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川論道 項羽

百川論道 項羽

項羽,原名項籍,字羽,漢族,公元前232年生,屬相蛇,星座約為獅子座,江蘇宿遷人,秦朝末年起義軍領袖,推翻了秦朝統治。「霸王」一詞,專指項羽,以霸道取天下,以王道治天下之意思。

項羽的身高是1.89米,史書上記載項羽目有重瞳。重瞳是一種返祖現象。表現為瞳仁中部的上下粘連,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宛如一個橫卧的「8」字。這種眼神威嚴懾人,不寒而慄。

項羽手中的兵器是虎頭盤龍戟,長2.98米,重129斤,僅戟桿就有碗口般粗細, 項羽為其起名曰「鬼神」。此戟常人需兩人合力才能抬動,然而天生神力的項羽,使用此戟只用單手。

項羽跨騎踏雪烏騅馬,身披烏金黑鎧甲,外罩虎皮紅戰袍。他身材健美,肌肉發達,能力舉千斤鼎,氣壓萬人敵。古人贊其曰:「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項羽是我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有詩讚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和他有關的成語故事也有很多。

成語之一:取而代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經過江蘇蘇州時,22歲的項羽前往觀看。當他看到秦始皇的車馬儀仗,浩浩蕩蕩,威風凜凜時,項羽不禁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

叔父項梁聽了,不禁大吃一驚,急忙伸手去捂住項羽的嘴,小聲責備他:「別亂說,你不怕全家族都要殺頭嗎!」但是,項梁卻也暗暗讚賞,他這個侄子的膽識。

成語之二:先發制人。公元前209年,陳勝起義後,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素來敬重項梁,想強強聯合。項梁厭其品行。藉機吩咐項羽準備好寶劍,伺機殺死殷通。

叔侄倆一前一後走進廳堂。殷通見項羽進來,剛站起身,想要接見項羽。說時遲,那時快,項羽拔出寶劍直刺殷通,隨即砍下他的腦袋。而後,收集了他的部下八千人,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

成語之三:破釜沉舟。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河北省邢台巨鹿縣,項羽率兵前往解救。《史記》記載:「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項羽切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秦軍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逼使章邯投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戰,項羽以起義軍6萬人打敗秦軍20萬人。

成語之四: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推翻後,項羽在陝西省臨潼附近的鴻門設宴,招待漢高祖劉邦。在宴會上,范增幾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但項羽不忍心下手,而不予理會。

於是,范增便讓項莊以舞劍助興為名,想藉機刺殺劉邦。張良看到形勢緊迫,召來劉邦的保鏢樊噲。樊噲帶劍擁盾進入宴會廳,指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噲的氣勢所折服,劉邦藉機脫離險境。

成語五:沐猴而冠。公元前206年,項羽帶領40萬大軍攻入秦朝的首都咸陽,殺了已經投降的秦三世子嬰,燒了秦朝富麗堂皇的阿房宮,搜颳了城中金銀財寶,準備東歸江蘇徐州。

韓生勸項羽定都關中,項羽卻說:「富不歸鄉,如錦衣夜行,無人知也!」韓生私下說:「真是猴子戴帽子,鄉巴佬充大人物!」項羽聽後,把韓生放進大鍋里給煮了。項羽定都江蘇徐州,為西楚霸王。

成語六:四面楚歌。公元前202年,項羽的十萬楚軍,在安徽靈壁南面的垓下,被劉邦的軍隊圍得水泄不通。劉邦用計,讓漢軍在四面唱起了悲涼凄慘的楚歌。項羽大驚,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佔領了楚地。

項羽飛身上馬,帶領八百騎突圍南去,一陣廝殺,僅剩28人。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遂橫劍自刎而死,年僅31歲。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玉出昆岡。」直譯為白玉出在崑崙岡。孔子說:「君子德比如玉」自古以來,玉就是君子品德的象徵,有人說,項羽的行為,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事實真的如此嗎?《禮記·聘義》記載,子貢問孔子,世上的人為什麼都以玉為貴,以石為賤呢?是因為玉太少、石太多的緣故嗎?孔子回答說,不完全是這樣,因為玉有十一種君子之德。」

玉的溫潤光澤,就是仁;玉的斷折方正而不傷人,就是義;玉的沉重欲墜,就是禮;玉的緻密堅實,就是智;玉的色彩四溢,就是信;玉的瑕不掩瑜,就是忠;玉的敲擊聲,清越悠長,就是樂。

玉的氣勢如虹,就是天;玉的身在山川,就是地;世人都以玉為貴,就是道;玉製品用於禮儀,就是德。正如《詩經》所言:「 言念君子, 溫其如玉, 故君子貴之也。」

意思就是說,談論君子,溫文爾雅像玉那樣,這才是君子貴重的品德呀。對比以上的玉有十一德,再來看一下項羽的烏江自刎,您是否有了新的感慨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字文書法 的精彩文章:

浮生暫寄夢中夢
燈殘風雨送芭蕉

TAG:千字文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