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MDT是個什麼鬼?不折騰你永遠不知道!

MDT是個什麼鬼?不折騰你永遠不知道!

從開始策劃、組建MDT團隊到病歷的篩查、PPT的製作和活動的籌備再到今天下午的疼痛多學科會診如期舉行,誰能想到是一周不到的時間呢?真的是很好的驗證了: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要的就是:大膽折騰!

從主任周一提議開始,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其實概念和內容都是模糊不清的,眼看著日期臨近,快刀斬亂麻組建了團隊,好在各路大咖們出奇的響應和支持!接下來就是分工的問題了:腫瘤二區的蔣慧護士長在科室工作繁忙自己頂崗上班的間隙,尋找合適的病材,和醫生、主任溝通,確定護理彙報人選,製作彙報PPT,會場的布置(貼心的水果和愜意的花茶)等等,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而我像一隻無頭蒼蠅,在琢磨著本次會診主題和目的,在想著這個MDT會診究竟是個什麼鬼?於是在今天召開會診之前的昨天,顛顛的跑到了教學辦郭主任主持的腫瘤MDT會診中心,全程參與了一次腫瘤多學科會診取經。臨了,還厚著臉皮想取走他們「腫瘤多學科會診中心」的橫幅,而且還打起了借用他們桌簽的小心思,更甚者還想:如果我們的疼痛MDT會診要是能放在這兒就好了!雖然自己的小算盤最後都落了空,但還是要走了人家的「腫瘤多學科會診單」的模板,依葫蘆畫瓢,做了一份「疼痛多學科會診單」。(郭主任請原諒我的厚顏)。

上午在此起彼伏的液體呼叫鈴聲中穿梭,內心有無數只螞蟻在撕咬,今天的會診能搞出個啥名堂(雖然昨晚先向牛主任打了別期望太高的預防針)?11點才強行離開忙亂的科室趕到腫瘤二區,查看病歷、修改PPT、確定會診流程和會診目的,13:30匆匆列印好會診記錄單(匆忙中還有別字),開始進餐(一碗香辣面),14:00將會診單發至MDT會診群,才歪在吱吱呀呀的值班床上養會兒神!

15:00中醫大家李俊成主任、高級營養師趙曉瑞主任、心理諮詢師張金霞、康復師張素華、藥師劉婷婷、腫瘤專科醫師龐慧、醫教處的原小麗老師、康復護理組組長姜穩妮(大內科總護士長)、腫瘤內科一區護士長秦鳳婷以及前來觀摩指導的多名護士長和醫生、護士共計20人組成的會診團,齊聚在腫瘤內科的醫生辦公室。

當我將張金霞心理諮詢師的:「我一直想為腫瘤患者這個群體做點事兒」這句話開啟今天的會診時,現場響起一片掌聲,我知道那是對我們所有擁有「要為腫瘤患者群體做點事」情懷的人的鼓勵和肯定。

腫瘤內科二區路華護士的病例彙報,條理清晰,目的明確:患者是一名食道癌術後多發轉移,食管氣管瘺的晚期老年患者,體質消瘦,營養不良,進食嗆咳,伴左肩背部疼痛,已經給予了抗感染、化痰止咳、止痛、營養等對症治療,留置了空腸營養管鼻飼能全素和蛋白粉。老人雖然飽經病痛折磨,經歷了數個周期的化療和放療,但對自己的病卻並不是非常清楚(或者說就差一層紙未捅破),眼見著自己的病情日益加重,焦慮和絕望的情緒縈繞著他昏暗的生命!那麼我們此次會診的目的主要是:1、指導和規範癌痛的治療和護理;2、緩解患者焦慮和絕望的情緒,讓病人安然走完餘生;3、規範腸內、外營養治療和護理;4、藉助傳統中醫和康復的方法,減輕患者併發症,最終達到對患者身、心、靈的全面照護。

病例彙報後,李俊成主任、趙曉瑞主任和張素華醫師等親自到病房查看了病人,和病人及家屬進行了簡短的溝通。

趙曉瑞主任首先從營養學的角度對該病人的營養狀況進行了評估:BMI :15左右,屬於中重度營養不良,目前雖然經空腸營養管鼻飼能全素和蛋白粉,但病人的能量和蛋白質攝入還是不足,需要調整鼻飼的量和次數,她提出飢餓會加重疼痛,營養師的目標是「創造無飢餓醫院,消滅營養不良」。趙主任還叮囑我們做好空腸營養管的護理,預防堵管、胃腸道功能損害等併發症的發生,並且承諾營養科將負責患者出院後的居家營養管理。

