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家庭片導演拍懸疑片,看得人精神分裂!

家庭片導演拍懸疑片,看得人精神分裂!


今天安利的這部電影去年與《水形物語》《三塊廣告牌》以及《嘉年華》等一系列優秀電影一起角逐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電影的導演是近幾年日本最出名的電影節導演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導演最近幾年也是非常的高產,從《如父如子》到《海街日記》到《比海更深》再到這部這部,




幾乎每年都可以在戛納或威尼斯電影節上看到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




《第三度嫌疑人》






《第三度嫌疑人》的片名原名叫《第三度殺人》由於內地引進的時候可能是覺得片名不太合適吧,就改為了《第三度嫌疑人》。





在城市的河岸邊,夜色的掩護下,三隅高司(役所廣司 飾)殺死了自己供職工廠的老闆。




從背後敲碎了他的腦袋後,三隅搶了他的錢包,在屍體上淋了汽油,一把大火送他歸天。







三隅很快就被逮捕,搶劫殺人在日本可是很重的罪,他即將面臨死刑的宣判。

此時,辯護律師重盛朋章(福山雅治 飾)和他的團隊介入了這起兇案,按照義務給三隅辯護。




他們發現,有一點妨礙了定罪:三隅每一次的招供都不一樣。一會說殺人的想法是喝完酒之後才有的,上一次又說是很久之前就想殺他了。如此前後不一致的證詞,一共出現了4-5次。

然而這只是三隅作為「第二度殺人」的登場

調查過程中,重盛還發現了三隅更久之前的案底:30年前,他就殺過一次人,當時也是這種一遍又一遍修改證詞的行為,最終把動機辯成了仇殺,避開了死刑。

這是三隅高司的「第一度殺人」。

最終他只被判了30年,幫助他減刑的,正是自己的父親——大法官重盛彰久。於是,

重盛決定效仿父親的辯護策略——「法律策略就是真理」

,將搶劫殺人辯為因開除產生的仇殺。






可就在這個時候,殺人案又在三隅的新證詞下,誕生了另一個版本:是社長夫人買兇殺人,付錢給三隅讓他殺死了社長。




而社長女兒的出場,則徹底改變了這場犯罪的動機和走向。


三隅高司的「第三度嫌殺人」,正在拉開他的可怕序幕。




 


《第三度嫌疑人》是是枝裕和導演首度嘗試懸疑題材的電影,沒想到一試水就拿下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配角等7項大獎。

相較於日本國內的高評價,中國的粉絲們就不怎麼買這筆賬,紛紛給出了一般的評價:

「是枝裕和靠著這部片子走下神壇。」

「導演完全抓不住懸疑片的節奏,以為含糊其辭就能把人性探討高級了?」


我們印象中的是枝裕和是什麼樣子?



是《海街日記》中四姐妹穿著舒適的和服,在日式庭院里嬉戲打鬧、放煙花的樣子:




是《無人知曉》中,柳樂優彌在母親離家出走後,帶著三個「黑戶」弟妹艱難維生的堅毅背影;




是《如父如子》中,完全沒有關聯的兩家人因為抱錯孩子而產生交匯,最後站在鏡頭前和睦微笑的幸福模樣。





 這些豆瓣8.5分以上的佳片,讓我們對是枝裕和定了性——

他就該拍家庭倫理片,對生活細節爐火純青的觀察、對世界色澤去蕪存菁的獨到理解,都形成了他剋制、乾淨、緩慢、舒服的影像風格。





可現年56歲的是枝裕和,已經在這個領域做到了相當的成就,難道我們不能接受他做一些前所未有的嘗試嗎?

再來看看這種輕柔的風格,放在需要劇情推進十分迅猛的懸疑片中,雖然顯得有一些所謂的「含糊」,但在這種特有的日本電影中的司法與人情的探討中,還是提煉出了一些振聾發聵的關於社會的反思。

比如日本殺人罪的判定,居然是以有無涉及錢財作為重要依據。

只要是牽扯到錢的問題,就會從重處理,但仇殺卻可以解釋為「有不得已的理由讓人產生殺意」,從輕判罰。都是殺人,卻因為動機的一點不同,影響了最終判決的走向,

法律真是不可思議的東西。





在三隅修改了證詞後,打亂了重盛的庭審戰術,他雖然為三隅口中的事實再次動搖,但依舊選擇維持更能贏得最終勝利的庭審策略。




大法官在得知情況後,只用一個眼神就對雙方表達了案件推倒重來在程序上的複雜性,為了不讓案件逾越庭審期限影響自己的法庭評價,做出了在此基礎上繼續審判的決議。



正如廣瀨鈴飾演的社長女兒說的那樣:

「這裡誰也不說實話。」





在這種推諉塞責之中,每個人都對真相漠然視之,也正因如此,永不浮出水面的真相才會被殺人犯大加利用,成為審問人性的重要「容器」。




電影所帶給觀眾的另一個終極問題是對人與宿命的探討,每個人在出身的那一刻起你一生的命運是否便已經被決定了?如果每個人都是容器的話,那麼這容器裡面裝的究竟是什麼?




片中最大的一個亮點,當然是飾演殺人犯三隅高司的日本著名演員役所廣司。





他這個殺人犯,演的相當高級,那種若即若離的掌控感,讓劇情能在各種推倒重建之中不顯得無力和狗血。




豆瓣上有一個詞形容得很絕,叫做

「曖昧性」

。具體來說,他就像是生活中溫文爾雅的老大叔,你根本不會聯想到他有兇殘殺人的一面。







巧的是,劇本也在不停配合觀眾這種猶疑的情緒,他作為殺人犯的面目也開始模糊起來。




在承認殺人時,臉上淡然自若的表情,顛覆了我們對於「內疚」這一詞的理解。在被質疑是否是故意被抓住時,三隅的臉上露出了一絲「被你猜到了」的表情,隨後又施展了「你被耍了」的微笑。




最後這個超級經典的疊影鏡頭,幾乎把這種曖昧性演繹到了極致。





  
但影片探討了是否存在與之相對的另一種人——

沒有被生下來才好的人。

他們被塵世所庇佑,為所欲為,作惡多端,難道不需要「天生殺人狂」一般的存在去制裁他們?





這可以說才是三隅高司「第三度嫌疑人」真正粉墨登場的時刻,他把自己作為「容器」,以一起命案作為入口,讓所有人進入其中尋找答案——

我到底是天生殺人狂,還是沒有被生下來才好的人,亦或是純粹的審判者?

是枝裕和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


畢竟關乎生活的真相,本身就是未必可知的







-END-



在聊天對話框回復『

第三度嫌疑人

』獲取觀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搬磚小劇務 的精彩文章:

圖解 | 催淚瓦斯來襲!請自帶板凳紙巾礦泉水!

TAG:搬磚小劇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