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代書聖誕生地——羲之故里

一代書聖誕生地——羲之故里

王羲之被譽為書聖,他的書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深沉而瀟洒,千百年來一直感動著我們。日本人也非常崇拜王羲之,他們借鑒王羲之的草書創立了假名文字,王羲之是一位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偉人。

王羲之畫像

王羲之的童年生活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祖先是西漢著名經學家王吉,王吉之子王駿、其孫王崇均位列三公。王羲之的曾祖父輩,王祥官至西晉太保,王覽為光祿大夫,均是顯宦。王羲之的父輩也人才濟濟,族伯父王衍官至西晉太尉,族伯父王戎官至西晉司徒,從伯父王敦、王導則主導東晉開國,這四人均是兩晉之際左右政局的風雲人物。《世說新語容止》篇記載:「有人詣王太尉(王衍),遇安豐(王戎)、大將軍(王敦)、丞相(王導)在坐往別屋,見季胤(王詡)、平子(王澄),還,語人曰:『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琅珠玉。』」從當時人對琅琊王氏的評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父輩均光彩照人,英雄輩出。

虎父無犬子。王羲之小名吾菟,又稱阿菟,「菟」是老虎的意思,用今天的話講,王羲之的乳名就是「虎子」。王羲之的從兄弟中,乳名帶虎的有好幾位。王彭之小名虎犉,王彪之小名虎犢,他們的妹妹叫王丹虎,這都是王羲之的親叔叔王彬的孩子。王羲之出生在英雄輩出的家庭中,天生便有著指點江山、敢為天下先的龍虎氣象。

王羲之在臨沂度過了七年的童年生活,現在的羲之故居便是王羲之童年生活的地方。據金代的《沂州普照寺碑》記載:「(普照寺)當子城之西南,有古台巋然出於城隅。台之西復有廢池,流潦瀦焉。耆舊相傳,台曰曬書,池曰澤筆,其地蓋東晉右軍王羲之逸少故宅也。昔晉祚缺,元帝渡河,臨沂諸王,去宅南遷,乃舍宅為梵寺。」

因為北方戰亂,永嘉三年(309)年,隨王羲之叔父王廙渡江遷至南京。南遷計劃是王羲之的父親王曠首先提出來的,他曾擔任淮南太守,對江南非常熟悉。司馬睿聽從了他的建議,

南京遂成為東晉的首都。王廙《中興賦》中這樣回憶,「臣昔忝濮陽,棄官遠跡,扶持老母,攜將細弱,越長江,歸陛下」,拖家帶口,扶老攜幼,王羲之隨家人逃亡的過程非常艱辛。王羲之到建鄴後,與族人同居於今南京夫子廟的烏衣巷。這一年,父親王曠領兵救壺關,全軍大敗後下落不明。王羲之從小「母兄鞠育,得漸庶幾」,和母親、兄長王籍之相依為命,慘淡度日。生活的艱難鍛煉了王羲之,這使他雖然出身名族,但是卻沒有紈絝子弟的習氣。

王羲之的故鄉情結

王羲之在臨沂度過了至少七年的童年生活,故鄉給了他很多的回憶,他對琅琊臨沂有著深厚的情感。諸葛亮的出生地為琅琊陽都,今屬臨沂市沂南縣磚埠鄉,與王羲之的南仁里祖宅相距僅十餘公里。王氏和諸葛氏同屬琅琊望族,這兩個家族曾有密切的交往。

羲之故居一角

王羲之對諸葛亮非常敬仰。永和年間,王羲之擔任右將軍和會稽內史,他曾對主政的司馬昱高度評價諸葛亮為以天下為心的命世大才,王羲之認為諸葛亮不僅功勛赫赫,以弱小的益州而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而且後世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全是褒揚,沒有異詞,更沒有質疑。永和年間是王羲之最有建功立業的思想和經世情懷的時期,通過這則材料,我們可以看出,王羲之的經世情懷深受諸葛亮影響,他不僅看重政治家的功勛,也看中政治家的品格和弘濟之心——諸葛亮就是二者結合的典範。諸葛亮作為王羲之同郡的先賢,必然有著更親近的精神感召力量。

