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Fintech也拼爹,背靠高盛的Marcus將是銀行+金融科技未來模式嗎

Fintech也拼爹,背靠高盛的Marcus將是銀行+金融科技未來模式嗎

高盛的Marcus(馬庫斯)成立不到兩年,但已經顯示出強大的銀行+金融科技戰略的潛力。他們使用開放式銀行業務API和對金融科技初創公司的積極收購,正在構建更好的數字銀行客戶體驗。

金融品牌聯合出版人兼數字銀行報告所有人、發行人Jim Marous問到:這是未來模式的銀行嗎?

也許讀者會發笑,如果要「拼爹」,沒幾家Fintech能拼過Marcus的高盛。但是,根據畢馬威2017年金融科技百強榜單,前10強分別是螞蟻金服、眾安保險、趣店(在線借貸)、Oscar(保險)、Avant(在線借貸)、陸金所、 Kreditech(數字銀行)、Atom Bank(數字銀行)、京東金融、Kabbage(在線借貸)。Marcus在哪裡?

2016年10月,高盛推出了一項消費貸款業務,專註於尋求信用卡貸款(重新貸款信用卡債務)的客戶。品牌是Marcus,以創始人Marcus Goldman命名。這家以前被稱為只針對超富裕企業(對於財富管理的最低投資為1000萬美元)的公司,今天的客戶可以以低至1美元的價格開設Marcus儲蓄賬戶。

首席執行官Lloyd Blankfein表示:「Marcus正在從單一產品發展到多產品業務,我相信這將在未來幾年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底線是,Marcus希望為大眾提供一個消費者友好的數字金融服務。

其目標是迅速成為存款和貸款的主要玩家,而無需聘請出納員或建立物理分行。其產品清晰地說明了其試圖建立的差異化。

個人貸款

永遠免費。

在整個貸款期限內固定利率。

能夠選擇每月付款日期和其他選項。

專業貸款專家提供實時的個性化支持。

在線儲蓄賬戶

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利率。

沒有交易費用。

FDIC(存款保險)保證達到法律允許的最大限度。

專業儲蓄專家提供實時的個性化支持。

顯然,有一棵很好的大樹,Marcus 當然好乘涼。總體上,就增長潛力而言,高盛的資產負債表將幫助Marcus 能夠根據需要快速(或緩慢地)增長。

美國最大的金融科技收購者

自從Marcus成立以來,高盛一直是金融科技創業公司中最活躍的收購者之一,收購了37家公司。他們最近的許多投資都集中在貸款和POS上,並增加了Nav(專註小微企業信用評分體系的Fintech公司),Better Mortgage(美國住房抵押借貸平台)和Neyber(英國消費貸款機構,專註理財服務)。2017年底,Marcus的貸款超過23億美元,存款達170億美元。

作為Marcus計劃成為大眾市場數字消費銀行的補充證據,高盛正在進行最終談判,收購由Michael Dell的兄弟Adam Dell創立的智能理財公司Clarity Money。它利用人工智慧幫助消費者通過取消或降低賬單、尋找更好的信用卡或創建儲蓄賬戶來做出更好的財務決策。

Marcus已經收購了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的信用卡初創公司Final,該公司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張信用卡,其中包含旨在防止欺詐和盜竊的數字功能。Final可以生成特定的每個消費者 - 商家關係的獨特虛擬卡,發送數字收據以允許消費者監控消費。

通過Final,高盛增加了工程師和產品經理,同時積累了從零開始構建消費金融產品的經驗。Marcus首席商務官Omer Ismail提供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渴望找到經驗豐富的人才團隊,他們需要有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金融服務經驗。」

為了在緊急需要時為貸款提供資金,Marcus已與財務和稅務管理軟體製造商Intuit Inc.合作向其客戶提供貸款。憑藉其廣泛的數據和易於使用的服務,Intuit將能夠根據用戶的具體需求向其用戶推薦Marcus產品。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據推測該部門可能也會開始為蘋果的iPhone提供POS融資。購買1000美元iPhone X的消費者可以從高盛獲得貸款,而不是向通常具有高利率的信用卡收取貸款。

通過將小額POS貸款無縫集成到商戶合作夥伴的結帳體驗中,購物者轉換為借款人變得容易得多。該業務潛力巨大,非常適合以數字業務為重點,降低運營成本的銀行機構。

Marcus貸款的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它完全可以自定義。與傳統的貸款條件(12個月,18個月,2年或4年)相反,借款人可以根據每個月能夠支付的金額設置條款。這可能會導致8個月,14個月或40個月的貸款。借款人還可以設置和更改其每月的支付日期以適應其工資表計劃。也沒有創建或預付費用。

相信許多其他金融科技收購正在進行中。

銀行平台之路

被視為科技公司而不是銀行,原因在於Marcus / Goldman採取平台方式建設他們的數字銀行。「我們的競爭對手一般都是在深度垂直的孤島中構建的,我們有不同的架構:這些淺層的孤島建立在軟體、技術基礎設施、網路安全、企業平台和越來越多的客戶端平台之上。」工程師Marty Chavez,以及從首席信息官變成首席財務官的Goldman Sachs說道。

