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儒家經典《大學》經部、譯文、解讀

儒家經典《大學》經部、譯文、解讀

【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譯文】

【解讀】

《大學》經部乃是孔子的原話,所展示的是儒學三綱八目的追求。所謂三綱,是指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它既是《大學》的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

所謂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既是為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工夫,也是儒學為我們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

縱覽四書五經,我們發現,儒家的全部學說實際上都是循著這三綱八目而展開的。所以,抓住這三綱八目你就等於抓住了一把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循著這進修階梯一步一個腳印,你就會登堂入室,領略懦學經典的奧義。就這裡的階梯本身而言,實際上包括「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面:前面四級「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後面三綱「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間的「修身」一環,則是連結「年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它與前面的「內修」項目連在一起,是「獨善其身」;它與後面的「外治」項目連在一起,是「兼善天下」。兩千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下》),把生命的歷程鋪設在這一階梯之上。

所以,它實質上已不僅僅是一系列學說怯質的進修步驟,而是具有濃厚實踐色彩的人生追求階梯了。它鑄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心理,時至今日,仍然在我們身上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識明確,不管你積極還是消極,「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觀念總是或隱或顯地在影響看你的思想,左右著你的行動,使你最終發現,自己的人生歷程也不過是在這儒學的進修階梯上或近或遠地展開。

(完 · 本文部分內容為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始學堂 的精彩文章:

我被命理學喚醒的人生

TAG:文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