李俊成主任從傳統中醫出發,結合病人的體質和辯證,提出給予中藥煎劑的外用:其一紅花、甘草、熟地等10餘味中藥煎治後每晚進行足部中藥塌治療法,其二免煎芍藥、甘草等克(醋或蜂蜜)調製後外阜大椎穴,即所謂的中藥定向透葯治療。李主任提出針對該病人中藥外用可起到調理陰虛止痛的作用。在座的大家紛紛被中醫的博大精深和玄妙所深深吸引,紛紛表示要將這些中醫適宜技術和辨證施治的方法運用到臨床中,切實緩解病人的疾苦。

康復科的張素華醫生從康復的角度,提醒大家一定要關注患者的大便情況,密切關注腸道功能,提出針對該病人應採用姑息治療:做好肢體的主動和被動運動,預防併發症的發生。針對存在的疼痛可以採用針刺和艾灸的方法緩解。針對患者聲音嘶啞和進食嗆咳,也可以進行吞咽功能訓練(沒有留置鼻空腸營養管的情況下)和針灸療法。

張金霞心理諮詢師,從個人情懷及對患者、家屬、醫護人員的人文關懷講起,提出自己的見解:1、醫護人員怎麼看晚期的病人(是將他看作行將枯木無能的人,還是將他看作有能的人讓積極、樂觀的情緒支撐他走得更遠);2、醫護人員怎麼對待晚期病人的家屬(指導病人家屬正確對待病人,不是簡單的照護,而是有情的陪伴,積極的和病人交流),做好家屬的哀傷護理;3、醫護人員怎麼看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每天直面死亡,面對死神的無能為力會讓自己產生無比的內疚,而其實這只是冥冥中我們和病人之間的一種緣分,只要自己儘力盡責了,不要內疚,我們只是有緣要送她一程而已;4、可以採用一些催眠療法來緩解病人的疼痛,因為情緒和疼痛有很大的關係。

來自藥學部的劉婷婷藥師,提出針對無法經口進食的病人,還可以選用芬太尼透皮貼止痛,配合中醫中藥療法和康復的輔助,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

腫瘤內科的龐慧醫師則指出:芬太尼的用量不好控制,其吸收與體溫相關,過量可導致體內蓄積不易清楚和拮抗,而且其不良反應較多,不能用於病人的滴定治療。

最後護理部牛主任進行了簡短精悍的總結:今天疼痛護理組組織的疼痛多學科會診將醫、護、葯、康復、心理和營養以及中醫聚在一起,共同為腫瘤病人探索出最佳的治療護理方案,為切實要為這個群體做點事兒的情懷找到了出路!腫瘤病人離不開營養支持,中醫適宜技術和心理及康復同樣必不可少。多學科、多角度、多方法,二院腫瘤防治一直在前進!

17:15趕回科室的時候,治療室、護士站一片狼藉,科里的姐妹們忙得四腳朝天,參加會診回來的春玲,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這邊是核對治療單、排葯查對,那邊是嚴謹的床頭交接,還有交班沒寫好,護理記錄沒記完,敏感指標也沒登呢?越是忙越是問題多:供應中心申報物品系統無法申報!印表機卡紙無法列印.......小娟忙完自己的工作,又自覺主動的去幫高攀整理治療室的衛生,春玲核對藥品後才想起今天周五大掃除日,趕緊打掃分管的值班室衛生。下班已經是19:00,外面淅淅瀝瀝的小雨依然在無聲無息的飄揚,拿出手機挑選幾張下午會診的照片發到群里,同時也矯情的發到了華護心苑群內,像個幼稚的孩子求點贊!

晚餐後,看到張金霞醫生將圖文分享到朋友圈得到的回應,深感敬佩和慚愧,疼痛治療和護理,人文關懷和安寧療護,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坐下來想把MDT這個事兒總結一下吧,卻發現文思枯竭,無從下筆,萎靡的在電視機前和兒子一起蹭《蜘蛛俠》,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兒子今天的作文被老師表揚了!不得不跳起來碼字,我要做兒子的榜樣:2018大膽折騰吧!

寫在文後

MDT模式和專家會診到底有什麼不同,是不是只是換了一個名稱的老形式呢?MDT模式並不等同與傳統的專家會診模式,差異點如下:MDT模式是一種制度,時間固定、地點固定,參與人員也較穩定,專家會診並不具有這些特徵;MDT是多學科一起協作診療,各方意見都要綜合考慮,而專家會診由主管醫師組織,參與會診的專家只是給出意見,不干涉最終的診療;MDT模式不是因為發現問題而請專家會診,是從多方面及早發現問題而干預,並定期評估治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更切合患者實際;MDT是以專家為主,但所有參加的人員都可以提出問題或者獨到的見解,對於年輕醫師來說也是系統學習、拓展知識面的機會;非住院病人通過MDT門診可以得到多名專家的意見,這是傳統會診模式不具備的;對於MDT模式的優點,對比起單學科診療,MDT模式能夠制定出更優的治療方案。在提供學習交流機會、優化資源配置、優化合作方面的特點也比專家會診模式優勢巨大。一句話:「N+1」會診模式——多名專家為1名患者服務,360度為患者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