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創新工場汪華:當前最大的風口就是消費

創新工場汪華:當前最大的風口就是消費

億邦動力網獲悉,在2018億邦智能商業大會上,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兼管理合伙人汪華髮表了題為《智能商業:下一波浪潮的開端》的演講。他指出,中國當前最大的風口是消費,中國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整個經濟重構和擴張過程中,而這個風口的重構是由第三波人口紅利、移動支付紅利、OMO,這三方面組成。

汪華表示,純線上年代的時候互聯網重構了媒體行業,電商時代重構了零售行業,O2O時代重構了服務行業,OMO時代重構剩下的所有。

溫馨提示:本文為速記初審稿,保證現場嘉賓原意,未經刪節,或存紕漏,敬請諒解。

以下為演講實錄:

汪華:非常高興能有機會跟大家來分享,其實在座的各位應該才是真正的領袖專家,我作為投資行業只能說作為局外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從外部看到的一些觀點或看法。

作為投資領域,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發現各行各業哪裡是最大的風口,比如之前的O2O、共享經濟之類的。現在我們自己認為最大的風口是什麼?當前最大的風口就是消費,中國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整個經濟重構和擴張過程中,而這個風口的重構是由什麼構成的?是由三個驅動力,第一是第三波人口紅利,第二是移動支付紅利,第三是OMO。接下來一個個講。

什麼是第三波人口紅利

2010年開始的移動互聯網,這幾年產生了無數的獨角獸公司,市值從幾十萬到幾百萬美金不等,最大的造成這一波獨角獸公司的就是所謂人口紅利。第一波人口紅利是從2011年、2012年左右開始的,他們是第一批移動互聯網網民,是當年PC互聯網,在移動互聯網開始的時候中國有2億台PC,3億左右最核心的互聯網網民,他們是第一波轉移到移動互聯網的。這些人主要在一二線城市,年輕人偏男性居多。簡單類比一下的話,他們就是當然買小米、蘋果、三星手機的那波人。基於這波用戶崛起的同時,小米、美圖、頭條、知乎這一大批公司都是當年快速擴張,很快從零增長到幾千萬用戶,或者幾十億上百億的銷售額,都是依靠這波用戶兩三年內瘋狂的湧入互聯網造成的。

第二波人口紅利,我們叫做「小城青年」,大概從13、14年左右開始,15年爆發。這波用戶是什麼畫像?大家簡單的想一下就知道了,用著OPPO、VIVO手機的用戶,用著快手看視頻的用戶,這波用戶大概畫像在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和一二線城市的外來務工人群,他們比第一波人口更晚快事用移動互聯網和手機。小米頭幾年的發展勢頭非常兇猛,但是曾經有一段時間發展勢頭趨緩了,就是因為OPPO和VIVO當前抓住了第二波人口,他們通過各種方式抓住了這波人口的購機需求,而小米最早基於電商渠道和當時整個性價比產品的規劃,沒有很好的應對到第二波人口的購機潮,這波人現在已經進入人口紅利的尾聲。

去年很多人,包括很多互聯網大佬都說,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到下半場,線上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了。但實際並不是這樣,其實第一波人口只是在3億人左右,第二波人口也是大概3、4億左右,其實還有一波4、5億人口的數量膨大的人口才剛開始上來,這波人口就是我們說的小城主流,這是包括了三四五六線城市,30歲、40歲以上的最主要人群,和一二線城市50、60歲以上的一波人群,這是從15、16年才剛剛開始正式用上移動互聯網,主要驅動力是微信。比如在一二線城市,我們的父母這些年齡大的人,並不是說12、13年沒用智能手機,他們可能12、13年子女就淘汰了一部小米手機給他們,但是他們並沒有當成智能手機在用,他們甚至可能都沒有開通網路連接,一天最多偶爾用兩三分鐘,更重要的是他們並沒有擁有手機移動支付和線上支付能力。

而我定義什麼是真正的移動互聯網網民?比如一天在手機上至少使用兩三到三四個小時在線時間,並且擁有在線支付能力才叫真正的互聯網網民。而這波人口在15、16年左右,第一是因為微信,微信是把他們從不用移動互聯網變成一天到兩三個小時開使用移動互聯網。哪怕到現在為止,微信對他們來說就是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對他們來說就是微信,打開他們的手機看使用時常,微信佔用他們80%的手機使用時間或耗電量。

第二個原因是微信紅包,微信紅包在他們人群中的流傳讓他們第一次真正開了一個手機錢包和在線支付賬戶。這波人群已經成就了很多家公司。比如去年拼多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從很小的月銷售額達到兩三百億的業績,去頭條短短一年內就從零做到上千萬的日活用戶,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很多,去年年初人們紛紛說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已經消失的時候,在去年一年的時間內,或者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內卻冒出了一批在極短時間內就達到非常高的銷售量和用戶量的新一代移動互聯網公司。