與傳統銀行不同的是,Marcus不希望客戶有破碎或孤立的觀點。「隨著我們不斷拓寬和增加幾款產品,我們希望有一種很好的用戶體驗,」Marcus高管表示。

Marcus正在重新設計整個公司的API,其中三分之一的高盛員工是工程師。該公司正在聘請移動開發人員來創建其全數字零售銀行,並打算在未來提供原生移動應用程序。

圍繞API設計和建設數字銀行並不意味著忽視人的參與。舉例來說,所有向Marcus的借款都由貸款專家處理。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高盛發現客戶傾向於與人力顧問交談,而不是向機器人顧問提出借款和儲蓄問題。因此,所有Marcus電話均由貸款或存款專家回答,以改善客戶體驗。

談到機器人顧問,高盛正在考慮今年推出數字財富管理平台。利用計算機演算法以極低的費用購買和出售股票和債券,Marcus可能會補充人工方面的建議,類似於已經存在的存款和貸款業務。

未來發展的跳板

高盛與Marcus品牌的主要優勢之一是企業名稱(尚未與Marcus品牌合作,但肯定與高盛品牌合作)。這是小型創業公司需要尋找合作夥伴的主要原因之一。當被問及Marcus品牌認知度時,高盛高管表示,「這不僅僅是Marcus。這是高盛的Marcus。消費者對品牌有很高的認知度,並希望與高盛合作。...我們正在創造一種與母品牌相關的用戶體驗。」

與傳統的金融科技公司相比,Marcus在市場上有另一個很大的優勢。凱捷金融服務市場情報全球主管Bill Sullivan表示:「肯定會有一些金融科技公司能夠獨自前行,但也有很多人認為他們沒有合作關係就無法取得成功。當我們考慮金融科技公司面臨的一些挑戰時,其中之一就包括規模和分銷,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實現,」他補充道。Marcus先天具有這種優勢。

大多數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做不到足夠的市場營銷。例如,高盛去年為Marcus發送了1.78億張直郵,並在NFL季後賽期間購買了電視廣告。有時候,Marcus在Facebook上的在線營銷一直很大,包括重定向作為數字戰略的一部分。

IWCO Direct暗示Marcus使用直郵是出於以下四個原因:

消費者信任直郵。

直郵有「個人觸覺」,但在屏幕上無法感覺到。

直郵可以高度個性化。

直郵有保質期。

雖然Marcus不提供傳統的支票和取現服務,但考慮到大部分消費者正在採取無現金方式,採用像Venmo和Zelle這樣的P2P支付選項,這就不是劣勢。

高盛預計,到2020年,其新的消費銀行業務每年可實現10億美元的收入。這僅是高盛整體收入的一小部分,但新的服務組合,以及消費者為了財務需要,越來越多地轉向數字渠道,這些意味著Marcus可以成為未來數字銀行的典範。

鏈接一:高盛核心業務

全球十大投行之一的高盛,已經近150歲了。高盛專註的主要領域有投資銀行、股票、投資管理、投資和貸款、FICC客戶執行。下圖是高盛不同板塊在2017年上半年的凈收入比例。

鏈接二:高盛的投資

高盛已成為全球私營科技公司最活躍的投資者之一。資料顯示,其技術投資主要來自於公司內部的幾個不同的團體,包括:

GS增長——高盛將增長階段的投資投入軟體、技術支持的商業服務,以及在其商業銀行業務部門內的2500萬美元以上的醫療IT公司。

高盛投資合作夥伴——GSIP的風險投資和增長股權集團已投資於全球許多面向消費者或B2B2C的科技公司,包括Uber、Facebook、Pinterest、Spotify、thredUP、foodpanda、GoEuro和Compass。2011年12月,在優步(Uber)的B輪首輪融資中,高盛是聯合牽頭的投資者,當時這家叫車服務公司獲得了3.16億美元的估值。

高盛私人資本投資——在高盛的特殊情況集團(special situations group)內,高盛私人資本為增長和中等市場公司提供了「長期資本」,「以普通、優先和結構性股權的形式,以每股20 - 1.5億美元的價格投資」。高盛最近向英國消費貸款機構Neyber提供的1.53億美元債務和股權融資,是由其私人資本部門完成的。

主要戰略投資——高盛對Fintech、企業和/或市場基礎設施公司進行長期戰略投資,計劃在這些公司內部使用該技術,或發展業務關係。這包括對場外衍生品交易系統供應商Droit Fintech的投資。

貸款——高盛還為包括Dropbox、Stripe、MediaMath等科技公司在內的科技公司提供信貸額度,以及包括Nubank、Fundation在內的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在其IPO之前的OnDeck Capital。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當我們說金融科技智能金融,銀行卻在說信息科技智慧銀行之二

TAG:數字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