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人都有《自控力》,為何還是有人過得不好?

人人都有《自控力》,為何還是有人過得不好?

這幾天

陸續有小夥伴

問足跡君借書了

沒想到

剛更新到第7天

就能夠產生那麼一點影響力

還是有點小高興的

我們分享書本的初衷

也是希望能夠為更多的小夥伴

帶去正能量

從而收穫更好的自己

當然

在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之前

有些事情時需要做的

比如說作出改變

這個改變是需要馬上行動的

這個改變是需要持續輸出的

這都需要我們

每一個人做好自己的管控

很多小夥伴會說

控制好自己

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不值得一談

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

我們人人都有自控力

但並不是人人都知道如何使用它

所以行動的結果

堅持的長久都是不同的

那麼關於自控力

如何能夠發揮得更好呢

今天我們就分享

每天看本書的第八本書

《自控力》

仔細看的小夥伴

應該發現這是一本心理學書

而且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

還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

一看就很值得看

一般來說

心理學家

是能夠幫助很多人發生改變的

本書作者也是一樣

作為

斯坦福大學備受讚譽的心理學家

她的作品是不可以小覷的

這本書是作者在斯坦福大學開設的「意志力課程」的精華整理,她在書中提供了諸多循序漸進的方法,幫助你認清自己的目標,增強自控力,並做出改變一生的決定。

這個改變需要多久呢?

像傳只需要10周

相當於兩個半月

也就是70天

如果70天就能夠發生巨大改變

你是否會堅持呢

如果願意

我們就一起走進這本書

然後找到其中的方法工具

讓自己真正發生改變

有自控也就有失控。生活中很多人也會出現失控,那麼為什麼失控,也是本書給到我們的內容。同時它還會根據失控原因,給到相關的策略,讓我們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

那麼什麼才是掌握自控力的關鍵呢?

書中圍繞的是意志力。

意志力才是我們掌握自控力的關鍵。

什麼是意志力?

很少會有人思考一些概念,認為概念不能幫到自己。

殊不知,概念才是最需要我們去思考和掌握的。因為概念是從實踐中來的。我們知道,實踐出真知,這個真知就是不斷提取出實踐的結論經驗,最終形成了概念規律理念等等,它是具備普遍性的。通過概念的理解,在落實到實踐中,我們就是在走第三步,而往往很多人還是喜歡走第一步。

所謂的意志力,其實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慾望的能力。而意志力受到人類大腦中前額皮質的影響。它會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進而改變意志力。在前額皮質區域,有三種重要的力量組成了人類的意志力。它們分別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

所以,提升意志力就是需要我們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

舉些例子

「我要做」,去想想什麼事是你想多做一些的,像充電,學習等等;

「我不要」,就是想想阻礙你成功的原因,盡量把它們扼殺在萌芽中;

「我想要」,就是要有足夠清晰堅定的長遠目標,例如比賽就業等等。

對於意志力,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那麼一點點。但真正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不會去在意,也不想說自己是一個意志力很強的人。當然,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形成屬於自己的高質量意志力。

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四種策略,可以協助我們發生改變,提高自己的意志力。

有哪四種呢?

第一,你要弄清更難的事兒是什麼,這樣有助於提升意志力;

第二,認清大腦里的兩個自我;

第三,認識你自己,記錄你的意志力選擇,自知之明是自控力的基礎;

第四,5分鐘訓練大腦冥想,解決注意力分散的痼疾。

除了以上四種策略外,其實還有更實用的方法。我們認為這幾個方法,會普遍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這個也算是我們該要去行動的事情。

第一:放慢呼吸法

通過激活前額皮質,從而實現身心從壓力狀態調整到自控力狀態。放慢呼吸,就是要比平常呼吸頻率慢一些,每分鐘呼吸4到6次,也就是每次呼吸要用10到15秒的時間。注意,放慢呼吸,不要憋氣。還有,堅持每天訓練20分鐘,這樣能有效增強你的抗壓性,幫助你做好意志力的儲備。

第二:意志力訓練

自控力不是想有就能有,它就和我們的肌肉一樣,是有極限的。自控力用得太多,自然會感到疲憊。所以,作者提醒疲憊的人要學會訓練「自控力肌肉」來恢復能量。書里有三個小妙招可以幫到你。

第三:不要陷入「道德許可效應」中

也就是不要因為過去做了好事,就為今後的縱容找借口。在人類的思想中,存在著正反的兩方,好的行為總是想要允許我們做一點壞事。比如減肥期間,健身讓自己感覺做了好事,就可以放縱自己大吃一頓,這就是陷入了道德許可效應中了。

第四:不要為了眼前利益而放棄了長期堅持的目標

在你面對誘惑時,多想想你的長遠目標。比如你存錢買房,卻被雙11打折促銷誘惑剁手。想到長期目標,就會遏制衝動,提升自控力。

第五:做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當你情緒低落時,自控力就會下降;所以選擇做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這樣的人雖然會擔心世界會變壞,但在當下卻擁有著能去改變的樂觀狀態,這樣的人無疑是幸福的。

其實,不論是四個策略,還是五個方法。都是在闡述一個事情,那就是我們的觀念。每一個人都以自己的三觀為傲,而這個三觀的形成是受環境影響的。我們在沒有經過深入探討的情況下,往往會先入為主,最終不能夠理智的看待問題。

在這本書中,我們掌握了四個策略和五個方法。其實已經足夠了。很多時候,我們希望我們學到很多的東西,可是沒有去充分實踐,最終所取到 的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在開篇的時候,作者說需要10周,並無道理。不斷實踐才能夠形成一種習慣,習慣了也就是熟能生巧了。當達到這樣的效果,做什麼事情都是很有效率很有質量的。

難道不是嗎?

END

圖文|足跡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流足跡創新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物流人辛苦嗎?
《華為工作法》:為什麼華為可以那麼牛氣?

TAG:物流足跡創新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