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下一個十年 金誠財富如何繼續引領行業發展?

下一個十年 金誠財富如何繼續引領行業發展?

自2008年起至今,國內財富管理市場經歷了從興起到快速發展的第一個十年。這十年里,不斷有新的財富管理機構湧現,也有一些曾經名噪一時的財富管理機構,無聲地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當然,也有一些財富管理機構,比如金誠財富等,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持續引領行業的整體發展。

對於絕大多數行業來講,都會經歷從野蠻生長到理性成長的一個過程,財富管理行業也不例外。在金融環境的變遷下,從早期代銷信託產品,到轉型銷售私募基金,再向資產管理轉型……財富管理機構似乎總在變局中謀求新突破。

2018年開年,一場「監管風暴」席捲百萬億元規模的資管行業,更是將未來如何配置資產的問題擺在了各家財富管理機構面前。經過優勝劣汰的洗禮,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行業也正在逐漸進入規範發展的新時代。

財富管理機構的興起

2008年,對於很多金融從業者而言是一個迷茫的時期。外部的經濟危機導致國內唱空的論調持續蔓延。不過這種消極的市場情緒,很快就被隨之而來的「4萬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沖得煙消雲散。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三個年輕人在浙江杭州成立了一家名叫「金誠財富」,定位於財富管理機構的公司。當時他們或許並沒有料到,金誠財富在短短几年時間內就取得如此迅速的發展,從原始積累到快速擴張,再到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彼時,「信託」是個時髦詞語,杭州還沒有幾家專業做財富管理的公司,人們更熱衷於把錢存進銀行,金誠財富想要客戶投資信託產品的難度可想而知。甚至就連每周的路演宣講也經常會遇到無人喝彩的尷尬情景。

實際上,早期成立的財富管理機構往往都曾面臨這樣的窘境。究其根本,商業模式單一是主要原因:產品端,大多是信託公司產品;銷售端,僱傭理財師來銷售產品;自己則從中抽取點差。不過,也正是依託於信託行業,財富管理行業才能夠迅速興起。

2007年3月,信託行業「新兩規」正式實行,與之對應的是,源源不斷的融資需求被包裝成了信託產品。僅5年的時間,信託資產從3000多億元增漲到了4萬多億元。

那段時間,信託公司的項目經理甚至不用出去主動承攬項目,就有很多政府平台、房地產公司主動找上門來,要求融資合作。作為信託產品銷售的有效補充,第一批財富管理公司便在這種野蠻生長的氛圍中,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行業謀求轉型

從2013年開始,監管部門對於信託行業的政策開始收緊,這使得信託公司項目量減少,進而導致財富管理公司產品端供給嚴重不足。更為收緊的消息是,2014年5月,銀監會發文,明令禁止信託公司委託非金融機構推介信託計劃。財富管理機構原有的代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那一波的政策風險來襲,對一些依附於信託公司生存的財富管理機構來說,可謂是滅頂之災。」業內人士介紹,那段時間財富管理機構相當難熬,規模較小的,不得不面臨倒閉的風險,規模較大的,面臨的則是轉型壓力。

據了解,自禁令出台後,部分相對規範的財富管理公司便停止銷售信託產品,轉而代銷基金子公司和券商發行的資管產品等類固定收益品種。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眾多財富管理公司的轉型之路逐漸陷入了瓶頸。

不過,業內也不乏較早看到這類隱患、順利轉身的公司。金誠財富在成立之初也做產品代銷業務。區別於其他財富管理機構的是,金誠財富銷售的80%產品都是自主研發產品,在產品選擇和設計上,著眼於政府基建類產品。這正是金誠財富核心競爭力所在。

作為浙江省第1家拿到基金銷售牌照的企業,金誠財富目前已經是一家綜合性金融服務機構,旗下擁有一家基金銷售公司和六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這些金融資質牌照的獲取,使得金誠財富將產品發行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業內人士認為,財富管理機構如果只做代銷,產品端難以形成差異,很難在激烈的財富管理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若要具有自己的特色,毫無疑問需要擴展資產管理能力。而自主管理資產方面,財富管理機構就可以設立子公司申請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獲取投資資格;代銷牌照方面,可以通過收購獲得基金銷售、保險經紀牌照,也可以入股公募基金、參與基金子公司設立等。

監管加強 財富行業進入規範發展期

2018年,是財富管理機構從興起到快速發展的第十年,也被人稱為「資管新元年」。隨著資管新規的通過,百萬億元規模的資管行業已經進入規範發展的新時代,一些長期存在的行業頑疾,如剛性兌付,期限錯配,監管套利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也正在被逐漸打破。由此,財富管理行業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業內人士認為,財富管理行業應該通過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風險收益匹配的理財產品,為居民和企業實現財富保值增值提供服務;財富管理行業應該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發展最需要的領域。

以金誠財富為例,其核心產品是依託其母公司金誠集團在做的特色小鎮、PPP項目而設定,在最大程度上對接實體經濟,使得客戶能夠長期跑贏通脹,取得資產增值。

當前,資產端和財富端的不匹配,是限制財富管理機構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能持續穩定地提供優質資產,是始終困擾財富管理機構的大命題,誰能解決好這一矛盾,誰就能在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中搶佔先機。

與之相對應的,整個財富管理行業都在嘗試將商業模式升級——有的機構選擇留在原地,繼續做大原有的類固收產品銷售;有的開始向行業上游拓展;還有的則組建資產管理公司。

可以預見,規模效應、投研能力、客群基礎等核心競爭能力薄弱的中小機構會逐漸轉型退出或被淘汰,強者恆強,行業會進一步分化。而諸如金誠財富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財富管理機構,也必將開啟未來十年財富管理行業全新格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極數碼 的精彩文章:

大小姐喊話中路殺神 疑似雙雙代言努比亞紅魔遊戲手機
TCI訂購50輛特斯拉Semi電動半卡車:15萬美元起售

TAG:天極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