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AA宇航研究小組——政府和商業載人航天—V2—地球軌道及以外軌道

IAA宇航研究小組——政府和商業載人航天—V2—地球軌道及以外軌道

「政府和商業載人航天—V2—地球軌道及以外軌道」的研究目標是評估世界各國和地區未來一段時期內商業載人航天市場的發展趨勢及影響因素。由於涉及商業載人航天的有效數據很難獲得,並且這些數據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因此,該報告研究沒有依靠一些傳統的經濟學計量方法,而是採用一些定性的、社會學、經濟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優先考慮的是相關領域的基礎能力,其研究材料與對象主要是世界各國家、地區的不同研究人員完成的相關領域的報告或論文。

1、目標市場評估

1)現有的市場研究結果

有調查發現,商業載人航天有非常巨大的市場需求,35%的高資產私人有強烈的太空旅遊意願。隨著價格的降低,人們參與太空旅遊的意願逐漸升高,如果單次太空旅行價格為2500萬美元,只有6%的受訪者願意參加;如果定價1百萬美元,則有30%的受訪者願意參加太空旅遊。同時,Futron還指出,太空旅行的目的地也對該太空旅行產業的發展有重要影響。研究最後認為,到2020年每年將約有400名太空旅客,年營業收入可能達2億9700萬美元。

根據Spaceport Associates在2006年的太空旅行風險調查報告,約有47%的冒險家對太空旅行感興趣。一項由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生完成的調查認為,35.3%的受訪者會為太空旅行支付他們能夠負擔得起的價格,這一結果與Futron的結論接近。Space Adventures是目前唯一一家提供太空旅遊的公司,他們的評估報告認為,到2020年將有超過140名私人太空遊客進入太空。NASA商業航天市場評估研究認為,未來十年將有大約350名私人太空遊客進入太空。

2)商業載人航天市場的需求

截至目前,一些政府航天行為已經很好的揭示了商業載人航天的市場潛力和方向。該報告認為,那些已經被政府航天項目執行過和目前仍在執行的任務可以成為商業載人航天中比較明確的市場,例如運送旅客進入空間站等低軌道航天目標。而那些被公眾或相關利益群體認為有吸引力的項目,則可以成為商業載人航天中的潛在市場。

3)太空旅遊

世界上第一個付費太空旅遊的乘客是Dennis Tito,他在2001年向美國Space Adventures公司支付2000萬美元後,搭乘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進入了國際空間站。之後,微軟億萬富翁Charles Simonyi也自費進入太空旅遊。隨著太空梭退役,以及國際空間站對宇航員要求和標準的提高,2009年至今還沒有新的太空遊客出現。

但是,太空旅遊需求仍然存在,英國歌手Sarah Brightman表示願意支付5100萬美元進入國際空間站旅行。Space Adventures和Excalibur-Almz公司公布了各自的私人商業繞月旅行方案,2011年Space Adventures公司宣布以1億50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了該太空旅遊項目的第一張客票。

4)運送美國宇航員

自國際空間站項目啟動以來,NASA一直使用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來運送航天員,並為此向俄羅斯航天局支付了大筆費用。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後,NASA與俄羅斯航天局簽署了一項價值7億5300萬美元運送12名宇航員的協議(約每人6300萬美元),並在2013年追加了6名宇航員,價值4億2400萬美元(約每人7100萬美元)。伴隨著這份協議的公開,NASA局長Charles Bolden毫不掩飾的表達了「由美國公司在美國的土地上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的願望。

不考慮運送其它國家宇航員收入,僅就運送美國宇航員到國際空間站這一項的收入就能達到10幾億美元,足夠支撐一家商業航天公司的成功運轉。

5)技術研發

1984年,NASA收取了麥克唐納-道格拉斯(McDonnell Douglas)公司4萬美元,用於支付該公司工程師Charles David Walker搭乘「挑戰者號」太空梭並在飛機上開展「連續流動電泳」的醫學實驗。這個案例也表明,通過收費的方式幫助一些研發機構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也將是商業載人航天的潛在市場。

6)媒體與宣傳

1990年,東京廣播公司通過支付2800萬美元,運送一名主持人Toyohiro Akiyama進入國際空間站製作為期一周的電視專題節目,這說明商業載人航天也可以為新聞、宣傳、廣播提供服務。