諸葛氏和王氏一樣,在東晉時期都曾渡江遷至南京,諸葛亮的族孫諸葛恢曾擔任過臨沂令,諸葛恢所居住的中邱城(今白沙埠鎮諸葛城村)和王羲之的祖宅南仁里相距三里路。過江後,王羲之的伯父王導和諸葛恢互相開玩笑,王導說:「何不言葛王,而言王葛。」——王姓排在諸葛姓的前面,自然門第比諸葛高貴。諸葛恢當仁不讓說:「譬如言驢馬,不言馬驢,驢寧勝馬乎?」諸葛氏和王氏交往頻繁。《世說新語·方正》記載,諸葛恢的小女兒嫁給王羲之的好朋友謝安的侄子謝石,王羲之按照古禮去觀看新娘,這位諸葛氏的新娘「猶有(諸葛)恢之遺法,威儀端詳,容服光整」,王羲之感慨說:「我待嫁的女兒也不過如此知書達理!」王羲之高度讚揚諸葛恢的家法家風,當時謝氏門第還比不過諸葛氏,需要籌集大量彩禮,這都是王羲之慷慨相助的。這在王羲之的書札中也有記載:「二族舊對,故欲結援,諸葛若以家窮,自當供助昏事。欲速知決。」

諸葛恢去世後,琅琊諸葛氏漸趨衰落,王羲之本著同鄉同里、相互扶持的心態積極幫助他們,他有一封推薦諸葛厷擔任臨安縣長史的書信,這封信是向臨安縣令推薦諸葛厷擔任其長史的,王羲之誇讚諸葛厷富有才幹,熟悉民情,希望對方予以接納。書信的末尾說,諸葛厷是里人——同鄉里的老鄉,共事多年,關係不同尋常,所以積極推薦。王羲之對琅琊同鄉的恤念還可以看一封書札:「鄉里人樂著縣戶,令送其名,可為領受。」有一位來自琅琊臨沂的老鄉想在王羲之主管的會稽境內落戶,王羲之寫信給主管部門請求予以辦理,並點明是自己的「鄉里人」。

王羲之書法的帝王粉絲

蘭亭序

王羲之對故鄉先賢諸葛亮的高度讚揚,對故鄉人的熱情幫助——幫助他們結婚、入仕、落戶,這些樸實真誠的情感基於對故鄉的眷戀。雖然南北懸隔,故鄉難返,但是琅琊畢竟是生養他的地方,他對這塊熱土的眷戀是無可替代的。 琅琊王氏是書法世家,王羲之的父親王曠和長輩王導、王敦、王廙個個都是書法高手。這種濃厚的家庭氛圍,不僅激發了他練習書法的強烈興趣,世家大族的圖書資源更給他創造了學習的機緣。在王羲之的時代,練習書法遠不像現在這麼便利。在印刷術沒有發明之前,以有名的書法家的書法作為範本進行練習、鑒賞其書法作品的行為,也僅限於以皇帝為首的極少數富裕階層。

據南朝劉宋羊欣的《筆陣圖》記載,王羲之七歲時便從父親王曠那裡偷偷學習了前代的《筆說》,這可能是本討論書法具體技法的著作。據南朝齊王僧虔《論書》記載,王羲之還曾從王導那裡借閱大書法家鍾繇的代表作《尚書宣示帖》。總之,在書法資源極度匱乏的歷史時期,練習書法是極少數貴族的特權。而王羲之出身於書法世家的琅琊王氏,在練習書法方面便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

王羲之的書法為歷代帝王珍愛。唐太宗在《晉書》中曾為兩人寫傳論,王羲之便為其一。唐太宗尤愛王羲之《蘭亭序》,據說《蘭亭序》的真本陪葬在昭陵,蘇東坡有詩云「蘭亭繭紙入昭陵,世家遺迹猶龍騰。」蘭亭序的各種摹本(如馮承素、褚遂良等摹本)流傳世間,被尊奉為天下第一行書。武則天也非常珍愛王羲之的書法,萬歲通天二年(697),王羲之的後裔、鳳閣侍郎王方慶獻出十一代祖王導,十代族王羲之,王薈九代祖王獻之、王徽之、王珣等王氏一門28人的墨跡十卷,故稱《王羲之一門書翰》。武則天在武成殿將其遍示群臣,令人摹寫後將真跡退還王方慶。《萬歲通天帖》有摹本流傳至今,該帖不僅展示了東晉、南朝時期書法在琅琊王氏中的傳承延續,而且摹寫精良,被稱為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摹本。

乾隆皇帝對王羲之更是膜拜不已,他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三希堂。宋代大儒周敦頤曾以「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為三希,即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以此勉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乾隆皇帝則以自己收藏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世間罕見,故稱三希。乾隆潛心臨習王羲之的各體書法,今存其所臨《聖教序》、《黃庭經》、《樂毅論》等多種,在其所臨《十七帖》作跋語云:「歲暇臨池,輒仿右軍草書,意政在筆墨外耳。」王羲之的書法用筆洒脫,字體舒朗,那種瀟洒自由的風神和悠遊不迫的氣質超越了具體筆墨技法,讓人陶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更是有「龍跳山門,虎卧風閣」之勢,乾隆經常在三希堂臨摹和玩味,對此帖做過的題跋竟達73次之多,真可謂王羲之的鐵杆粉絲!

