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變化中的家鄉

變化中的家鄉

在春天裡種下希望

文瑞傳媒與您共成長

變化中的家鄉

我的家鄉就是南鄉的龍灣觀,它坐落在應縣城南四十里的翠微山腳下,雖然土生土長在這個鄉村,但是由於讀書在外,長大後,生活在外,加上父母離開我們很多年,家裡沒有什麼眷念。對這個鄉村的了解只局限於小時候的記憶。期間也有偶然的機會光臨,每次的回去,只是停留在破爛不堪的老屋旁,翹望著滿院雜草叢生和漸漸倒落的牆壁,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懷念和傷感,然後就匆匆離去。以後聽說蓋了幾座廟,恢復了以前的模樣,因為本人不信仰佛教,對它的了解,只是片面認為就是一座佛殿。因此從來沒有光顧這所寺廟。

前幾天,突然從一個叫做文瑞傳媒的公眾號中,了解了我們村這座寺廟的真正內涵。懂得了原來我們村有這樣一座三教合一的寺院。儘管現在沒有真正意義的理解,但是我現在看到一個和原來不一樣的村莊,它在成長,它在變化,它在發展,我相信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小時候,當冉冉升起的太陽照亮了窗戶,因為我們家離大山不到百米,房屋面前沒有阻擋,透過玻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山,就連上面的烽火台也清晰可見。這裡是我們兒童的樂園。玩遊戲,放羊,挖藥材,撿野菜,掏鳥蛋,抓螞蚱,就連學校勤工儉學打石子也在這裡。面對空曠的大山,吮吸著清新的空氣,登高極望,一切盡收眼底,一種自豪感油然而升。扯開嗓門大聲呼喊,對面的迴音使我們感到十分好奇和神秘。沒有家庭的束縛,來到這裡就是一種自由自在的放鬆和解脫,這是一種人性的開放,這是人情的初心。

小時候常常聽父親講,這裡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雖說不是第一防線,但是由此進入雁門關的必經之路。他還曾講過,著名的平型關戰役,還在據我們村不遠的茹越口設立防線,攔截了不少日本在逃的侵略者。為了守護我們眼前這座大山,當年抗日英烈獻出不少的年輕生命。日本侵略者也曾為了實現步步為營戰略,還在我們村的大山上設立哨所。每座大山的峰火台以及小時候記得城牆的遺址,從這些可以看出在戰爭中,這裡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從大山溝的狹縫流出的一股清泉,清澈溫潤,甜美爽口,是它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龍灣人,澆地,吃水,建房,洗衣,就連夏天的沖爽,和冬天的劃冰都成了我們小時候的樂園。儘管那時候吃水,父輩們在將近二里的溝里用雙肩挑,比較辛苦,但是他們熱愛生活無怨無悔,以後隨著惠民政策的實施,家家都安裝了自來水,幸福生活漸漸改善。

我們村由於受大山的影響,日照時間比其他村莊短,農作物成熟晚半個月,常聽父親講,糧食顆滿實狀,吃起來,營養高,口感好,用現在的話就是有機成分高。在當今高科技下的生活里,人們普遍對食品安全產生質疑的社會背景下,開發我們的綠色食品是很有啟發的。

我們偉大祖國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傳統村落的傳承和發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接受心靈的洗禮,用崇高的思想去武裝自己,做到知行合一,造福我們的子孫後代,這是一個崇高的思想境界。我們村的三教合一,有著豐富的宗教文化內容,值得有關專家的深究,以及愛好者的探討。雖然我不懂,但我認為揚善除惡永遠是積極思想的主流。順著這條思想,無論在文化領域,思想領域,都會有一個全新的發展。

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再次回到我的家鄉---龍灣觀,重溫往事的美好,再現日新月異的變化。我熱愛這塊熱土,因為她造就了我的成長。【劉保進】

文瑞傳媒與您一起探究!

文瑞傳媒有限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今說家鄉 的精彩文章:

應縣長城守護人常亮等登上黃河電視台《文明守望》舞台
應縣的「捨身崖」,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TAG:談古論今說家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