唱團面試的過程來看,拍電影的這些孩子中有一半真正會唱歌,還有一半就是屬於「五音不全」的。所以電影中的那些插曲,並不是拍電影的這批孩子錄的,而是請了法國著名的童聲合唱團來配音。因為短短數月,合唱水平真的很不容易訓練到電影展現的程度啊!

只有那個男領唱。那個男孩子戲裡戲外都是真正的「天使的容顏,天使的嗓子」。

男領唱莫朗,被前任老師稱為「天使的容顏,魔鬼的內在」,他長相英俊,卻特別頑劣,也是學校禁閉室的常客。但這也是個天生具有音樂細胞,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孩子。馬修發現他的天賦之後,幾乎把自己的所有唱歌知識以及音樂知識傾囊相授,莫朗走到哪,馬修就跟在後面講到哪,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莫朗的人生也因此發生改變。後來,成年的莫朗成為了著名的指揮家。

Caresse sur L"Ocean

 The Chorus (Les Choristes) [Original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Bruno Coulais 

00:00/02:10

在這些孩子中,也有真正的壞孩子。蒙東在來到「池塘之底」前,已經桀驁不馴,非常叛逆。馬修很想用合唱來幫助他進步,但他實在太容易惹事了,總是被其他老師關禁閉。尤其是某次校長辦公室失竊,校長查都沒查直接認定是蒙東偷的。為了逼迫蒙東認罪,校長甚至不斷毆打他。後來蒙東從學校逃跑了。為了報復學校,某天蒙東趁著校長不在,放一把火燒了學校。

教育並不能教好所有人,音樂也不能拯救所有孩子。電影里並沒有迴避這一點,也沒有美化這一點,這是這部電影最值得稱讚的方面之一。

閃爍人性之光的馬修

La Nuit

 The Chorus (Les Choristes) [Original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Bruno Coulais 

00:00/02:21

故事背景在二戰之後的幾年,那時全世界都在修復之中。很多大人和孩子一樣經歷傷痛,馬修自己也是歷經挫折。即使已經不再打仗,還是有很多馬修這樣的人生活不見起色。馬修雖然低落,但是他並不消沉。即使來到「池塘之底」,遇見令他害怕的校長,還有第一次見面就被學生丟傳皮夾取笑,馬修也幾乎沒有惱羞成怒的時候。在校長前來詢問時,他選擇暫時袒護學生不受校長懲罰;他讓弄傷校工的孩子每天去照顧校工,與校工達成和解;他愛慕莫朗的單親媽媽,即使莫朗往他頭上丟墨水,他也沒有遷怒於他。雖然在排練的時候取消了他的領唱,但是在贊助人前來參觀的時候,還是原諒了他,讓他領唱。

馬修不是老好人,他有自己的原則,對於孩子的挑釁,校長的嚴苛,他都堅持自己的態度,只是他表現的更為克制和有教養。更可貴的是,他更願意相信人性中「真善美」的部分,而且在言行中一直堅定的表達和傳遞這種信任。在他的影響下,看起來兇巴巴的體育老師,和他一起偷用校長私藏的木材給孩子們燒熱水洗澡;原本打算在教職崗位上混到退休的數學老師,也加入了合唱團,成為了風琴伴奏。

而面對校長的兇惡無理,馬修也毫不畏懼。蒙東燒了學校,致使校長到手的獎章飛了。他並沒有感激馬修,因為當天馬修瞞著校長帶著所有孩子出去散步,孩子們才躲過一劫;他反而責怪馬修不在學校,沒有看好學校。甚至最後惱羞成怒,直接開除了馬修。馬修毫不留戀這樣無情冷酷的同事,收拾了東西就走。雖然他再一次失去了工作,可是他已經找到了終生的事業。

可惡,可恨,又可憐的校長

Seuls

 The Chorus (Les Choristes) [Original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Bruno Coulais 

00:00/01:53

校長在《放牛班的春天》里,就是一個完全的反派角色。他冷酷無情,對待學生粗暴嚴苛。可仔細想想,校長這樣的人,在他的人生中經歷了什麼才會變成這樣,他的童年,是壞孩子蒙東那樣,還是弱小孤僻的比比諾?

按照劇中的時間,校長和馬修都經歷過一戰、二戰的殘酷與無情。校長還有妻女,馬修還是獨自一人。人們都說,兒童時期的情感經歷會對人的一生造成終生影響。校長的童年一定沒有「池塘之底」的這些孩子幸運,能夠遇到馬修這樣的老師,他也沒有馬修那麼幸運,一定沒人教會他該如何堅定又溫柔的對待這個世界。面對反抗和混亂,除了兇惡,除了暴力,他一點教育方法也不講。他對寄宿管教學校沒有愛,他只想著能夠光面堂皇的退休,他甚至恨這所煩人的,沒有前途的學校。

校長的控制欲不單施加在學生身上,甚至施加在教職工身上。如果誰膽敢反抗他,他的下場就會和馬修一樣。所以,原先學校里的老師,要麼不想惹事,要麼用校長認可的「犯錯,懲罰」來對待學生。直到馬修為學生們挺身而出。馬修離職後,校工和老師們聯合舉報了校長虐待學生,這位嚴苛無情的校長最終黯然離開「池塘之底」,他光榮退休的夢想破滅了。

Cerf-Volant

 The Chorus (Les Choristes) [Original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Bruno Coulais 

00:00/00:58

「池塘之底」的孩子們後來怎樣,除了離開那裡去上音樂學校的莫朗,其他人幾乎都不再有消息。他們也依舊被埋沒在茫茫人海,芸芸眾生中。也許之後來到「池塘之底」的校長會換個樣子,也許會像馬修,也許會像校長,也許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人,我們不得而知。他們的人生是否被改變,我們不得而知。拍電影者,和我們這些觀眾,一定都希望,這短短的一段音樂之旅,能夠溫暖他們,給他們的人生帶來更多美好的力量。

本文原創,圖片選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與童說 的精彩文章:

你想在殘酷的人間收穫救贖嗎?

TAG:與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