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高棉帝國篡位者建造「天上的聖殿」,曾經是國家的中心,象徵著世俗和神聖力量的聯合

高棉帝國篡位者建造「天上的聖殿」,曾經是國家的中心,象徵著世俗和神聖力量的聯合

吳哥窟(Angkor Wat)建於公元1113年至1150年間,佔地約200公頃,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宗教紀念碑之一。它的名字是「廟城」的意思。它原本是為印度教主教毗瑟挐(Vishnu)專門建造的,十四世紀它被轉為佛教寺廟。本就充滿藝術品的寺廟又添進了佛像。後來,它變成了軍事要塞。今天,它是科學家們在努力保護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

該廟宇中有個中央塔,高65米,周圍有四座小塔,還有圍牆,其布局再現了須彌山的形象。傳說在印度教神話中,須彌山是比喜馬拉雅山更遠的山,是神聚居的地方。這個寺廟建在吳哥城(位於今柬埔寨),曾經是高棉帝國的首都。這個城市有幾百座寺廟。人口可能已經超過100萬人。毫無疑問,在工業革命之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機載激光掃描(LIDAR)的研究顯示,吳哥城中心可以容納500000人居住,周邊開闊地帶可以居住更多的人。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迷失」的城市名叫mahendraparvata,位於吳哥窟北約40公里。吳哥窟周圍被200米寬的護城河環繞著,周長5公里。這條護城河有4米深,它有助於穩定廟宇的地基,預防止地下水水位升高、下降的影響。

吳哥窟的正門朝西,這個方向與毗瑟挐神有關,要進入它得先穿過一條石堤,石堤兩旁有石獅守護。最近,考古學家在西大門發現了由砂岩和紅土構成的八座塔的遺迹。這些塔可能是在吳哥窟完全建成之前使用的神龕的遺迹。寺廟的東邊是第二個比較現代的入口。

廟的中心是中央塔,進入它得通過陡峭的樓梯,在頂部是毗瑟挐的雕像。這座塔曾經象徵著國家的中心,象徵著世俗和神聖的力量的聯合。研究人員埃利諾在其書中寫道:「吳哥窟是高棉帝國天上的聖殿」(阿布維爾出版社,2002)。在那裡毗瑟挐和國王一起統治著高棉人民。」

研究人員還在中央塔發現了隱藏的繪畫。塔中有個房間畫著當時的各色樂器,有各種鑼、木琴等打擊樂器,還有管樂器。在同一個房間里,還有一幅令人難以理解的複雜的圖畫,畫中人們騎行穿過兩座建築物,有人認為那兩座建築物可能是寺廟。這兩幅畫是自2010年以來,人們在吳哥窟發現的200幅油畫中的兩幅。

結構,其中包含各種螺旋圖案。它可能存在於十二世紀中後期葉的一個短暫時期。考古學家目前還不確定它是用來做什麼的,而且有可能是個未完成的結構。考古學家用激光雷達還發現了居住在吳哥窟附近的為寺廟服務的工人的房屋等殘骸。

吳哥窟的建造者是一個名叫蘇耶跋摩二世的國王,他是一個篡位者,十幾歲時殺害了自己的叔叔才得到權位。他崇拜毗瑟挐神,並為其建造了神廟。(感謝閱讀,請關注企鵝號「掃盲小分隊」,為您天天呈送有趣的人文、科學資訊與知識!&財商高的同學會看出不一樣的價值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掃盲小分隊 的精彩文章:

由於珊瑚礁受損,到2100年海浪將比現在高出兩倍多!預防城市被淹的超簡單方法
無限能量馬上到?科學家用桌面激光器製造微型核聚變反應,可應用能源、成像等領域

TAG:掃盲小分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