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恐懼是可以被緩解的嗎?

恐懼是可以被緩解的嗎?

回看小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去動物園的相冊,驚訝地發現到處都是我跟這隻鳥的合影...

納了悶兒了,整個動物園只有這一種動物???

後來才知道,因為張開翅膀的它大得嚇人,所以我很怕它。爸爸不想讓我覺得害怕,就告(hu)訴(you)我,「這是你的老朋友~~~」

結果就變成...每次去動物園我都要先去看「老朋友」,並且用各種pose跟它親密合影。

除了感謝爸爸通過各種諸如此類的教(hu)育(you)讓我變得勇敢和大膽之外,也讓我思考了下「恐懼」這種情緒。

《喚醒沉睡的天才》,把複雜的人類大腦分成了三層:

第一層,也是最裡面的一層是本能腦(即爬蟲腦)。本能腦通過迅速反應來保證身體安全,是人類和其他動物共有的大腦結構。

進化過程中我們曾,不是,我們的祖先曾遇到過無數危險。對於造成生命危險的事物產生的恐懼,被印刻在了大腦的這一層—本能腦。

比如有些人天生莫名其妙地怕蛇,怕蜘蛛,怕水等等,多半是這個原因。

第二層情緒腦(邊緣系統)。情緒腦會將愛、憤怒、害怕等情緒帶到行動中。所有高等動物的大腦有90%與人類大腦結構相同。

第三層大腦皮層(新皮質)。運用左腦或右腦系統的視覺想像能力,聚焦未來,完成計劃,實現目標。

對於來自大腦第一層的恐懼,沒法管也不用管了...反正在遠古時代對人造成威脅的事物,在現代社會環境里基本沒事兒。

但來自大腦第二層的恐懼,是不是可以通過第三層大腦的能力來緩解呢?

想要緩解恐懼,就得先知道恐懼是什麼。

恐懼,是最基礎的生物情緒之一。憤怒,焦慮,羞恥感在本質上都是恐懼。

-自己的邊界被侵犯,但是實力上又打不過的時候,就是恐懼。比如,面對自然災害時所產生的恐懼。

-感受到被侵犯但是覺得自己打得過的時候,就是憤怒。跟弱者特別容易橫,更容易展現出憤怒的表情,是因為覺得實力上打得過弱者所以敢。

-對恐懼的想像,是焦慮。比如,擔心現在還算健康的自己將來會生病。

-羞恥感,是來自對社會評論的恐懼。

這樣看來,緩解恐懼=擴大自己對於恐懼的感受邊界。讓自己會感受到恐懼的邊界擴大,能感受到的恐懼就能越來越少。

那,邊界如何才能擴大呢?以目前我淺薄的人生經驗...「意識」和「行動」是兩個不錯的入口。

■改變意識:我在怕的,真的值得怕嗎?

比如,當我認為那隻鵜鶘是只「巨大的鳥」的時候,我覺得恐懼。但當我認為它是「老朋友」時,喜愛居然就替換了恐懼。

當然,成年人的恐懼不如孩子的那麼好糊弄。

那就當感受到恐懼的時候,別逃避,問問自己,「究竟在怕什麼?」「真的是值得害怕的事情嗎?」

■行動:為了不恐懼,我能做什麼?

如果對自然災害感到恐懼,那就學習些防災知識,備好防災物資。

如果對死亡感到恐懼,那就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定期運動,定期體檢。

如果對衰老感到恐懼,那就保養身體,充實大腦,豐富經驗。

如果對失業感到恐懼,那就學習技能,好好理財。

總之,光是怕,是毛用都沒有的...

每一個感受到的恐懼里都有重要的信息,這些信息,也許是指明我們行動方向的指南針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manda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天賦是個什麼鬼

TAG:Amanda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