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的老年病呈現年輕化趨勢,「青少年型帕金森」約佔一成

原來的老年病呈現年輕化趨勢,「青少年型帕金森」約佔一成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專家提醒,原本屬於老年病的帕金森,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45歲以下的患者被稱為「青少年型帕金森」,約佔到一成。

楚天都市報4月10日訊(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劉姍姍)說話聲音突然變得低沉,在排練大合唱時老是發出顫音,45歲的張女士一直以為是自己嗓子壞了,可沒想到去醫院檢查後竟發現患上了帕金森;32歲的編輯劉先生4年前開始穿衣服、系扣子動作都比別人慢,行動特別遲緩,最近還頸椎僵硬疼痛,近日就醫才知自己患帕金森。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專家提醒,原本屬於老年病的帕金森,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45歲以下的患者被稱為「青少年型帕金森」,約佔到一成。

中年女清亮嗓音突然變低沉,原是得了帕金森

45歲的張女士從小喜歡唱歌,5年前,她加入了一個業餘合唱團,經常參加排練和演出活動,大家都說她唱得好。

近一兩年,她說話的聲音卻變了,原本清亮的聲音變得低沉,聲音還愛顫抖,每次在合唱時都影響整體效果,最後她不得不離開合唱團。剛開始她以為是自己的嗓子唱壞了,可後來發現手也開始不由自主地顫抖,一拿手機就掉在地上,最後嚴重到連筷子都握不住,這才趕緊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就診。

神經內科醫生經診斷髮現,原來她患上了帕金森。張女士覺得很不可思議,覺得怎麼自己年紀不大就得了帕金森呢?不是老年人才會得這個病嗎?

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旃培艷介紹, 帕金森患者除了手顫以外,還可能出現身體其他部位的震顫,如頭顫、下頜顫、口唇顫甚至聲帶顫等。該患者之前經常發出顫音,其實就是帕金森的早期癥狀,影響了對聲帶和軟齶的控制能力。

帕金森誤以為頸椎病,32歲小伙行動變遲緩

32歲的劉亮是一名編輯,4年前,他在對著電腦工作時感覺頸部僵硬、疼痛,一直以為是頸椎病,也沒去醫院看過,疼得厲害時就在小診所做針灸理療,但只是暫時緩解。

最近半年,他的雙下肢開始無力,後來連睡覺翻身都困難。上周,他坐著輪椅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就診。再仔細問病史,醫生髮現他在頸椎不適之前就開始進入「慢性子」的狀態,穿衣服、系扣子都比別人慢,行動特別遲緩。經過檢查,醫生診斷他患上了帕金森。

旃培艷主任醫師介紹,帕金森病患者的頸部往往呈前傾姿勢,非常僵硬,許多人以為是頸椎病,沒能引起重視和及時就醫,結果導致生活質量變差。

帕金森年輕化趨勢明顯,「青少年型帕金森」約佔一成

旃培艷主任醫師介紹,帕金森病是中腦黑質區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引起的一種運動障礙性疾病,主要發病人群集中在65歲以上的老人。近幾年,該病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臨床上50歲以下的帕金森患者不斷增多,其中不乏一些30多歲的患者,發病原因多與家族遺傳有關。」

專家提醒,早發現帕金森,需留意3個預警信號:一是肢體震顫 ,即手腳或身體其他部位甚至聲帶不由自主地顫抖;二是行動遲緩和僵硬 ,在做刷牙、系紐扣等一些精細的動作變得緩慢吃力,走路感覺邁不開步子,邁步時腿突然「僵住」,姿勢不穩;三是不典型的「非運動癥狀」:如嗅覺減退、失眠、多夢、焦慮、抑鬱、記憶力下降、便秘等,病情發展到後期還會出現「面具臉」,患者通常表情呆板。

市民如果出現以上這些癥狀,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神經內科進行確診。帕金森雖然不能治癒,但早期發現通過藥物治療、經顱磁刺激等多種治療手段,就可以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為帕金森病患者不僅飽受疾病的折磨,還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此外,針對帕金森患者,除了要全程管理,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愛和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老年性耳聾會引起老年痴呆?保護耳朵迫在眉睫!和你聊聊耳朵哪些事兒
老年人失去老伴的孤獨,不是兒女的孝心可以彌補的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