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話成思科技陳寅,IPTV的隱憂和解決之道

對話成思科技陳寅,IPTV的隱憂和解決之道

2016-2017年,是IPTV的發展盛世,截至2月底用戶規模已達1.3億。而在這一片大好的形勢之下,從業者們紛紛開始居安思危,成思科技項目總監陳寅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來,IPTV光靠政策優勢,守,是不夠的。

電視媒體在很多角度天然有優勢,應該更加主動去適應新的思路、生產環境和效用工具,去和新興應用齊頭並進。

擁有1.3億用戶量的IPTV存在的隱憂

2017是IPTV業務在國內遍地開花的一年,至少在用戶規模上來看,突破1個億的家庭用戶,是一個大的里程碑。

但陳寅表示當前的IPTV存在隱憂,因為高速增長期必然會過去,不僅僅是IPTV面臨著從規模效益朝著運營價值的轉進和探索,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和IT企業都在談論如何精耕細作。移動互聯網「下半場論」觀點中聚焦的本質,是流量紅利(人口紅利)結束後,市場競爭格局會出現什麼樣的新態勢。對照著看IPTV,至少目前,視頻行業最前沿、最符合趨勢的內容很多都不在IPTV上,競爭對手很多也不在電視屏。而垂直化運營需要的巨大的內容規模量,IPTV還遠沒有達到。新媒體時代,光有頭部內容是不夠的,精耕細作在長尾,這是隱憂。

就內容而言,陳寅表示,近幾年影視劇行業的蓬勃發展,真正有能力出大製作的資源和能力依然有限,內容頭端預期會繼續穩步增長發展,但不會是革命性的。當前,C端尤其是PUGC模式的高速崛起,是超出了很多人預期的,PUGC視頻的現狀,是當年優酷土豆等第一批想做卻沒做成的。內容供給端正在發生劇烈的變革,從短視頻發起,是謂視頻生產革命。很可能像當年WEB2.0一樣快速生長。「快手」、「Vue」、「bilibili」、「一閃」這些「非主流」應用,已經炸出了驚人的用戶和流量,變現能力也不容小覷。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亞文化平台的內容,並不都是粗製劣造的,譬如時尚類和美食類的某些產品,專業度已經不輸主流媒體了,趣味性和普及性可能更強,而且運營效率都很好。

在陳寅看來,這些新媒體應用在運營上用了哪些系統化的手段?在IT運維繫統上用了什麼工具?在用戶畫像、內容分發、數據回歸的演算法和思路,同樣值得傳統媒體學習和借鑒。

當年優土等第一批企業沒能做成,客觀是因為時機不成熟,條件不具備,視頻製作和傳播的門檻太高,分發渠道稀缺,所以最後他們只好退守到視頻傳統的商業模式里去。但現在,時機可能已經到了。基礎網路上,電信運營商的「提費降速」是大的國家級的發展背景,利好內容分發和傳播;生產工具已經眼花繚亂了,伴隨著更強勁的智能手機、高性能播放和交互終端(不止於電視和盒子)、物聯網、4k大屏時代的到來,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將不斷被刷新;支付更便捷了,菜市場都已全面普惠手機支付,廣電業務新的商業模式已具備探索的閉環條件。

陳寅認為,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IPTV光靠政策優勢,守,是不夠的,電視媒體在很多角度天然有優勢,應該更加主動去適應新的思路、生產環境和效用工具,去和新興應用齊頭並進。

從四個維度看IPTV發展痛點

毫無疑問,當前IPTV整體的運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陳寅從四個維度進行了剖析,這些都是IPTV依然存在的痛點。

首先從供給運營端看:如何對cp進行體系化、科學長效的運營激勵和考核?如何縮短內容從上游到上線的審核和編排效率?如何實現自動化的採集、二次編輯策略?

其次從編排和內容分發端看:如何精準識別用戶並聚類?如何實施垂直分發?編排推薦的時間空間如何靈活組合?流量轉化漏斗如何評估和優化,以及更一步去挖掘?

再次從業務和產品設計端看:如何提高EPG的設計和改版效率?如何提升統一的、高效的交互體驗,耳目一新又不失用戶慣性?如何面向日趨複雜的電視應用場景,客廳卧室抑或室外?如何形成線上和線下的聯動,通過小資源投入,槓桿式地撬動大規模用戶的積极參与?

