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你將耐心給了虧錢的頭寸,盈利了卻著急離場?

為什麼你將耐心給了虧錢的頭寸,盈利了卻著急離場?

William Eckhardt稱,交易的兩個主要原罪——過渡放任虧損和過早獲利了結,都是企圖給予現有的頭寸以更多的成功希望,而對長期的運作帶來嚴峻的損害。

為什麼多數交易者將耐心給了虧錢的頭寸,而盈利的時候急於離場?與華爾街格言——截斷虧損,讓獲利奔跑,截然相反呢?

根據行為心理學家卡尼曼的研究:

A、在失去的時候,理性者是風險規避的,"正常的傻瓜是"是風險偏好的;

B、在得到的時候,人們都是風險規避的;

C、理性的決策者對得失的判斷不受參照點的影響,而「正常的傻瓜」對得失的判斷往往根據參照點決定。

「在很多情況下,獲利比賠錢對人的情緒影響更大,甚至會導致心理失衡。在我看來,獲利後不要太激動至關重要。」 Eckhardt如是說。

理性者,反直覺,反舒適。

現實中,我們花了太多時間、精力、情緒在無法改變的「過去」。智者擅於使用時光演算法——專註於「現在」,將「過去」串起來(或者是「說不」),通過重新配置和理性計算,用於不可知的「未來」。

——老喻

有時候,交易者腦里可能同時存在兩個聲音:價格要漲?可能會跌?

出現兩個聲音的可能原因是,交易系統是不完備的。如果你對系統非常有信心,你就會做出跟西蒙斯一樣的決定——如果你要是真的靠模型去交易,那就完全遵照模型說的去做,不管你認為那個模型有多聰明或者是多傻。

想了不做,甚至反做?表面看是執行力問題,往深了看,是沒開悟,這是種病,而且不好治。

這裡有兩個偏方,或許可以幫助治療一下:

專註

克勤小物

如果結合塔勒布的反脆弱理論一起使用,效果可能會更好。塔勒布是這麼說的:增強反脆弱的第一步是減少不利因素,而非增加有利因素。

由於槓桿的作用,平時的小缺點可能會在市場中無限放大,並給交易者帶來重大打擊。因此,找到自己的缺點並加以避免是非常必要的。換個角度看,金融市場是一個避免成為輸家,自然成為贏家的遊戲。

交易過程中,可以考慮使用兩種思維:

A、逆向思維:假設反面是對的;

B、雅努斯式思維:使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面並存於大腦。

實際操作中,當大腦出現兩個衝突的假設時,不交易可能是最好的交易。無論持股還是持幣,都是需要耐心的,不是嗎?況且,對個人交易者而言,交易成績不一定與交易次數成正比。

【以上文章由筆者指顛迷金整理編撰,部分摘自網路,轉載請註明源自V公眾:指顛迷金,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顛迷金 的精彩文章:

從賭場必勝法則看投資必勝法則

TAG:指顛迷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