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朝廷里有一隻「小白兔」,死時帶走了幾千人,乾隆卻誇他是完人!

崇禎朝廷里有一隻「小白兔」,死時帶走了幾千人,乾隆卻誇他是完人!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1644年,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獻出了山海關,清軍大舉南下。

大明王朝許多平時義正辭嚴冠冕堂皇的官員紛紛屈膝跪倒迎接多爾袞,投靠了滿清,導致了中原最後一個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的覆滅。

然而也並不是每一個人的膝蓋都是彎曲的。

其中就有一位,自始至終都是態度堅決的抵抗派,並且最終也用行動詮釋了絕不屈服的精神,在他被清軍俘虜之後,還提出了一個讓人聞之動顏的要求,就連百年後,他的敵人也對他讚譽有加。

01

這個人是一個書生,叫做黃道周。

黃道周生於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祖上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桂州刺史黃岸。

但是到了黃道周出生的時候家道已經中落,家裡比較貧寒,然而黃道周自幼聰敏且好學,11歲即【善文章】,14歲遊學廣東博羅,被稱為「閩海才子」(黃道周是福建人),年紀輕輕就名滿天下,學問為人敬仰,然而黃道周卻不願意做官,25歲的時候帶著老母親遷居到漳浦縣城,並一直隱居在此教書。

天啟二年(1622)年,黃道周出山,參加了當年的科考,一舉得中,進入翰林院,當時的翰林院工作作風散漫,所有人上班都是無所事事,黃道周深惡痛絕,於是寫下了一篇《矯輕警惰文》,從此之後翰林院的狀況大大好轉,也因此黃道周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

黃道周通曉天文地理,工書善畫,先後曾經在浙江大滌,漳浦明誠堂,漳州紫陽等書院講學,世人尊稱為石齋先生。

他所涉及領域之廣泛,學問之精深,《明史》曾經有一句評價:

【學貫古今,所至學者雲集。】

黃道周書法鑒賞

02

然而,黃道周最令人稱道的也許並不是他的學問,而是他的錚錚鐵骨!

崇禎年間,因為受到袁崇煥的牽連,大學士錢龍錫也被皇上定為了死罪,當時朝中大臣沒有一個敢站出來為錢龍錫說話,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怒了崇禎而引來殺身之禍。

但是黃道周站出來了,直接跟崇禎說【今殺累輔,徒有損於國】

「你特么的動不動就殺一個朝中大臣,你玩兒呢,你知不知道這樣對於國家來說的傷害有多大? 」

崇禎本身就是脾氣暴躁的人,一聽黃道周這話,當時就怒了:

你特么啥意思?我是皇上還是你?勞資咋治理國家用你教?你給我說清楚。

黃道周既然敢站出來,還怕你什麼皇帝老子?

當時就發表了現場演講,強調自己只是憑著一個臣子應該有的良心為國家為社稷著想。

可是崇禎可不管你這一套。

殺了那多人都沒有人敢吭聲,你黃道周算個雞毛啊,還敢跟我叫板?給我滾蛋吧你,思想有多遠就給我滾多遠吧。

黃道周說:讓我滾蛋可以,但是錢龍錫就是不能殺。

最終在黃道周的再三堅持下,錢龍錫躲過一死,但是黃道周也因此得罪了皇上被罷官。

直到四年後,朝中大臣被殺的殺關的關,已經沒有什麼人了,就算暫時還在職的由於懼怕朝中喜怒無常的性格,也是個個噤若寒蟬明哲保身,黃道周才又被推薦出來回到朝廷。

不過這一次的復出,黃道周並沒有學會閉嘴,反倒鬧出了更大的動靜。

明末農民戰爭和清軍入關

03

當時的天下,內憂外患千瘡百孔。

外有清軍虎視眈眈,內有李自成作亂,大明王朝已是風雨飄搖疲於應付。

1638年,時任兵部尚書的楊嗣昌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

先跟清軍議和,把李自成等人收拾了之後在去跟清軍死磕。

黃道周一聽這個缺德主意就冒火了:

這不是賣國賊嗎?這不是喪權辱國么?我們怎麼能去跟外敵議和?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勵精圖治,內憂外患一同消滅啊!

其實當時崇禎皇帝的心裡還真是傾向於楊嗣昌的提議的,因為他已經心力交瘁,實在是應付不來了,只是因為礙於祖訓又顧忌著大明王朝的臉面不敢答應和談的。

現在好不容易楊嗣昌把他的心裡話說出來了,誰知道又被黃道周這貨把楊嗣昌罵了個狗血噴頭,崇禎心裡的那個惱火呀:

你特么啥玩意兒啊,咋啥事兒都有你?

你這一生的學問,我看就靠你那張破嘴吧?