最後從安全播出的角度看:業務量只會越來越大,監控手段必須上一個台階,超大規模用戶的管理上,非常依賴實時數據監控和預警的監管能力。在系統迭代上,對系統如何實現平滑升級割接、滿足持續發布、灰度發布等安全播出的各色要求。

為了解決這些痛點,成思科技早在2015年開始,就對所有的產品進行了內核級的重構和改造,改造的方向是系統和產品的微服務化、開發和運維的DevOPS化,還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運營理念。這些布局和變革,深受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的影響,以及成思在自身業務快速發展時遭遇的挫折和總結。據悉,2016開始,這個內部改革開始起效,團隊和個體的能量得到釋放。2017年開始,這套方法已全面運用到公司的項目管理和產品開發中去了。

具體說到產品的微服務化,陳寅說這是為了解決客戶需求端的快速響應和快速滿足,因為微服務是目前最靈活的高度解耦的技術架構,也有充足的成功案例。把系統、模塊、能力和服務充分拆解,才能夠更快地靈活組合,去適應不同的客戶需求。

「不慚愧的說,我們公司素來是以響應效率和技術能力為立足之本的,但業務需求變化比想像中還更快,原有的項目組織和運營方式已無法支撐。現代技術服務響應的效率,不是說通過砸錢或者堆人的方式可以提升起來的。」陳寅說,「我們是提倡切分小團隊來做研發和管理的,太大規模的團隊帶來的管理難度,是國際性難題。那麼我們就通過拆分組合小團隊,降低溝通成本,帶來響應和溝通效能上的提升。」

這樣一來,勢必人均分攤的任務就會更多,這種場景下,DevOPS的威力就發揮出來了。從研發到質量和運維,以及後續的運營跟蹤和交付,成思科技有一整套自己的敏捷流程,對外交付是標準化,這樣客戶感知才能夠比較好;對內項目管理是敏捷的,這樣更有效率。另外,DevOPS也能夠幫助成思解決微服務帶來的運維難度的提升,團隊成員的成長也會更快。

生態化運營是最好的選擇

儘管用戶數得到了快速增長,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的IPTV行業仍處於一個比較割裂的環境中,業界紛紛呼籲生態化運營。陳寅也認為生態化運營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成本更可控,而且內生長性好。在他看來,很多短視頻應用,妙就妙在生態建得好,用戶樂在其中,而且有參與感,非常細緻的、場景化的沉浸式體驗。

成思作為一家技術服務企業,嚴格說來並不是在賣系統,真正在賣的,是系統背後的運營方法和邏輯策略,這個是其能帶給客戶的價值所在。陳寅表示,對搭建生態系統而言,成思產品從設計之初就考慮運營商和sp/cp如何互幫互助的各種實際場景。「我們輸出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接入制度、管理系統、分成、考核和結算機制軟體、數據收集和回歸分析工具、開放式平台和公共介面、信息安全策略等等。另外,我們也在協助客戶向外輸出版權,以及一些垂直內容的交易撮合,這些是偏運營的工作。」

談到技術與運營的關係,陳寅表示,在內容行業,二者的關係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技術突破,促進整個行業用戶消費體驗的質的提升,例如寬頻提速之於IPTV的促進,以及對4k技術和3D、VR技術對內容視聽體驗的促進,這種情況是技術主導;第二種是運營驅動,技術去幫助運營把創新落地,降低失敗的風險。這種情況,是運營主導的成長,運營敢想,不要有太多後顧之憂,技術負責保駕護航。

當然,更多的情況是相輔相成。陳寅拿BI系統舉例,現如今的大數據系統,一定比兩年前要靠譜的多。因為起初分散式計算概念和能力的出現,洗刷出新的數據價值發現的理念。但真正讓大數據能夠對業務和商業產生決定性作用,還是要經過幾年打磨,對運營的思路和經驗收集、調校,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事實上,身為技術型企業的成思一直站在運營邊上。畢竟技術的革新是需要產品和運營需求來驅動的,不能憑空去製造新的客戶需求和應用場景,所有十多年的積累,都來自於成思長久以來與客戶打交道的過程,共生的過程。作為一家研究視頻內容10多年的廠商,成思對產品和運營持續的學習和理解,也來自於他們目睹和親自參與的,多個廣電運營商夥伴的成功案例。

這些諸多的經驗和成果,在即將於5月9-10日舉行的西安論道上,成思科技都將現場進行分享,並在展區帶來更詳細的業務展示。成思科技CTO李百峰也將親臨現場,分享成思科技在IPTV發展演進上進行的探索和嘗試,和與會眾企業共同探討合作共贏的發展之路,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媒體網 的精彩文章:

雲領未來-Cloud VR亮相巴塞羅那MWC2018

TAG:流媒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