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諷刺精英教育,攪動中年焦慮,印度又拍了一部我們拍不出來的電影

諷刺精英教育,攪動中年焦慮,印度又拍了一部我們拍不出來的電影

韓國的《熔爐》《素媛》,印度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呀》《小蘿莉的猴神》.......這些電影無一不是在揭露社會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同樣發生在中國。

可我們的現實題材只有詭異的「墮胎」,以及「撕逼」的「殘酷青春」,真不知到這到底是誰的現實!

反正不是蘋果醬我的,當然也不是今天來和大家聊印度電影《起跑線》的真·老師@張三的,不然他就寫不出下面這篇剖解印度教育制度弊端的文章啦~

長隊何時到盡頭既視感!

其實幾年前,火遍全球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已將印度高等教育扒了個精光,如今這部《起跑線》又往印度基礎教育上狠狠地扎了一刀。

這部電影雖然已經上映快一周了,但依然好評不斷,微博大V推薦度98%,好評率93.4%,可以說非常有口碑認證了。

印度號稱是有「 三萬神靈」的國度,所以他們的各類問題也多如牛毛,小到供水、治安,大到各邦之間的內訌鬥爭,各大宗教派別之間的齟齬對立,可以說印度濃縮了人類發展史上各個階段的社會問題。

當然,他們的一些問題也同樣可以照應在我國,印度就像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以此為鑒,可知得失。

《起跑線》的核心就是廣大中國家長感同身受的上學難!

印度教育的現狀用一個詞概括就是——爛。

中國現在糾結的是沒有「優質」教育,而印度還停留在「普及教育」的困境當中。

早在1950年,印度就頒布了《印度共和國憲法》,規定初等教育為義務教育(6-14歲年齡段,共8年),並要求十年內在全印度實現普及義務教育的目標。

然而至今,印度距離普及八年義務教育的目標仍然十分遙遠。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披露的2010年印度教育統計數據來看,部分數據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從未見過如此糟糕的教育現狀!

2010年,印度人均接受教育年限為4.4年,中國7.5年。

印度6至14周歲兒童(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率為85%,但實際的高小(小學的四、五年級)入學率不足60%,輟學率之高,令人驚訝!

比如文盲人口,印度15到24歲的文盲人口多達32619767。在這個數據上,中國為843211。

比如識字率,印度15到24歲的青年識字率為86.14%,中國為99.64%。

更可怕的是女性識字率,15歲以上女性識字率,中國為99.59%,印度為59.28%,僅為中國的一半,這也意味著有近半數的印度婦女不識字,《神秘巨星》的媽媽就是這類文盲。

在這些觸目驚心的的數字背後,如果進一步統計就會發現,印度不同邦、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宗教族群之間的巨大差距。

《起跑線》中的兩個家庭,伊爾凡·可汗飾演的男主人公拉吉是個富一代,他通過時裝生意迅速脫貧致富。

另一個主人公則是餅乾廠的包裝工希亞姆,他們全家都住在貧民區,維持生計的只有一份微薄的工資和政府的配給。

他們都想讓自家孩子上私立名校。是的,連最底層的人都希望上私立名校。

兩個家庭,四個大人,兩個孩子的漫漫求學路

原因很簡單,印度的教育體制有一個天然的BUG,而且是沒有辦法被修正的BUG。

印度憲法所要求的「普遍教育」,就是含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覆蓋全社會的教育體制。這是我國奉行的教育制度,也是全世界最主流的教育制度。

但在英國殖民時期,英國在印度實行的是英語教育,當時受教育的都是社會中上層,比如我們熟悉的諾貝爾獎大詩人泰戈爾和聖雄甘地,他們的英語都流利如母語。

泰戈爾

與英語教育配套的是一整套的「英式教育」體系,它讓當時的印度上層青年與英國的高等教育「無縫銜接」。所以一直被保留到現在,成了如今印度私立學校採用的體系。

也就是說,印度的教育體制是二元的,一是針對全民的「普遍教育」,二是面向上層社會,能和英國教育系統「無縫銜接』的私立名校,美其名曰「精英教育」。

所謂的名校精英教育

如今在國內,也有所謂的國際學校或者對外合作學校,他們也大多自稱是「精英教育」(儘管筆者認為這個不過是一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

但是,這些所謂的私立名校,並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而是特權教育!

印度私立名校並不向錢看齊,他們所服務的對象是那些高等種姓、祖祖輩輩都是上流人的「貴族」和「富N代」。

像拉吉這樣的「富一代」,即使是個能住進豪華小區的土豪,財力上也能勝過一般的上流社會,還能和議員談笑風生的人,照樣被學校的「不想收一個門市老闆家的孩子」給打發了!

