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是你的同齡人拋棄你,是你拋棄了你的腦子

不是你的同齡人拋棄你,是你拋棄了你的腦子

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拆書幫(ID:chaishubang)

昨天一位朋友剛剛和我講敘的一個非愚人節的真實故事,因為,主人公就是他自己。

近期的一篇《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的文章成了朋友圈中最火的「雞湯」。文中寫到,三年前還是普通記者的胡瑋瑋在本次收購中套現15億。而現在的80後,北上廣的多數還在寫字樓里因為房貸而不敢辭職,三四線的城市中,則過著一眼可以看到未來的日子。中年如約而至。而她已經達到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就是這樣,你的同齡人正在無聲無息的拋棄你。

胡瑋瑋

就是這樣!就是這樣!「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警示成了當今最動人心魄的口號!

包括我也是一樣,看看這個胡瑋瑋,再想想自己,數數15億後面的零,再看看工資條上的數。一種焦慮讓頭部寒至腳底,然而又有一種恐慌從腳底回沖至腦仁。都在這麼好的時代,我咋混得比人家差這麼多呢?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汗顏啊。於是乎,趕緊報了幾個猶豫中的線上課程,買了幾本尚放在購物車中的書,努力吧。

然而,這個時候,有人說話了,說話了……韓寒說這種標題,已經不光光是在販賣焦慮,而是在製造恐慌。沒有賺到大錢就叫被同齡人拋棄了嗎?身價千億的首富,面對一個園丁,一個美編,一個程序員有拋棄不拋棄的關係嗎?時代里不同人就是有著不同的分工和命運,也各有不同的幸福。如果你看了那篇文章,心潮澎湃想要去拋棄其他同齡人,以這樣的定力和心智,去開公司,估計也只能春夏秋冬,造福房東。

韓寒

回顧了一下剛訂的課程和剛買的書,無數只烏鴉從頭頂上飛過,無數條黑線從臉上抹下。

這都是什麼和什麼啊,一個是百萬閱讀量的火爆文,一個是如雷貫耳的大作家,怎麼都這麼有理,都能讓我瞬間開始懷疑人生。我做了什麼?還是什麼做了我?我一時感覺自己混亂了。

事情雖然過去了,不過我看到至今他還處在一種暈眩的狀態中。

為了解脫他,我對他講了心理學上的一個觀點:人就像錄音機一樣,一按按鈕就會播放。按鈕就是刺激性觸發,而播放的基礎則是你人生經驗。在一些特別場合,你的錄音機會被反覆打開,直至播放混亂。

朋友說,嗯?這個不就是在說我呢?沒錯,就是說你呢!

人們如果不去經常反思自己的經驗,那麼別人確實就有可能很輕易的按下按鈕,將你的錄音機反覆打開,最終導致混亂。而只有不斷的反思經驗,才會讓人們避免瞬間誤判。

傳播百萬級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而如雷貫耳的大作家必然是高水平,這個恐怕是不少人在生活經歷中默默攢下的經驗,如果他們分時段發聲,大家的錄音機可能會很自然的分時段播放,並不覺察其中有異(如果不信,仔細回味一下你認可的話,認可的事,是否經常會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然而他們之間的怒懟,終於造成了電路混亂。

這麼說,莫非我們那默默積攢的人生經驗真的有問題嗎?

恐怕回答一定是——是的!

《思辨與立場》

我們傾向於將自己的經驗看成是客觀的事實,但這其實是一種錯覺。我們人生中所有事件如果要成為我們空白記憶中的「經驗」,必須被我們感知到才行。但是我們的感知經常歪曲事實,讓我們形成歪曲的記憶。請回想一下你的過去,重新檢查一下某些產生於「記憶」中的系列事件。現在請回顧一下這些事情,你會發現你可能存在錯誤的解釋,可能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記憶。你可以聚焦於過去的某段關係。在這次活動中,不要去尋找其他人思維上的問題,請尋找自己思維中的問題,尋找自己記憶中被扭曲的事實。這是一種自我提升的方法。

在討論經驗是否真的需要反思之前,先說一說大腦的運營機制。否則有人可能還有點懷疑:我們可是有大腦的高級生物啊,選擇可都是經過大腦決定的,怎麼可能會象機器一樣這麼機械化,一按就播?

但是在實際上,人就是這樣奇怪,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很多情況下人類就是象一台機器,一觸即發。比如,戰狼2有一個情節,在非洲的草原上瑞秋賭氣跳下了車,結果發現周邊有幾隻獅子在遊盪,她的選擇是什麼呢?趕緊跑回車裡,冷鋒則是一腳油門,飛也似的駛離了獅子。據說這段情節是實景拍攝,具有相當的危險性。

不過我們討論的不是拍攝的細節,我要說的是你覺得當時瑞秋跑回車的這個動作,有沒有經過深入的思考,比如說她會不會先認真考慮考慮和獅子們搏鬥一下的可行性?或者再思考一下有沒有可以徒步跳離獅子追蹤的可能性?你會不假思索的回答我,「是不是有病?怎麼會有時間考慮這種愚蠢的事情?」你說的對,我也這麼認為。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有很多事情是大腦是不假思索就作出了反應的,這是大腦的原始反應。如果大腦沒有這種功能,那麼在原始時代,人類就滅絕了,當我們的祖先面對一隻劍齒虎時,如果大腦不能迅速告訴身體趕緊跑路。假設這種情況下,大腦還慢條思理的在考慮是不是先評估一下雙方戰鬥力、是不是有可能把這隻劍齒虎當作晚餐這些問題的話,那麼劍齒虎早已撲上來一口咬斷我們祖先的脖子了。這時候大腦不假思索的反應能救我們一條命。