《明史》:【一生學問只辦的一張佞口。】

黃道周一聽皇上這樣罵他,也發飆了,顧不上啥君臣禮儀,直接就說崇禎忠邪不分,實在是沒有治理天下的能耐,並且說了一句讓崇禎無法反駁的話:

【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辯。臣在君父之前獨獨敢言為佞,豈在君父之前饞謅面諛者為忠乎?】

崇禎啞口無言,但是自此皇上也算把黃道周給恨透了,連貶六級,調到江西去當了個芝麻官,再後來又有人曾經舉薦黃道周,崇禎二話不說將舉薦他的人直接發配充軍了。

這場辯論之後,朝堂之上也再無人敢提起和談的事兒。

04

大明王朝終究還是沒有躲過覆滅的命運,明朝滅亡之後,黃道周在弘光政權里繼續服務,只可惜弘光政權也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玩兒完了。

黃道周又回到福建進入到隆武帝的內閣,隆武帝還是比較奮發圖強的一個皇帝,也比較信任黃道周,任命他為吏部尚書和兵部尚書。

但是很可惜,隆武帝當時內有驕橫跋扈的鄭芝龍操控,外有魯王的牽掣,一身抱負也施展不開。

黃道周心急如焚,為了儘快打開南明小王朝的局面,手中無兵又無權的黃道周毅然變賣了自己的所有家產,組織了一支幾千人的隊伍北上抗擊清軍,而這隻隊伍僅僅有十來匹馬和一個月的糧草而已。

出發之前,夫人蔡氏長嘆:道州死得其所了。

明知螳臂趟車,明知此去必死,還奮然前往,真英雄也。

只是那時候,明朝的正規軍尚且抵擋不住清軍的鐵蹄,節節敗退,黃道周組織的這一支隊伍又如何能與風頭正勁的清軍抗衡呢?

很快,黃道周的隊伍就被擊敗了,黃道周也被俘了。

清軍派洪承疇來勸他投降,黃道周蔑視的看著洪承疇,寫下這樣一副對聯:

【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將史可法和洪承疇相比,洪承疇羞愧難當,上疏請求免了黃道周的死刑,清廷不準。

黃道周在獄中堅決不吃清軍的食物,絕食十二天,期間他的妻子蔡氏曾經來信:

【忠臣有國無家,勿內顧】

——放心去吧,家裡一切都好。

讀史至此,不僅淚崩。

黃道周繪畫

05

隆武二年(1646)三月五日,行刑的日子到了,黃道周盥洗更衣,取得紙墨,畫一幅長松怪石贈人,並給家人留下了遺言:

【蹈仁不死,履險若夷;有隕自天,捨命不渝】。

跟隨他多年的老僕人在旁邊痛哭流涕,黃道周安慰他說:

沒什麼好哭的,我是為正義而死,這是盡忠啊,你有什麼好悲傷的?

【吾為正義而死,是為考終,汝何哀?】

去往刑場的路上,走到東華門的時候,黃道周停下了腳步,跟劊子手說:

就讓我死在這裡吧,這裡離高皇帝的寢陵比較近,不用去別的地方了。

接著黃道周向南方跪拜,撕破衣服,咬破手指,留下一封血書家人:

【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

臨刑前黃道周大呼:

【天下豈有畏死黃道周哉】。

據說,黃道周頭被砍下來之後,身體仍然久久沒有倒下。

【頭已斷而身兀立不仆】

消息傳到福建,隆武帝【震悼罷朝】,特賜謚號「忠烈」,贈「文明伯」,並且下令在福州為黃道周立「閩忠」廟,另外在漳浦立了一個「報忠」廟。

差不多一百年後,乾隆即位,編纂《貳臣傳》那些為清兵入關而盡心儘力的降臣們,紛紛被紀錄進去,遺臭萬年。

但是對於黃道周,乾隆卻讚不絕口,誇他【不愧一代完人】,並且改謚號為「忠端」。

06

顧誠在《南明史》中說:黃非棟樑之材,「守正」而不能達變,敢於犯顏直諫而闊於事理,律己雖嚴而於世無補。

老王深以為然,比如1638年離明朝滅亡只有6年了,楊嗣昌、陳新甲、方一藻有家喪,崇禎帝「奪情」起用,黃就天天罵人家不守孝道!

當時李自成 張獻忠已經把國家搞空了,清也有議和的想法,黃就天天叫這是賣國,卻拿不出一點正確的策略,現在很多人假設明朝議和或遷都到南京,有崇禎在,還有機會的…

最後他自己隨著帶著家丁殉國,精神絕對是要提倡的,不過治世更需要的是才華,史書上對黃治理能力諱莫如深…

乾隆誇他初衷非常簡單,弄一個標杆給大臣學,這時候入關穩定了,需要這些;誇歸誇,謚號卻非常普通,「忠端」意思就是忠誠端正,反過來就是沒啥實際能力,這件事對比乾隆給袁崇煥封神就可見了。

很多大公司就有這種小白兔,天天拿著高大上的理論懟人,對公司力挽狂瀾的事卻沒見做出來,不過是熬到公司和自己一起掛掉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蒲松齡的這篇小黃文,超過了金瓶梅…
全家幾百條命被救,王導卻殺了恩人!只留下「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