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遊記》孫悟空殺了人,唐僧大怒,吳承恩為何表揚他?

《西遊記》孫悟空殺了人,唐僧大怒,吳承恩為何表揚他?

孫悟空殺人,那不是啥新鮮事,本就是妖,殺幾個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連被貶的豬八戒和沙悟凈都不思悔改,在下界作惡,更別說不可一世的孫悟空了。

後來有一次被唐僧攆走,孫悟空更是殺了千餘名獵人,堪稱是一次屠殺。

《西遊記》孫悟空殺了人,唐僧大怒,吳承恩為何表揚他?

《新西遊記》

殺人,往往是遭到嚴懲的,孫悟空殺人沒遭到嚴懲,只因他還要繼續保護唐僧,並且有些人也是因破壞自然法則而被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仙佛的眼裡,天下眾生都是公平的,人不比猴子高貴。

不過呢,唐僧倒是經常批評孫悟空不善,還曾因此事攆走過孫悟空。

不過呢,《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卻對孫悟空的第一次殺人持不同態度,他說這是孫悟空「歸正」,這樣的說辭,相當於表揚了。

原著道:「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說與你聽: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悟空笑道:原來是六個毛賊……那賊聞言,喜的喜,怒的怒,愛的愛,思的思,欲的欲,憂的憂,一齊上前亂嚷道:這和尚無禮!你的東西全然沒有,轉來和我等要分東西!」(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結果,大家都是知道的,孫悟空乾死了他們。

孫猴子高興的很,可唐僧憤怒的很,也因此事與孫悟空發生了矛盾,繼而孫悟空一走了之。

吳承恩自己認為孫悟空殺人是歸正,吳承恩筆下的絕對主角認為孫悟空是殘忍。

如此的對比,難免讓人認為吳承恩是分裂的。

《西遊記》孫悟空殺了人,唐僧大怒,吳承恩為何表揚他?

《新西遊記》

其實不是,假如他是分裂的,那真就不可能有後續精彩的故事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分裂,目的是體現自己筆下兩個角色因信仰的不同、經歷的不同、互相的不了解等而產生的矛盾。

唐僧,慈悲為懷的和尚,沒有成佛的他,定不會理解孫悟空,等他成佛之後,會為這次責怪孫悟空而自責的,因為孫悟空殺人,並非是單純的殺,而是為自己的前段人生畫上句號,開啟新的人生。

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也就是喜、怒、愛、思、欲、憂。

這是什麼呢?佛教的六根,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也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道家學說當中也是有的,指:眼、耳、鼻、舌、身、心。

字面差別不大,但意思的差別很大,教派不同嘛。

意思,本文不多說了,單說孫悟空。

有句話想必大家是知道的,「六根不凈,四大皆空。」

此前的孫悟空便是如此,不管他是不是佛門中人,都是六根不凈的。

而此處,他打殺了代表六根的六賊,等於六根清凈了,慢慢的走上成佛路了。

吳承恩所說的「歸正」,就是這個意思。

可是,唐僧不會理解,他認為孫悟空做了500多年的「牢」應該夠了。

《西遊記》孫悟空殺了人,唐僧大怒,吳承恩為何表揚他?

《新西遊記》

真正的孫悟空呢,500多年完全不夠,他的不羈,不是唐僧能理解和想像的。

唐僧的怒和吳承恩的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是這鮮明的對比給我們的衝擊,讓我們確信孫悟空的未來一片坦途,因為意識到自己的癥結所在,且開始改變。

當然,改變的過程是想當崎嶇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書生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佛教的規矩孫悟空懂,因此留了這物件,為何沒給呢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