可是問題也就來了,因為有這種功能,大腦就會自動把很多經歷過的事情列入這種範疇,比如你從小見到老師或校長時,通常的反映是迴避。於是,你長大後,遇到職級更高的領導或影響力更大的人物時,你還是會不假思索的選擇後退,而不是靠近和接觸這樣的人。雖然,事後會認為自己好象做的不對,應該去選擇接解,但是下一次再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又會不由自主的逃避。這種反映體現的就是大腦認為正確的,但是卻不一定一直正確,因為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可是大腦這種反應要改變的話卻是相當緩慢的。

正因為存在這種未經理性思考、面對某種場景就立刻得出結論的行為,所以需要反思的。反思能夠讓我們找到自己錯誤應用的知識,重新審視習以為慣的行為。

就拿見了大人物就不由自主退卻這件事來說,如果你認真反思,你就會發現,在正常情況下,領導和名人其實是更加謙遜的,而且是可以更好處理的人際關係。主動接近他得到善意回應的概率遠遠要大於被惡語相對的概率,即然我們可以向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去借火、問路,為什麼不能選擇主動接近更加有可能得到善意回饋的這些人呢?

而我剛才講到的朋友也是這個樣子,因為大腦將爆文和名人都列入了自動信任的範疇,所以當看到傳播百萬的文章和名家大腕的著作,他就不假思索的選擇了相信。混亂也正是如此開始了。

那麼,倒底應該如何應對大腦這樣的機制呢?

《思辨與立場》

觀念檢核與實踐:在情境中問重要的問題

對你最近的經驗進行回顧。它可以是你已經參加過的或主持過的一次會議;它可以是你與自己的配偶、孩子或父母的一次討論。在回顧了那些經驗之後請回答這些問題。

1、在那一情境中,最原始的事實是怎樣的?對這一情境最中肯的描述是怎樣的?

2、你將自己的什麼興趣、什麼態度、什麼慾望、怎樣的關注帶入了這一情境?

3、根據你的觀點,怎樣才能概念化或描述這一情境?而這一情境又該怎樣解釋?

當然,不是所有的經驗都是直接的且是第一手的,我們獲得的很多經驗是間接地通過大眾傳媒得到的。這種經驗、影響對於我們理解自己很多思維的非邏輯本質很重要。

以此,我們分析一下我朋友的混亂事件:

1、客觀的敘述事實

兩篇論據充分、論點鮮明的文章先後打動了他,然而兩者表達的觀點還完全相反。因此,他產生了困惑。

2、理性的剖析自己

造成這種原因,主要是他的盲從心態,看到爆文、看到大V,心理就一陣陣的激動加衝動,從而將自己的偏差的主觀認識帶進了情境之中。

3、重建自己的經驗

在拆書幫中有一種識別信息的辦法,就是通過追問「前因後果和適用邊界」。那麼我們通過幾個問題來判別一下這個信息。

這個信息是怎麼產生的?摩拜的收購案,引發了這一信息。

這個信息中的觀點隱含了什麼假設條件?一是有錢就代表著成功,還房貸就代表失敗,一眼看得到未來的工作也是失敗。二是人有錢了就會拋棄了同齡的普通人。

這個信息一定對嗎?有沒有不同的意見或反例?即使億萬富翁也會需要加油工、清潔工、政府職員、程序員等等,有錢人拋棄的一些同齡人的這個論點似乎站不住腳。再說還房貸好象也是正常的事情,如果這算失敗,青年一代大半已被淘汰。至於一眼看得到的未來,這對喜歡平靜的人來說似乎也不錯。

再照此舉幾個類似的觀點,也許你會看得更明白。溥儀3歲登基,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哪吒7歲鬧海,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王俊凱17歲身家過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扎克伯格34歲身家4000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比爾蓋茨60歲身家5000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於是,所有的同齡人都在被拋棄。

通過這樣並不複雜的一問一答,我們發現這樣一篇爆文原來也不過如此。只是把某一觀點推向的極致,再通過語言進行粉飾而已。

那麼是不是韓寒的文章就全對了呢?同樣回答這樣幾個問題,我們就會覺得韓寒的文章中也隱含了諸如「安適於現狀也不錯」「平平淡淡認可一切也挺好」之類的觀點,認真的想一想,其實這些觀點似乎也有一定走偏。

那麼應該如何認識呢?對於爆文也好,博文也好,多少是有著其追求眼球的偏激之處,因為這是各類公眾號等自媒體生存的方式,正確與否只是一小部分,吸引眼球才是重中之重。現在引來了韓寒的怒懟,相信被懟的寫手「王耳朵」夢裡都會笑醒。

究竟要怎麼辦?

凡事適當即可,應該意識到,真正的成功是指適合自己的事情,過高慾望和不求上進都是偏頗的觀點。生活是自己的,比我們有錢的未必幸福,而真正適應我們的才是幸福。看看韓寒最後的留言,才是真正的中肯觀點:以上文字看著可能舒服些安慰人一些,但也不是你好吃懶做不思進取的借口。千萬別從一碗雞湯里爬出來又掉進了另一碗雞湯。

拆出思辨、拆出立場,我們才不會變成一台機械的錄音機,任人隨意播放。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拆書幫 的精彩文章:

職場四種人際關係:培養誰?團結誰?掌握誰?對付誰?
如何成為高情商的領導?

TAG:拆書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