第二個紅利,移動支付。

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過去幾年時間內,移動支付的滲透率幾乎已經到了70%-80%的中國人口,而且按這個速度,用不了多久甚至可以覆蓋到絕大部分有支付能力的中國人口。移動支付,大家會說移動支付會帶來什麼呢?其實對於消費來講,大家說這只不過就是把支付從口袋裡掏錢變成了用手機付錢,變化對消費來講是特別巨大的。第一,首先移動支付是一個非常無痛的支付,比如你從手機上、電商上用數字付錢比起你從口袋裡去掏錢其實感受完全不一樣的,很多人在淘寶或電商上一下子買了幾百、上千,甚至雙十一的時候買了上萬元的東西自己都沒反應過來,但是在實體商店不斷的掏幾千幾萬的話,其實消費者的消費感知非常強烈的,所以一個無痛的移動支付可以帶來更大的消費量,甚至很多小額的消費場景,比如你在網上花幾十塊錢你買一個課,花幾塊錢去打個賞,這些消費如果沒有移動支付甚至都不可能存在。

第二個移動支付帶來消費巨大擴張的原因,移動支付不光是支付,實際是帶著消費槓桿來的,跟著移動支付下去的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後面跟著花唄、微利貸,跟著各種各樣的在線金融服務,相當於給中國的每一個消費者都發了一張信用卡。在過去的年代裡面,中國其實擁有信用卡和有效信用的人只不過是百分之十幾,中國只有百分之十幾的人口用信用卡。而在移動支付的普及下,相當於中國50%-70%的人都發了一張信用卡,這在歷史上歐美和任何國家都已經證明了,當一個國家的人大量擁有信用消費,最後國家的消費結構、消費觀念和消費量都會發生快速巨幅的增長。所以中國過去那麼多年一直說要把中國從一個儲蓄國家變成消費國家,中國從外貿出口向內需出口轉型,有很多很多的政策,其實之前的進展一直是穩步的,有可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的就是在線支付。在線支付的便利性、無痛性加上消費槓桿,真正會讓中國從一個生產型、儲蓄型的社會往消費型和內需型的社會進行轉型,而且不需要花很多年。過去一兩年大家已經看到,線下四五線城市裡面的年輕人可以去買蘋果手機或者OPPO、VIVO手機,這只是很簡單的例子。

第三,移動支付本身跟信用卡比,雖然都是在花錢,但是移動支付可以隨時隨地支付,而且是在手機上,跟消費者有連接,內運行複雜的邏輯。這點就可以重構出以前根本不可能的全新的消費場景,比如摩拜單車這種事情,在沒有移動支付的時候,它怎麼可能發生?比如說盒馬鮮生,把線上購物和線下購物進行融合,把店面消費跟電商購物進行融合,沒有移動支付怎麼可能發生?還有我們現在看到的新一代的很多小區自動零售機,都是把線下的店面進行改革,從巨大的中心型超市到便利店再多更小的消費環節,只有移動支付加上AI自動化技術才能發生,沒有這些之前,場景不可能發生,成本結構不可能讓它發生。移動支付讓現有的業態不斷擴張和改造,還會產生我們現在根本不會想到的新的獨角獸。剛才說的摩拜、盒馬鮮生只是一個前奏而已,就像我們2010年的時候想,移動互聯網那時候我們只知道移動互聯網會很大,我們並不知道會出現滴滴、今日頭條、美團,移動支付帶來的所有變革,同樣的道理,也剛剛開始。

第三,綜合所有的人工智慧、大數據,移動支付,第三波人口紅利,所有的東西加在一起會有一個整合,就是所謂的OMO,線上線下融合。

因為是要有基礎的,首先移動互聯網滲透到了中國絕大部分的人口;第二,各種各樣的物流服務的智能化,中國的計時配送,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第三,移動支付讓所有人在所有的地方可以隨時隨刻進行支付和交易,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的技術滲透真實世界,比如說我們這個會場也能被數據化,能被計算機系統和程序所理解和認知,所有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就會導致所謂的線上、線下融合的可能性。這實際是一個必然的發展歷程,隨著互聯網不斷擴張,向實體經濟和真實世界擴張的過程,回顧整個互聯網,中國是從1999、2000年左右開始的,最早的時候互聯網和線上經濟只是當時的媒體遊戲,做的實際是一個純線上虛擬的信息內容的事情,那時候互聯網整個行業很熱鬧,但對實體經濟的佔有只不過是個位數的百分點,那時候騰訊也只值區區幾百億港幣而已。

