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腎主封藏」論治惡性腫瘤的理論探討

從「腎主封藏」論治惡性腫瘤的理論探討


癌症又叫惡性腫瘤,是由癌細胞的無限增殖而引起的,而且機體內的癌細胞容易在體內分散和轉移,疾病發展常常危及生命。如何恢復機體控制這種癌細胞無限制增長的功能,是治癒腫瘤的關鍵環節。中醫藏象學理論為「腎」就是負責管理人體生長發育的,並且對人體細胞的生長發育有控制作用。中醫學是如何認識癌細胞無限增殖的,又是如何對惡性腫瘤的這一特性來進行治療的,筆者就此分析《黃帝內經》的相關理論,提出從「腎主封藏」論治惡性腫瘤的觀點,並舉驗案予以說明。

1. 中醫「腎主封藏」的理論:

腎主封藏的理論最早出自《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說文解字》註:「蟄,藏也。藏者,善也,善必自隱……,凡蟲之伏為蟄。」也就是說,蟄的本意就是動物冬眠,藏起來不食不動。對應到我們人體,凡是無節制生長的,無節制運動的,我們都可以看做是「失於封藏」,而這一人體功能主要是「腎」在主管。《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正如《怡堂散記》所說:「腎者,主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泄,是精藏於腎而非生於腎也。五臟六腑之精,腎實藏而司其輸泄,輸泄以時,則五臟六腑之精相續不絕,所以成其次而位乎北,上交於心,滿而後溢,生生之道。」也就是說,腎主封藏是指腎貯藏五臟六腑之精的作用。

2. 現代醫學對惡性腫瘤的認識:

惡性腫瘤的形成還是要從「基因」說起。現在醫學家認為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管細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長需要它。為了「管束」它,人體里還有一種「抑癌基因」。平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維持著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會變大,而抑癌基因卻變得較弱,人體的組織變異後不停的增長。而這種增生完全不受機體的調控,所產生的新生組織也不具有正常組織的功能,它最主要活動就是不停地消耗機體的資源,擠占空間,並越來越快速的分裂增殖。如果繼續下去,就將拖垮人體。而且,腫瘤不像病毒,不是體外入侵者,它的成分和正常組織一樣,因此機體無法對它進行識別以及免疫清除。致癌因素又是什麼呢?一般認為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遺傳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學物質等。多把「鑰匙」一起作用,才能啟動「癌症程序」;而「鑰匙」越多,啟動機會就越大。由於需要積累的突變涉及很多基因,因此,這個癌症形成的過程一般長達數年到數十年。

3. 基因與中醫藏象「腎」的關係

中醫學的腎臟與現代醫學的腎臟既有密切的聯繫,又有廣泛的區別。中醫學腎臟具有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主水,主納氣,主骨生髓,開竅於耳和二陰,其華在發等生理功能,大大超出了現代醫學腎臟的生理功能,其涉及現代醫學的多個層次,是一個大的功能集團,也是多系統功能和物質的統一體。腎主藏精是中醫學腎系統生理功能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其它生理功能皆以此為基礎。人體的生長、發育與生殖功能受到腎中所藏精(氣)的調控。田進文等認為,腎藏的先天之精指的是遺傳信息的內容和遺傳信息讀取全過程即中心法則,而遺傳信息的化學存在方式和遺傳信息讀取過程的化學存在方式是腎臟的後天之精。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的關係是過程和實體、信息和物質的關係[1]。張曉文等認為基因作為生物遺傳的基本單位,其生物學功能與腎主生長發育的內涵有許多相同之處。從基因角度探討腎主生長發育的本質,對於運用現代分子生物學等手段探索中醫腎的實質有一定意義[2]。安紅梅等從中醫腎的角度理解胚胎幹細胞,觀察補腎(滋腎陰、溫腎陽)對胚胎幹細胞增殖、衰老、凋亡等基本生命活動的影響與干預,以及補腎對胚胎幹細胞功能關鍵決定基因等基因轉錄、表達以及功能的影響,為中醫腎理論研究以及正在進行的胚胎幹細胞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與起點[3]。綜上所述,人體的基因表達也可以看做腎中所藏精氣的一部分。

4. 從「冬眠習性」看動物類藥物在治療惡性腫瘤中的作用

臨床醫家在治療惡性腫瘤中會常常應用到蟾皮、白花蛇、刺蝟皮、壁虎、全蠍、蜈蚣、九香蟲、冬蟲夏草等動物葯。這些醫家多以「癌毒」立論,認為惡性腫瘤無論早中晚期,亦不論對放化療敏感與否,皆可使用「以毒攻毒」方葯。筆者認為,在以毒攻毒消滅惡性腫瘤組織方面,中藥的療效不如西醫的化療和放療。中醫主要的優勢是通過調整人體,使其恢復正常功能來治療疾病的,因為「最好的醫生,就是我們人體自己」。所以,筆者認為上述藥物主要是通過其「冬眠習性」,而恢復腫瘤細胞的封藏之性,達到消除和抑制腫瘤的功能。

