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玉雕文化:玉石本無心,精匠奪天工

玉雕文化:玉石本無心,精匠奪天工

玉石的形成需要萬萬年,玉石的文化卻只有幾千年。幾千年的歷史造就了中國現在獨一無二的玉石文化,其中的發展歷程可謂源遠流長,而玉雕文化就是玉石文化發展伴生物。

據史學家考證,中國是使用玉石最早的國家,最早可以追溯到生產力極其低下的部落時期。

源 頭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也愛美,考古學家發現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學會對玉石進行雕琢了。

大家可以閉上眼睛去想像一下,我們的先祖偶爾得到一件漂亮的石頭(玉石籽料),吃飽喝足之後就惦記著把這件東西打造成一件合心的飾品,一天接著一天的打磨,觀看,不滿意的地方再小心翼翼的修繕,終於一個漂亮的掛飾成功了。

可能是用一根精心編織草繩串連起來,然後戴著它在部落裡面昂首挺胸的炫耀,享受著他人傳過來的艷羨;也可能是懷揣著一顆翼翼的小心把配飾送給自己心愛的姑娘,期待可以得到姑娘的青睞;也可能擔心被他人窺探,偷偷的藏起來,每每記起來的時候拿在手中把玩,心中竊喜……

這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加之,當時的生產力低下,人們信奉自然,玉石代表著一種大自然的饋贈,玉雕作品的珍貴自然就可以想像了。

發 展

新石器時期只是對於玉石進行一個簡單的加工,等到夏商周以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時候玉石開始工藝化,這個時候玉雕文化才真正的開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和氏璧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楚人卞和無意中得到了一塊美玉,決定去獻給楚王卻兩次都被認為說謊,失掉了雙腿,直到文王即位,命人刨開了玉石,最後才得到寶玉,雕刻成為「和氏璧」。

由此可見,和氏璧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山料,外面包裹著一層跟石頭很像的玉石荒料,從外觀上無法識別。

當初的楚國是大國,楚王手底下的工匠自然是代表著當時玉石文化的一種高度,可是幾番都沒有人識得寶玉,可見,當時的玉石開採技藝還未真正的成形,大多的玉石都是由籽料雕刻而成。這個時候不管是開採還是雕工都只是初步的發展。

盛 行

玉雕盛行是在漢唐時期。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以玉為主要裝飾品,儒家思想的盛行極大促進了玉雕的發展。等到東漢末年、魏晉時期,戰亂頻繁,朝代的更替,各族文化的衝擊讓儒家思想式微,這個時候道教開始發展,同樣作為本土思想,道教的思想文化信仰皆與玉有關,玉雕文化更上一層樓。

蓬 勃

歷史上,玉雕真正的開始達到一個非常的高度是在明清時期,這個時候的玉雕已經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流派,玉雕的技藝更是巧奪天工,尤其是乾隆時期達到巔峰的薄胎玉雕,堪稱鬼斧神工,幾乎顛覆了大家對於玉石的認知。

玉石的延展性並不是如同金銀一般,可以在高溫之後隨意的捏造形狀,佐以工藝鑄造,玉石只能一刀一刀的雕刻,一旦失手那就是缺了,其他玉雕還可以依靠師傅的經驗從紋飾著手進行修改,但是薄胎玉雕本來只有1mm左右,錯了就是錯了,要求之苛刻我們可以想像。

東方匠人原創產品

玉石本無心,精匠奪天工。

玉雕文化橫貫古今,由玉石文化的發展而推動,這是先人留給我們的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著中國工藝水品的一種高度。玉雕,玉石為骨,雕工為輔,時間成就文化,努力造就輝煌。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字信息由東方匠人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99號余福泰珠寶廣場二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匠人雕刻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東方匠人雕刻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