土豪范兒的拉吉和太太上線

名校所服務的「貴族「往往都是行業巨頭、宗教長老、政府大佬,他們之間盤根錯節,聯繫緊密的人脈網路和堅固家族聯盟,能讓他們在印度呼風喚雨。

換而言之,他們是有話語權的人,有話語權就擁有一切。

殖民時代遺留的特權教育就成了最好的借口,直接可以偽裝成精英教育,為他們的階層建一道大門,不讓他們看不上的人進來。

等待抽籤的拉吉一家

這些私立名校相當於是一扇大門,一旦其他階層的人進入特權教育的私立名校,就會成為特權貴族的預備役,就有可能完成階級跳躍,成為新的特權貴族,成為特權貴族就有可能登上印度社會的金字塔尖。

也就是拉吉老婆米塔所說的「英語就是一個階層」,也就是「英國式的教育就是階層」。

米塔希望女兒進入名校,成為特權階級的預備役,讓女兒成為「人上人」,還可以鞏固他們家庭的地位和財富,畢竟拉吉已經完成了成為貴族的第一步——成為有錢人。

因此升入名校,對於拉吉一家來說,是穩固固家庭階層的方式,對於希亞姆一家來說則是脫貧致富的一線生機。

兩個焦慮的爹

其實《起跑線》只是想以「教育」為切口,試圖通過印度的畸形教育來揭露社會背後的階級鴻溝。

印度的社會階層之間是不流動的,尤其是頂端的,一直是固定的幾個家族輪流坐莊,他們都是從16世紀的莫卧兒王朝延續下來的「old money」老貴族。

電影中的拉吉是白手起家的「new money」,「老錢」對「新錢」的鄙視和敵意遠比「老錢」對「低種姓」要強得多。

那些說印地語的底層對老錢們是沒有威脅的,宗教和種姓制度已經牢牢壓在底層人肩膀上,存在著「三萬神靈」的國度里,所有神靈都會告訴他們要「乖乖聽話,接受命運」。

「新錢」要麼經過幾代人的嘗試升級成為「老錢」,要麼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最後打回原形。

搬進學區房後,和新鄰居們首次見面的拉吉夫妻

前者必然要被「老錢」們「馴化」,成為「老錢」們利益的鐵杆捍衛者,各方面都會被改造成「老錢」做派,比如片中的顧問對拉吉夫婦所做的改造。

如果不被馴化,很有可能就被「老錢」們淘汰,老錢們的頑固自私是「集體性」的,他們為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必須要服從於集體默認的共同意志。

比如片尾沒有一個「老錢」敢站起來鼓掌,哪怕你想鼓掌,你老婆也會攔著你,這就是所謂的「資本主義對人的異化」。

拉吉帶領孩子們在舞台上做演講和表演

印度的文化氛圍就是宣揚階級差別和忍受服從的。

千年種姓制度和宗教氛圍打造了一個牢籠,它把每個階層都牢牢地困在固定位置上,不許他們流動。這並不是他們所宣揚的「穩定」和「秩序」,而是為上層人的剝削惡行進行「美化」。

他們扼住下層人的希望——教育。但凡是現代人,誰都知道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意義。

筆者不止一次聽到身邊有人大肆吹捧「讀書無用論」,很顯然,這是一種靈長類的返祖現象,但願現代醫學能夠拯救他們。

公立學校的孩子們

印度很早就提出過,要將教育支出提高到GDP的7%,但至今仍停留在4%。

公立教育已成一灘死水,私立學校如火如荼。許多特權人士甚至都不用面試和考試,只要憑著一張「臉」或者一封推薦信,就能輕鬆完成從名校小學到名校大學的道路。

公立學校的輟學率極高,縱使僥倖高中畢業,若想進入頂尖大學比如IIT(印度理工學院,也是《三傻大鬧寶萊塢》那所理工大學的原型),就要通過錄取率僅為3%的考試(當然IIT的水平,縱使是印度總理也很難走後門)。

就算你進了大學,沒有獎學金,一般人也難以讀完大學,寒門難在出貴子,不只是中國,還有印度。

雖然電影結尾時,拉吉幡然悔悟,決心資助公立學校。但這依然只是一種美好的古典式遐想。

蚍蜉難撼大樹,就算拉吉是比爾·蓋茨也救不了印度的公立學校。任何個體妄想以一己之力去彌補社會制度的罪過,那都是痴心妄想。

這只是人類對於古典傳統的美好想像,依靠道德的感召是救不了世界的。

需要更多人認識到不能希冀上層人的憐憫和施捨,現實中不少NGO機構正在幫助印度婦女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幫助一些輟學兒童重返校園,也有很多教育界的人士正在嘗試改良印度的教育制度,這些都是一些美好的嘗試。

雖然印度和我們的教育制度有區別,但在迷戀「精英教育「這件事兒上,還是希望我們的家長們也能清晰看到這個問題,畢竟一月一次中產焦慮,燒掉的是你們的耐心,折磨的是你們的孩子!

互動

問:

關於《起跑線》和精英教育

有啥想說的?!

憑自己興趣在下方留言區來聊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兒電影 的精彩文章:

不想當小白臉的影帝,不是好演員!
隱退14年,票房屢屢慘敗,一代動畫巨匠被遺忘的人生!

TAG:玩兒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