王羲之故居與書法名城

王羲之故居自琅琊王氏南遷後,便捐為佛寺。據金代的《沂州普照寺碑》記載,後魏時名律寺,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年)賜名開元寺,北宋改稱天寧萬壽禪寺,偽齊劉豫時易名普照寺。

金天會十五年(1137年),僧妙濟禪師覺海來普照寺任主持。4年後,在沂州防禦使高召的贊助下對寺院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和修繕,他請仲汝尚撰寫《沂州普照禪寺興造記》的碑文,自己集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的墨跡而成,並請刻工仲汝羲摹刻。該碑高8尺6寸,寬3尺9寸,厚2尺1寸,字徑1.5寸,共1261字,是金代著名的碑刻,在書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曾評價:「琅琊碑為柳書第一。」西安碑林里有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因而臨沂的《集柳碑》被稱為「東柳」。林茂桂《普照寺香火田記》:「琅琊之有普照寺,傳為晉右軍逸少故宅,其曬書台、澤筆池猶巋然匯然若睹也。寺重創於金皇統四年,碑出仲汝尚,記集柳公權書,是寺亦遂藉王宅、柳碑重於世,歷代長連,寶殿不改。」

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被封於沂州的涇王朱又橓對普照寺進行大規模修繕,並鑄大批銅佛像及1口大鐵鐘。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浙江諸暨人錢達道擔任沂州知府,他對王羲之非常崇拜,親筆題寫了「墨沼」「洗硯池」「晉王右軍洗硯池」等石碑。錢達道的好朋友、山東臨邑人邢侗是明代大書法家,也非常崇拜王羲之,曾刻有書法叢帖《來禽館帖》(來禽二字取自王羲之《十七帖》),其中有他珍藏的《停雲館帖》中的王羲之書跡。錢達道在借閱欣賞之時,請刻工摩勒上石,共鐫刻6石,收王羲之53帖,藏於羲之故居的右軍祠,稱之為《王右軍琅琊帖》。明代時期對一般讀書人來說,書法書籍非常難得。《琅琊帖》鐫刻後在臨沂流傳300多年,不僅彌補了臨沂沒有書聖書跡的遺憾,對臨沂書法教育的普及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原在南關的祭祀諸葛亮、王祥的忠孝祠移於此,建於普照寺的西南。明清時期普照寺琳宮梵宇,錯落分布,蒼松古檜,林立其間,夕陽西下時,普照寺內高聳的大雄寶殿的牆壁被夕輝映照,紅光熠輝,光彩奪目,這就是古琅琊八景之一的「普照夕陽」。

羲之故居內的普照寺

2003年9月,王羲之誕辰1700周年,臨沂市委、市政府對羲之故居實施了二期修復工程,在原有景點基礎上,又恢復了王氏故宅——普照寺、王右軍祠、五賢祠等景點。以修繕一新的羲之故居為依託,舉辦了首屆書聖文化節,向全國乃至世界推出了「書聖故里」的文化品牌。自此,臨沂書聖文化節每年9月舉行一次。

2008年,臨沂成為第一批被授予「中國書法名城」稱號的城市。蘭山不僅是書聖王羲之的故鄉,也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故鄉。在蘭山,書法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愛好書法的人既有聲名遠播的書法名家,也有隱匿市井的普通百姓,還有成千上萬的中小學生。

為做大「書聖故里」文化品牌,蘭山境內陸續建起了書法廣場、書聖閣、書聖文化產業園等一批以書聖為主題的標誌性建築。書法廣場鐫刻的古今書法作品1320幅,被譽為沒有圍牆的書法博物館。蘭山還形成了以書聖文化產業園、鴻儒國際為核心的臨沂文創產業園。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成為新時代的經濟新動能,其蘊含的傳統價值觀也日益融入到普通百姓的心靈和血脈中。

書聖閣

來源:蘭山區新聞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地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三大切工鑽石之最誕生地——鑽石之都阿姆斯特丹
這個遍地是中世紀古堡的國家,因為私藏了哈利波特的誕生地成為孩子的最愛,超適合全家總動員!

TAG: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