7)未來可能的市場

目前,至少有兩家商業公司將其目標設定為從小行星提取礦產資源,這兩家公司分別是Planetary Resources和DeepSpace Industries。這種商業模式涉及載人航天運輸和小行星捕獲等航天服務。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很多學者就提出將製造企業、發電站等設施放置到地球軌道。如果這一目標真的實現,也將成為商業載人航天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另外,還有一些學者提出了「零重力醫療」等商業載人航天方案。

2、商業環境評估——以美國為例

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了一些特定社會因素對企業創業、成長、發展的影響,以及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研究認為,在幾個世紀前,這些因素影響了幾代美國企業的成長發展,那麼現在它們將同樣對商業載人航天企業的成長發揮作用。

1)企業機會

1789年美國第一部憲法的制定為美國企業成長、發展確立了良好的政策、法律環境,並在200多年的時間裡成功孕育了幾代美國企業。另外,私有制、合同法、知識產權保護、企業兼并與反壟斷、土地所有權政策等法案也為企業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2)企業動力

經濟結構和社會包容度是企業家成長的兩個重要社會、經濟影響因素。國家經濟結構是國家內部每個經濟體的規模和整體布局結構,對企業家成長有重要影響。社會包容度是指社會對企業家的認知度,這對企業家的成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企業實力

一個企業的實力與企業家的商業能力有直接關係,美國許多成功的企業案例都證明了這一點。但是,當代美國許多企業的成功也證明了研發是快速提升企業實力並保證企業長期健康發展地另一個重要因素。

4)創業

穩健的國家金融系統、寬鬆的國家經濟政策、風險投資資金是企業家創業的重要保障。國家金融系統中穩定的政府財政、債務、貨幣政策,強健的銀行系統,高效的中央銀行等,為企業家創業塑造了良好的金融環境;寬鬆的國家經濟政策是企業家創業的政策環境保證;豐富、多元的風險投資資金為新創企業的成長提供了重要幫助。

3、商業載人航天能力綜合評估——以美國為例

該部分主要對目標國家(地區)的商業載人航天工業能力進行綜合的評估,該部分也是選擇美國作為分析案例。

商業載人航天產業鏈包括從上游產業(如原材料等)一直到終端服務的全流程。整體上看,美國的商業載人航天產業鏈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儘管在產業鏈某些方面競爭力稍顯不足,但是這些不足已經被美國民用航天、軍用航空部門等配套產業的巨大優勢所補償。

通過對美國商業載人航天產業發展的分析,報告認為影響一個國家商業載人航天競爭力的因素主要包括:

1)貿易管制:美國ITAR等國際貿易管制法案;

2)小部件供應:各類太空旅行用小部件的生產和供給;

3)航空航天的高級工程師:有足夠數量的商業載人航天工程師及管理人員;

4)技術工人:美國製造業蕭條導致熟練技術工人缺乏;

5)政府航天經費預算:政府在相關領域的經費投入是保證整個產業鏈各環節能夠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

6)政府政策的連續性:政府應該為商業載人航天產業發展建立長期、穩定的政策保障;

7)國際供應鏈:保證許多關鍵元器件能夠從國外找到供應商。

4、商業載人航天前景評估——以美國為例

前景評估部分主要按目標國家(地區)的公司創立和產業配套兩個因素來評估,評估結果以「非常樂觀」、「樂觀」、「溫和-」、「溫和+」、「悲觀」、「非常悲觀」表示。

1)商業載人航天公司的創立

新公司的創立是新興產業成長發展的必要條件。目前,美國政府的相關政策對新興商業載人航天公司的創立發展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出口管制等貿易政策的阻力與美國公眾、資金對該產業的支持形成交互的作用。總體看,美國載人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前景還是比較「溫和+」。

2)產業配套

新興高技術產業的配套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1)技術研發創新:研發投入、成果轉化、市場培育;2)資源配套:資金、人才資源等;3)國家政策:政府政策、法律、技術標準的制定等。

5、結論

報告對美國商業載人航天市場的未來前景持樂觀態度。儘管報告沒有對更廣範圍的國家和地區進行調研分析,但是也為未來更廣泛、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另外,報告還著力推薦有志於發展載人商業航天旅遊產業的國家,如中國、歐洲各國、印度、日本、俄羅斯等,應用「波特鑽石理論模型」分析方法。

*以上內容摘自國際宇航科學院研究小組報告,若您對報告內容感興趣,請聯繫國際宇航科學院研究中心

獲取更多宇航科學研究資訊請關注國際宇航科學院研究中心官方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