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我國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發布,專家這樣解讀

我國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發布,專家這樣解讀

我國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發布,專家這樣解讀

中國教育報北京4月12日訊(記者 萬玉鳳)今天,《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正式發布,這是經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面向我國英語學習者的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將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自2018年6月1日正式實施,架起各級各類英語教學、學習、測試的溝通橋樑,有利於實現「車同軌、量同衡」。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依據我國英語學習者能力的實證數據,同時充分考慮各學段的需求,將學習者的英語能力從低到高劃分為「基礎」「提高」和「熟練」3個階段,共設9個等級。量表以語言運用為導向,構建了多層級的指標體系,對各等級的能力特徵進行了全面、清晰、翔實的描述,在提升考試質量、推動國內外考試對接、促進多元評價、反饋教學等方面都將發揮積極作用。

量表的9個等級並不是對學生的強制性要求。如何在教、學、測中應用量表,需要教師和考試工作者依據具體情況決定。學校和考試工作者在設計、研發和改進考試時可以參考量表,但具體要研發什麼樣的考試,主要依據考試使用者的具體需求。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教育部考試中心將著手在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基礎上研發英語能力等級考試,為減少重複考試,提升考試系統性奠定基礎。目前主要考慮配合高素質人才培養戰略,面向社會需求較旺盛的高等教育階段開發考試,具體方案正在研究。

據了解,201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加強「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對外語教育教學與考試綜合改革提出明確的要求。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牽頭此項工作,彙集國內外專家力量,開展大量實證調研,歷時3年多研製成《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

量表研製遵循「立德樹人、服務招考、服務教學、服務社會」的原則,立足國情,對接國際,大膽創新,如構建了筆譯和口譯能力量表,為翻譯教學和測試的開展提供支撐,填補國內外語言能力量表尚未包含翻譯能力的空白,對推動外語教育「一條龍」建設,進一步豐富完善國家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量表的成功研製是中國外語教育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誌。

作者:中國教育報記者 萬玉鳳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3日第1版 版名:要聞



用英語「國標」量出國際化人才

——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人、專家解讀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

我國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發布,專家這樣解讀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今天正式公布,這是第一個覆蓋各教育階段的英語能力測評標準。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量表為各類外語考試提供科學的能力指標體系和準確的能力標尺,促進各學段銜接,有利於實現英語測評「量同衡」。

「改變現有考試不全面、不系統、不銜接的局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國際水準、功能多元的外語能力測評標準和考試體系,更好地服務於科學選才,服務於外語教育教學發展,促進學生外語綜合能力的提升,這是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的目標。」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表示,2014年國務院下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強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對外語考試綜合改革提出明確要求,而制定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是外語測評體系建設的核心任務。

實證研究覆蓋28個省份16萬師生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建設」作為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2015年被列為教育部哲學社科重大攻關項目。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了國內外50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200多名專家學者組成研發團隊,立足國情、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依據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等相關學科理論,開展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研發工作。

為了使標準的研製工作貼合國情、教情,項目組在全國28個省份的1500多所學校中開展實證研究,收集覆蓋各學段的16萬學生及教師的評價數據,廣泛徵求國內外專家學者、各級各類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相關司局,以及大中小學一線師生、教研人員和用人單位等社會各群體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定量和定性分析數據合理劃分量表等級,並進行多輪驗證。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專家組成員劉建達教授介紹,「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依據我國英語學習者實際情況,將學習者的英語能力從低到高劃分為「基礎、提高和熟練」3個階段,共設9個等級。在橫向維度上涵蓋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翻譯能力、知識、策略等各具體要素,在縱向上依據實際劃分9個能力等級,對各能力水平進行了準確定位和詳細描述。

為了推進全方位對外合作,保證體系建設的國際性,據姜鋼主任介紹,項目組定期召開國際學術會,積極宣傳建設的成果。同時,與海外專業機構積極開展合作。2016年12月,中國與英國簽署《中英教育合作夥伴行動計劃》,明確了雙方開展雅思等英國英語考試與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對接研究。2017年,教育部考試中心還與美國ETS簽署合作協議,啟動托福等美國考試與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對接研究。

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量表理論框架

「除對聽、說、讀、寫等技能進行描述外,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還構建了語用能力量表,研製了筆譯、口譯能力量表,這在國外的語言能力量表中都鮮見,填補了國內外語言能力量表的空白。」劉建達表示。

世界上對語言能力等級量表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歷史,之所以不直接用國外量表,劉建達教授表示,是因為教育體制、外語教學環境、外語學習者群體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存在或大或小的差異,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能力描述框架。

據介紹,量表在交際語言能力框架的基礎上,融合了語用學、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教育學等學科理論,體現了外語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比如,量表強調語言學習過程中認知能力的發展,還構建了語用能力量表,引導我國英語教學和測試加強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量表都是以『能做什麼』的方式來描述能力,以運用為導向,關注語言在交流中的作用,引導語言學習者運用語言,學以致用。」劉建達表示。此外,量表還提供有用的工具,藉助量表,學生可以對自己的英語水平進行自評和互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推動國內外考試的對接與互認,促進多元評價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制定具有基礎性、引領性和整合性的特點,對中國英語教育將發揮深遠影響。」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南京大學教授王守仁表示。

在他看來,量表對我國各級學校的英語教學和學習提供了科學的參照框架,引導英語教學將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上,將有效推進大中小學英語教學與考試的協調發展,逐步改變目前考試種類繁多、橫向與縱向之間缺乏可比性、互不溝通的局面,有利於實施「教、學、評、考」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專家組成員、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韓寶成認為,在英語測評方面,量表可提升考試質量,推動國內外考試的對接與互認,促進多元評價的發展。

「考什麼、評什麼?量表為各類考試的內容設計、試題命制、評卷及成績報告提供科學的能力測評標準,使考試各環節有章可循,並且為英語教學的過程性、終結性等測評方式提供能力參照標準,促進多元評價的發展。同時,為國內外考試提供銜接定位的統一標尺,提升考試的可比性,推動國內外考試的對接與互認。」韓寶成表示。

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的目標,是「在建立國家外語測評標準的基礎上,推動考試內容和形式的改革,完善開發系統性的外語考試項目,推動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的研究,到2020年,基本建成標準統一、功能多元的現代化外語測評體系」。

據介紹,下一步,教育部考試中心將著手在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基礎上研發英語能力等級考試,為減少重複考試,提升考試系統性奠定基礎。考試的社會影響面大,在新的考試未成熟、未正式推出之前,現有考試將繼續實施,發揮原有的作用。

作者:中國教育報記者 萬玉鳳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3日第3版 版名:新聞·要聞

我國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發布,專家這樣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南師大: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站在學生立場發展學生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