接下來,到了電商時代。電商時代,互聯網開始接管了部分實體商品的售賣。這個過程中,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控制和侵蝕或者是結合,達到了大概20%左右。但是依然有瓶頸的,小米後來遇到了一定瓶頸,為什麼?OPPO、VIVO線下拓展出了更大的銷售量,小米的電商佔比也不過20%。

接下來到了O2O,滴滴、美團、外賣這樣的階段,實際是把移動互聯網從實體商品擴展到了實體服務,進一步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數字化管理、線上化程度控制提高到了30%。過程中,你也會看到整個過程中騰訊、阿里的市值從幾百億港幣逐步地提升到幾千億美元。但即使是這樣,大家認為到頭嗎?其實也沒有到頭,剛才說了半天也只到了30%多,還有70%的部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過去還沒有被整個互聯網覆蓋,哪怕到了O2O階段也不過是交易線下實施。

到了OMO階段,剛才說的前提條件的時候,AI讓計算機和網路有對實體世界的感知數據化能力,各種各樣的程序直接對實體的能力,無論是盒馬、摩拜這些東西就存在了,整個互聯網經濟,包括後台供應鏈,包括下面的工場製造等實體環節也都可以被數字化和網路控制,這樣進一步從30%擴展到80%-90%。這就是OMO時代,完成了整個世界所有的交易、生產、分配這些行為都在線化、數字化和計算機化,整個經濟被全部再重構一遍。

純線上年代的時候互聯網重構了媒體行業,電商時代重構了零售行業,O2O時代重構了服務行業,OMO時代重構剩下的所有。

因為我們今天是零售行業,所以我可以額外的再按我們的理解說一下人口紅利。因為對零售來講,人流是最重要的,所以人流結構的改變從我們的觀察,剛才說的第三波人口紅利,對於線上來說,第三波人口紅利是新的藍海,是最大的機會,但對於實體零售行業來說,第一、第二、第三波人口都有機會,但各自的機會在我看來是不同的。第一波人口已經沒有什麼線上化紅利了,在線流量非常貴,他們已經熟練了電商各種消費,對他們來說關鍵字是消費升級,我們經常討論的消費升級其實是針對於第一波人口的,他們已經經歷了之前的消費擴張、品牌化各種階段,他們現在已經需要更好的商品、更好的場景,對於各種各樣的品牌,他們已經過了當年品牌化的階段,對於低決策的商品他們已經不追求品牌了,他們追求自己的需求,像米家、網易嚴選就追尋了這個趨勢,對於他們自己真正關心的關於自己身份和口味相關的事情,實際已經從大眾品牌化到小眾品牌化的階段。這個領域其實你已經可以看到很多公司,無論是海馬公司、嚴選、米家一系列的東西,包括我們現在看到的非常有調性的消費升級,其實都會是第一波人口消費的接下來的機會。

第二波人口紅利是什麼?第二波人口,小城青年,實際他們正是在電商化和品牌化的階段,也是渠道連鎖化的一個機會。這波人口第一是剛剛才開始電商化,比如我們在北上廣深的時候,總覺得中國的電商已經很牛了,好像我們什麼東西都能在網上買到了。實際並不是這樣,對於三四線人口和我說的第二波人口來說,他們的電商化是剛剛才開始的,為什麼小米在前兩年賣的不好?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實在下線城市和這波人口裡面,電商化的比例非常非常低,他們當時還沒有開始在網上買東西,小米所有的手機,實際是沒法觸達到他們的。所以這波人口的電商才剛剛開始,其實拼多多採取的就是第二、第三波人口紅利,前期的發展主要靠第二波人口,最近繼續增長是靠的第三波人口電商化。雲集其實就是小城,他們通過微信觸達電商,之前只有百分之十幾的規模現在很快就往40% -50%上漲,這個階段的人口原來其實是無品牌,而現在他們正開始有品牌的認知,他們快速接受新一代大眾品牌的崛起,針對這類人群有很大機會。這一線城市的品牌化不一樣,一線城市已經經歷了品牌小眾化的過程,但這波人口正在經歷著大眾品牌建立的過程,而且他們很像是90年代、2000年初的一二線城市,他們對品牌願意付的議價很高,他們願意用品牌來代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第三波人口紅利是什麼?實際是對於全方位控台的人口,這波人口之前既沒有被電商化,也沒有被品牌化,甚至在線下的零售渠道都沒有被服務的很好,這是一個全方位的消費擴張。他們以前沒有在網上買東西,他們第一次在網上買東西,他們以前買的少,現在開始買的多,他們以前從來沒有消費過的品類,現在第一次開始消費,相當於一個消費爆炸的過程。所以最終對中國人口的機會是全方位的。