5. 從「苦以堅陰」看苦寒葯在治療腫瘤中的作用

中藥中具有寒涼特性,能夠消除熱毒或火毒的藥物統稱清熱解毒中藥,如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虎杖、青黛等,其味多苦,目前在治療惡性腫瘤中得到廣泛應用。一般認為清熱解毒藥能夠祛除熱性的癌毒,在預防和治療腫瘤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4]。《腫瘤良方——孫桂芝治療精要》一書總結說:「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開始了系統的中草藥抗癌實驗研究,現已對2000多種中草藥,400多個復方進行了篩選,發現160多種藥物,40多個復方有抗癌活性。它們大都屬苦寒的清熱解毒藥物,有的具有一定的細胞毒作用,有的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抑制癌細胞生長,有的可調節機體內在環境,糾正陰陽偏頗,達到抗癌作用。」[5]從「腎失封藏」的角度來說,大量應用苦寒葯對機體恢復原有的封藏功能有重要的意義。《黃帝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臟氣法時論篇)腎欲堅,實際上是指腎的封藏功能。對於苦能堅腎的理解,後世醫家多理解為「苦能瀉熱而堅腎,瀉中有補也」,即指苦寒葯具有瀉火存陰的功能。這種理解顯然並不符合《內經》的原始邏輯。筆者認為內經所說的「苦堅腎,就是指苦味葯具有聚集凝固腎精的作用,從而達到腎精堅固的狀態。

6. 補腎填精法在治療腫瘤中的作用

如前所述,腎主封藏,能夠貯藏五臟六腑之精。如何調整腎主封藏的功能,以期干預腫瘤細胞的增殖、衰老、凋亡,是中藥抑制腫瘤生長的關鍵環節之一。除「苦以堅陰」之外,直接補充腎氣、添加腎精,在治療中也是必不可少。我查閱相關文獻,從補腎角度治療腫瘤的醫家多是從扶正固本的角度來考慮的。這些臨床經驗和研究成果都肯定了補腎法在治療腫瘤中的作用,肯定了其扶助人體正氣的作用,但是都沒有把這一方法作為抑制腫瘤生長的重要方法來認識。我在臨床中發現,金匱腎氣丸、大補陰煎、炙甘草湯、金水六君煎等補腎填精的藥物在辨證基礎上加入後,對腫瘤患者改善癥狀、穩定病情有很好的作用。在藥物方面,重要生地、熟地可明顯改善腫瘤患者的中毒癥狀,抑制腫瘤的快速發展。地黃又叫地髓,是補腎填精的要葯,重用常有意想不到的療效。

7. 典型病例

例1 王某某,女,42歲,2011年11月3日初診。患者於半年前發現腹部腫物,手術後,病理結果確診為惡性淋巴瘤。因手術無法切除全部切除,行化療放療多次,核磁共振提示腹部仍有直徑為5cm的腫物,不能祛除。患者就診時消瘦,常感時有腹部扭痛,小腹部墜脹如行經前,背部及四肢關節酸痛,感疲勞,納眠可,二便調,脈沉細滑,舌淡胖苔薄白膩水滑。中醫辨證為腎失封藏,痰瘀互結。治以補腎復元,苦以堅陰,兼以通經化痰。予以金匱腎氣丸、大補陰煎、烏梅丸、海藻甘草湯、龍膽草、苦參、莪術、鱉甲等,加減治療6月余,患者已無明顯不適,複查核磁共振提示腫物消失,隨訪至今未複發。

例2 武某某,女,38歲,2014年2月15日初診。

患者於1年前開始感覺低燒,乏力,潮熱,月經提前,量多。後身體逐漸消瘦,乏力加重而停止工作。後于山西大醫院和天津血液病研究醫院就診,骨檢提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服格列衛治療。服藥後,患者仍有兩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一是月經量極大,常持續十多天,服用止血藥物無效,有時需要輸血治療,在我處就診時血紅蛋白70g/L;二是服用格列衛治療後雖然效果尚可,但背部及四肢長滿乾性皮疹,分泌物多,瘙癢難耐,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血鈣降低,導致無法堅持用藥。就診時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脈弦細,雙關滑大,舌淡白水滑,苔薄白膩。中醫辨證為真陰不足,腎失封藏,相火妄動。治以大補真陰,溫陽化氣,兼以清熱涼血之法。予以大劑炙甘草湯為主方,重用生地90克到120克,佐以四逆湯、潛陽丹、黃連阿膠湯等加減治療。用藥1月後,月經量明顯減少,貧血癥狀得到改善。但是,周身皮膚潰爛,滲出大量液體。因患者全身情況不斷好轉,我判斷皮膚癥狀加重是太陽經的排病反應,加入五苓散後癥狀就開始逐步好轉。本患者治療半年後,骨髓指標逐漸正常,機體無明顯不適,停用中藥,繼續口服格列衛控制,隨訪至今未複發。

8. 結語

腎主封藏的理論最早出自《黃帝內經》。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可以通過使用具有冬眠習性的動物葯、苦以堅陰的苦寒葯、補腎填精的養陰葯來調整腎主封藏的功能,從而對惡性腫瘤起到治療作用。

參考文獻

[1] 田進文,石巧榮. 中心法則與腎藏本質[J].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96,20(1):17-19.

[2] 張曉文,宋清. 從基因角度探討「腎主生長發育的本質」[J].中醫藥研究,1996,11(3):12-14.

[3] 安紅梅,胡兵. 從胚胎幹細胞基本生命活動研究腎為先天之本的思路[J].中國中藥信息雜誌,2006,12(13):89-90.

[4] 劉磊磊,陳娟,師彥平. 清熱解毒中藥抗腫瘤作用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2,43(6):1203-1212.

[5] 陳建華,王遜. 腫瘤良方——孫桂芝治療精要[M].1版.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3,6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濟南復大葛新華腫瘤知識講解淋巴瘤的檢查與診斷
孫永寧:遠離胃腸道惡性腫瘤,中醫專家有七字經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