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柳宗元被貶後的清寂彷徨、惆悵落寞,都在這首詩里!

柳宗元被貶後的清寂彷徨、惆悵落寞,都在這首詩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他的文章語言犀利,諷刺現實,針砭時弊。無論是《封建論》中相對客觀的政治觀與歷史觀,還是《永州八記》中柳州那清新幽美的山山水水,都是文學史上留下令人難以忘記的傳奇。當然他也創作了很多的詩歌,但是影響程度上沒有他的文章大。

不過一些詩歌仍然是非常精妙的,比如《溪居》中的精鍊白描「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江雪》中的大筆勾勒「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和《漁翁》中的清麗山水「煙銷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 在文壇上,他被稱為「柳河東」 「河東先生」,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憑藉在文學上的不懈創作和獨特貢獻,後人把他列入「唐宋八大家」。

儘管柳宗元在文學上有不小的貢獻,但是在仕途上卻是非常坎坷崎嶇的。曾經在王叔文等人發起的永貞革新做出貢獻的他,最終還是沒能逃脫政治暴風雨的洗禮——永貞革新失敗後的9月份,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緊接著的11月,還在跋山涉水地赴任途中,柳宗元又不幸地再被加貶為永州司馬。

其中王叔文政治集團的其他人也都概莫能外,接連被貶為偏僻地方的司馬,後世稱他們為「二王八司馬」。到職後的柳宗元內心充滿惴惴不安和憤憤不平,權且先居住在龍興寺。可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這地方半年後,柳宗元的母親因病去世。自己的事業剛剛夭折,再加上母親又被上天奪去了生命,這對柳宗元是非常大的打擊。

面對自己困窘的局面,柳宗元內心充滿了凄清愁苦與落寞悲楚。面對著滿眼異鄉風物與陌生景色,他百感交集,感慨萬千。或許我們能夠從他這首《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感受到他內心裡的那種清寂彷徨與惆悵落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唐 柳宗元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這首詩歌是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詩人柳宗元到達柳州以後的創作。十年前與他一同參與「永貞革新」的友人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也分別出任漳州、汀州、封州、連州刺史,自己與他們相距遙遠,想要相互慰藉也迫於空間上難以相見。

首句寫作者身處「城上高樓」,所登越高,所見越遠。當時柳宗元剛剛經歷了長途跋涉,風塵僕僕,行跡匆匆,好不容易到達了柳州。可是他沒有選擇休息,而是登上高樓去眺遠,以排遣內心的愁緒。其中「接大荒」的「接」字,是表達城上高樓與大荒相接,這是樓上人眼中所見的景色。「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則是在感物起興中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遼闊荒涼的景象,當他望到極處,看到海天相連的遼闊荒蕪景象。他此刻內心的深深愁緒在這天地之間充斥著,我們可以想見他的愁緒是多麼深厚。

接著頷聯「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寫的是近處所見的景緻。其中的芙蓉與薜荔,正象徵著作者希望的人格的美好與高潔。芙蓉從水而中出,對風何礙,而驚風卻仍要狂亂地吹動他;薜荔覆牆,雨本難侵,而密雨偏要斜斜地侵襲它。其實這也是在象徵著作者受到那些邪惡勢力的迫害與壓抑。

接著頸聯由近景逐漸過渡到遠景的契機就是近景所觸發的聯想——當他想要遠望漳、汀、封、連四州的方向時,卻被山上蔥蔥鬱郁的樹木重重密密地遮住了視線;接著視線遊離到曲曲折折的江流時,發現它就像是自己此刻內心裡的百結的愁腸一樣。凄清的景色中有著無限愁苦,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尾聯則是從前聯生髮而來的,作者在這裡表現關懷好友的處境但是望而不見的惆悵,「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表達了內心的愁緒。

這一句既與首句中的「大荒」相互照應,又統攝題目中的「柳州」與「漳、汀、封、連四州」。自己和友人因為政治失勢,相繼被貶謫到荒蕪的蠻夷之地,本來就非常痛苦了。更為不幸的是,友人之間相互沒有聯繫,通信受到阻撓。這種落寞的愁緒與痛楚的心境在其中愈發清晰。

文|青舟(三度平台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王安石《浣溪沙》:兩度變法被挫,唯有孤獨寂寞與淡淡哀愁
宋代四大女詞人,你是否只知道李清照一個?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