舉個例子,我們自己投資教育行業的時候,不同線城市的機會不一樣。比如VIP就是典型的一線城市需求,一線城市的居民很早之前,北上廣深這些城市的參培率90%,大部分孩子已經上過培訓班了。他們現在需要的是北美外教,需要自己小孩升級更好的教育產品。但你知道,對於三四線城市是什麼樣的問題?三四線城市純增長,不久之前參培率只有20%,而這個參培率正在迅速往40%-50%增長,這是典型的量的擴張。

AI是什麼?AI的賦能是什麼?

在所有的機會裡面,AI是非常重要的,AI的賦能是什麼?簡單來講,AI是什麼?AI對我們零售來說帶來的是感知、自動化和優化這三件事,第一個AI解決的事情是對於真實世界的,之前的計算機在沒有AI之前是能理解EXCEL裡面的數字、文字、表格,但看不懂,比如一張照片它可以拍下來,但不知道裡面是一隻貓,一個攝像頭拍下來但不知道這是一瓶水、不知道這是人,不知道我們在幹嘛,AI讓計算機系統有了理解真實世界的能力。

第二,自動化,AI即自動化。任何線下的場景變到線上之後都會帶來量的爆漲,從沒有電商變成有電商,整個商品的交易筆數呈10倍提升,中國的包裹、快遞之類的也是呈10倍、百倍的提升支付從線下移到線上每天的交易總額也都是呈百倍的提升,任何東西線上化之後都呈幾何數的增長,沒有AI,以前的流程都沒法處理,AI不說是什麼特別奇怪的事情,就是自動化。

第三,AI是優化。所有的東西一旦在線化會把競爭變得無所不在,比如我一個餐館開在一個小區的門口,沒有線上化之前沒有人跟我競爭,最多是我隔壁的那家餐館跟我競爭,但是大家都上了美團、餓了么之後,我這家店實際正在跟方圓三公里裡面所有的餐館在競爭。這就意味著,比如銀行為什麼找我們的face++去做,因為以前銀行開了一家支行所有的業務都是他的,現在所有的人都在線上做業務,他跟無數不開在這裡的銀行也在競爭,甚至跟支付寶競爭。所以必須使用AI對所有產品進行優化,所以AI是感知、自動化、優化,本質上來說就這三件事。

AI+移動互聯網,首先會重構所有的銷售前端,無論是升級改造,類似盒馬鮮生,還是自動零售便利,還是像摩拜一樣,AI會把零售的前端全部給改造掉,無論是老物種升級還是新物種,AI+移動互聯網。

第二件事,供應鏈再造。所有新物種如果沒有前端的改造,後端的改造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小米供應鏈和小米生態系統構成的再造和品類升級,沒有任何意義,中國其實是有一點錯位的,中國在前端上非常發達,比歐美甚至發達很多,無論是手機支付還是即時配送還是外賣,感覺都比歐洲發達。但其實中國的製造業也很發達,中國已經是世界工廠,但是中國從製造業到前端零售的整條供應鏈反而比歐美要落後很多,所以就會發生這樣一個事情,一家中國生產的東西放在中國的店裡賣會比你到美國的沃爾瑪賣還貴。所以供應鏈無論是成本的優化,還是全新的結構,還是新品類的產生,都會是一個巨大的改造機會。

我們有一個人工智慧工程院,整合我們投的所有AI公司,其實就是為了幫助整個零售行業完成全方位的轉變。而在這裡面就是一個範例,一個當前比較完整的人工智慧或者前端的加上移動互聯網,可能對零售產生什麼變化,和我們要做什麼事情。比如前面智慧商店、店面、智能化、AI管理,中間各種各樣的優化、推薦、整合到數據層的數據採集、數據存儲、數據處理,這就是一個例子,以後可能會有更多,但我覺得第一步這可能是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框圖。

最後,中國的10億人口,相信接下來在巨大的消費升級變革中,會產生一大批百億美金甚至更多億美金的市值的公司,而且是在廣義的消費和零售行業內產生,謝謝大家!

(2018億邦智能商業大會由億邦動力網主辦,於4月12日在北京麗都皇冠假日酒店舉行。本屆大會以「智·商」為主題,試圖驅動智能技術,顛覆商業的運作方式,助力實體經濟加快數字化與智能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邦動力網 的精彩文章:

網易丁磊:希望任天堂結盟共同開發產品
美圖公司將更新美圖秀秀至圖片社交平台

TAG:億邦動力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