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伐戰爭時,為何僅10萬國軍就幹掉80萬北洋軍?關鍵在這兩點

北伐戰爭時,為何僅10萬國軍就幹掉80萬北洋軍?關鍵在這兩點

1916年,僅僅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內部分裂,形成直、皖、奉等派系。各軍閥間為了做大做強,擴大地盤,連年混戰,導致民不聊生。而北伐戰爭就是在此背景下發動的,國民政府鑒於國內形勢變化,決定掀起北伐之勢,萬眾一心,一舉統一全國。

當時張作霖部隊35萬,吳佩孚和孫傳芳各20多萬,加起來總計80萬左右,而北伐軍誓師出發時也就是10萬。結局卻讓人大跌眼鏡,北伐軍一舉擊潰總數為80萬的軍閥部隊,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一開始,國民政府內部並不支持北伐,因為他們對比表面實力的時候意識到自己遠不是常年征戰的軍閥的對手,除了桂系粵系旗下的第7軍與第4軍擁有不俗的戰鬥力外。其他的北伐軍部隊可能會在實戰經驗與各方面遜色于軍閥。

但是在李宗仁,李濟深等粵桂籍將領激動人心的演講與鼓舞下,敲定了北伐的意向。北伐意向一敲定,立刻取得了民眾的支持,一是因為新的政治理念,二是因為軍閥混戰讓民眾民不聊生,大家皆痛恨內戰,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軍閥們的勢力,甚至直接出現了反軍閥勢力。

而反觀軍閥方面,軍閥之間的混戰導致內耗極大,奉系軍閥張作霖先是被孫傳芳擊敗,而郭松齡叛出更是讓奉系軍閥傷筋動骨。吳佩孚雖然率領新直系東山再起,可曾經的王牌都拼掉了,麾下也缺少精兵良將,其勢力只能算為末流。而至於孫傳芳的「五省聯軍」可謂是後起之秀,不過因為建立時間太短,還沒來得及整頓,內耗嚴重。

在北伐的途中,北伐軍一路高歌,慢慢發展為一支49個軍以及10來個獨立師的近百萬人的龐大軍隊,特別是在容納了晉系軍閥與直系的殘軍後,戰鬥力劇增,最後成功完成形式上的統一。

北伐戰爭從1926年開始,到1928年結束,時長僅兩年,足見其深得人心。因此,北伐軍在前期以10萬兵力取得優勢,與天時地利人和脫不開關係。直系軍閥吳佩孚兵敗之後,曾說:「當時個個都是熱血青年,人人無不都是以一當十、以十當百。」

所以北伐戰爭的勝利在於:1、得民心;2、軍閥之間的矛盾和隔岸觀火的心理。

如果沒有北伐的成功,沒有實現對國家的暫時統一。等到日本全面侵華開始,北洋各個軍閥不能走向聯合抗擊日寇,還各自為戰。那麼中國8年抗戰是否能堅持下去,需要打一個問號。所以說,北伐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的意義非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史論今 的精彩文章:

年僅10歲的抗日英雄,被日寇用刺刀砍下腦袋,死前說了兩個字
諸葛亮的「五大發明」兩個留存至今,前三圖已經消失了兩千年!

TAG:以史論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