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五位明軍將領,清廷無法招降,最後一位是努爾哈赤的剋星

這五位明軍將領,清廷無法招降,最後一位是努爾哈赤的剋星

皇太極時期,清軍五次入寇中原,前鋒居然直抵黃河沿岸,深入山東境內,而明軍卻絲毫不敢抵抗,簡直是得了「恐清」症。如此一來,諸如李永芳、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洪承疇明將等紛紛向清軍投降,做了貳臣。但是,明軍也不乏勇猛善戰且意志堅定之名將,他們拒絕清廷的高官厚祿,成為抗清的中流砥柱,第三位差點活捉皇太極,第二位擊敗清朝兩位親王,第一位實在太厲害了。

第五位、鄭成功。1645年,清軍攻破南京後乘勝向福建進軍,此時意志不堅定的隆武朝將領鄭芝龍率隊北上降清,但其子鄭成功不願追隨,而是帶領部眾出走廈門、金門,繼續抗清。經過幾年的積蓄,鄭成功在東南沿海建立起一支十分強大的武裝力量,尤其是水師部隊,堪稱當時東亞第一艦隊。1652年,鄭成功指揮水師在漳州海面擊敗清軍,焚毀船隻幾十艘;1653年,鄭成功引誘清朝名將金礪出海決戰,大破之,取得海澄戰役的勝利。此時,清朝向鄭成功拋出了誘餌,許諾給他漳州、泉州、廈門、潮州等地,並授予官至,但鄭成功不為所動,直接拒絕。1658年,鄭成功率領艦隊大舉北伐,接連攻克鎮江、瓜洲,兵鋒直抵南京,可惜各路抗清力量配合不得力,攻取南京之役失利了!

第四位、史可法。崇禎帝在煤山上吊自殺後,由於太子下落不明,明朝宗室為了皇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甚至差點引起武裝衝突。此時,深孚眾望的史可法聯合馬世英、阮大鉞等在南京擁戴福王朱由崧繼位,是為南明弘光帝,局勢也因此而暫時得以穩定。由於高傑、劉良佐、黃得功、劉澤清等江北四鎮將領之間矛盾重重,且相互不配合,以致清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兵臨揚州城下。面對豫親王多鐸率領的十餘萬清軍,手中僅有一萬兵力的揚州守將史可法絲毫不畏懼,而是組織軍民堅決抵抗。多爾袞、多鐸早已聞知史可法大名,於是便連續寫書信勸其投降,但絲毫不起作用。1645年5月,清軍攻破揚州後,便大肆屠殺,釀成「揚州十日」之慘案。

第三位、曹變蛟。作為崇禎朝第一良將曹文詔的侄子,曹變蛟也是驍勇善戰之輩,從剿滅農民軍到出關參與松錦大戰,曹變蛟均立下赫赫戰功,堪稱名將。崇禎十三年(1640年),正當李自成等農民軍差不多被剿滅乾淨之時,清軍在遼東大舉進犯錦州,守城將領祖大壽連連告急。此時,崇禎下令洪承疇督師薊遼,率領八大總兵,十三萬精銳,出山海關救援錦州。由於崇禎催促作戰,致使洪承疇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略計劃得不到實施,以致作戰失利。為了挽救戰局,曹變蛟組建敢死隊突襲正黃旗大營,差點將皇太極活捉。遺憾的是,由於曹變蛟兵力不多,當清軍大隊來援之時,只能撤退,功歸一簣!松山失守後,洪承疇、曹變蛟均被俘虜,但曹變蛟不願接受投降,以身殉國!

第二位、李定國。1646年,張獻忠在西充戰役中被肅親王豪格擊斃,其手下的兩員大將孫可望、李定國等率殘部退守川滇黔邊境,繼續抗清事業。1649年,李定國被南明永曆皇帝封為西寧王,並讓其統領明軍精銳部隊,主持對清作戰。1652年,李定國在桂林戰役中擊敗清軍定南王孔有德,迫使其自焚而死;不久,李定國出兵北伐,在衡州戰場擊斃清朝敬謹親王尼堪,天下震動。正當李定國著手北上之時,孫可望因嫉妒其軍功而搞內部分裂,李定國被迫退回廣西發展,復明大計就此破滅。永曆皇帝死後,李定國拒絕投向清廷,臨終時對其子說:「任死荒徼,勿降也!」

第一位、袁崇煥。自從努爾哈赤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抗明朝以來,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直到他遇見了袁崇煥。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說袁督師是降清的代表,故意讓皇太極繞道蒙古打到北京,然后里應外合,奪取大明天下,這純屬扯談,不再贅述!瀋陽、遼陽、廣寧失守後,遼東一帶人心惶惶,朝廷大臣也都希望退守山海關。此時,袁崇煥單騎巡視塞外,放下豪言:「給我錢糧,一人足矣守遼東」,何等壯哉!1626年,努爾哈赤率十三萬大軍進犯寧遠,並給守將袁崇煥修書一封,勸其投降,但毫無效果。寧遠戰役打得很精彩,僅有一萬兵力且外援全無的袁崇煥居然將努爾哈赤擊敗了,氣得努而哈赤直言道:「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後來,其子皇太極也被袁督師擊敗,嚇得不敢直接攻擊寧錦防線!

您的關注、轉載、分享、收藏是「縱橫國史」創作的力量,您的評論、交流和指正是「縱橫國史」進步的推力。註:轉載時請註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活得最憋屈的十位皇帝,清朝佔據前四位
沒有吉字營這十員猛將,曾國藩很難戰勝太平軍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