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天應該吃掉多少熱量?應如何計算?

每天應該吃掉多少熱量?應如何計算?

如何估算每日攝入熱量?碳水、脂肪、蛋白質是三大供能營養元素。1g碳水化合物燃燒產生17.15千焦(4.1千卡),1g脂肪燃燒產生39.54千焦(9.45千卡),蛋白質在體內燃燒不完全,產生熱量為23.64千焦(本來應該產生的熱量)-5.44千焦(未完全燃燒的熱量)=18.2千焦(4.35千卡)。進一步考慮平均消化率(都是百分之九十多,但是其中蛋白質最低),就有了我們常說的熱量比——碳水:蛋白質:脂肪:酒精:膳食纖維=4:4:9:7:2(每一克該營養元素在人體中所產生的熱量。單位:千卡)。不過這些都是單純指營養元素的熱量、消化率,具體到具體食物還要考慮該食物的消化率、吸收率。

一些健身的朋友,每天計算熱量,計算多少克蛋白質、多少克脂肪,而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健身飲食APP使這一行為更加簡單易行。這裡我想說的是,不是不讓算,但只作為參考即可,千萬不必不必可丁可卯。很多APP上的數值本身並不準確,其次對於食物的定義本來就很模糊。以蘋果為例,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克數只能大概估計,品種所知也未必確切。不同品種的蘋果糖分含量不一樣,即使同一品種的,其種植條件不同,熱量也不一樣。再說消化率和吸收率。你吃進去的熱量,並不是你吸收的熱量,每個個體差別可以很大,無論是蘋果還是人。以及考慮食物的熱效應(也叫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就是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也需要消耗熱量,其中蛋白質的熱消耗最大,可能達到35%~40%。也就是說,蛋白質吃進去 其本身提供的熱量還要用來消化其本身(儘管不是一個,但是是守恆的)。因此,我的建議是:飲食上估算熱量及營養素配比,有一個大概概念即可。其他的還是依靠本體感受。沒必要太過糾結於這些數值,七分飽、少油少鹽、優質蛋白、粗細搭配、水果堅果就行了。

我們每天活動消耗的熱量其實所佔的比重不算太大,而基礎代謝則占很高比重。一個普通人(不是運動員,也不是運動狂熱發燒友)能量消耗中基礎代謝所佔比重一般為2/3到3/4。那麼基礎代謝和什麼相關呢?和身高、年齡、身體表面積、性別、溫度、肌肉率等等相關。但是其他的,我們又能怎麼改變呢?所以,比較可行的就是進行力量訓練,提高代謝率。這也是我經常和會員說的一句話「越強壯的人,相對越不容易發胖。

時至今日,還是有很多朋友會問我,能不能吃的比基礎代謝更低呢?當然是不能的哈,每日攝入熱量一定一定要比基代高,除非天天只能躺在床上靜養……至於要高多少,這取決於你的活動量。減脂的熱量攝入原則就是: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劃重點,女生尤其注意生理期),儘可能創造熱量缺口。

我的推薦是:成年普通體型女生(身高:1.6m左右,體重50kg左右),減脂期在堅持運動前提下,每天攝入的熱量最低最低也不應低於1600千卡(正常應達到1800千卡)。至於增肌,對熱量的要求就更高了。每增加1磅肌肉,身體總共大約需要2500千卡熱量。以75kg的男性健身愛好者為例,每天至少需要3750千卡的熱量。比如,1兩(50g)米飯約含有57千卡的熱量。(這些都只是一個大概的值,實在不必可丁可卯的計算。)

另外,分享幾點關於基礎代謝的小知識:

1、嚴格來說,基代與體重並不成正比,而是與體表面積成正比。

2、人的一生中,嬰幼兒階段是代謝最活躍的階段, 另一個次高峰在青春期。成年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基代緩慢降低(當然,也存在個體差異)。

3、甲狀腺功能亢進可顯著提高基礎代謝率;去甲腎上腺素可使基代降低。

4、寒冷的時候比炎熱的時候基礎代謝率更高。

經常可以看到網上有諸如「消耗掉某某食物的熱量需要跑步多長時間」 的帖子。實際上些數值最多只是一個參考值,因為太籠統了。運動消耗的熱量多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可以想像的比如體重、速度等等。不同體重的人跑步消耗的熱量自然不同;即使相同距離,不同速度跑步消耗的熱量也不同。而不為人所知的,運動可以提高機體動員和氧化脂肪的能力。也就是說,經常運動的人可以在消耗同等的情況下,代謝掉更多脂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二寶小陌的睡眠碎碎念
你的情敵都瘦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