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作為咖啡師,我不會拉花

作為咖啡師,我不會拉花

作為咖啡師,我不會拉花

談及入行原因,「十個咖啡師九個因為拉花」,這麼說一點也不過分吧。

隨著了解的東西越來越多,慢慢會發現拉花只是咖啡美學的表現,有則更好,沒有也不會變糟。

這時,有人就從拉花界脫身而出,追求口感、風味方面的東西去了,比如潛心於手沖精品咖啡,或是杯測、烘焙等領域。「作為咖啡師,我不會拉花」這些夥伴也可以這樣自豪的說。

作為咖啡師,我不會拉花


而那些仍然在堅持著的咖啡師,首先我非常感謝你們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其次,熱情保持這麼久真的不容易,希望你們都能有好的發展。

拉花到底怎麼做才對?

可能很多朋友並沒有考慮過,拉花在出品和比賽中會截然不同。咱們可以從espresso、牛奶、圖形三方面來對二者進行比較:

關於espresso,出品在乎的是味道均衡,而比賽關心的是濃度(支撐性)。而要達到各自的要求,出品的espresso就得參考「金杯準則」,實現幾乎全段萃取來滿足飲用標準;而比賽用espresso,提高濃度的方法就是萃取前中段或者採用相對更細的研磨度

作為咖啡師,我不會拉花

espresso濃度變化曲線(大概就這麼個變化趨勢)

經驗豐富的你,一定會問:那crema難道不重要嗎?當然重要啦,而且在出品和比賽中都很重要,都需要crema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和持久、細膩、均勻的小氣泡。

作為咖啡師,我不會拉花

但是比賽的評分指標是:完成度、對比度、複雜度,因此crema顏色深一些會更好(烘焙度、萃取參數調整都能做到顏色上的改變);而crema的穩定性可以通過適當拼配一定比例的羅布斯塔豆來提高,隨之提高的還有crema的量。

作為咖啡師,我不會拉花

牛奶和espresso類似,也是根據是否要飲用來做改變。在奶泡製作環節,牛奶的發泡量倒是沒有硬性要求,根據實際需要打發就好。差別在於奶溫,出品的追求只有一個——好喝!

作為咖啡師,我不會拉花

細膩的奶泡和一定程度的甜是想要的結果,所以奶溫65℃左右比較合適(乳糖含量最高的狀態);而比賽用的奶溫追求是蛋白質的穩定性(不容易分層的奶泡才方便做組合圖),這就迫使打發溫度不能太高,通常也就45℃左右(這個溫度可調整範圍比較大)。


所以,最好喝和最好看是不會同時存在的。

大家日常出品中,請在保證口感的前提下,儘可能地錦上添花。

作為咖啡師,我不會拉花


那出品和比賽的圖形有什麼差異呢?

出品的奶咖多用單一圖或對流圖(常見的壓紋),一方面是為了儘可能地加快出品速度提升顧客體驗,另一方面是盡量避免高奶溫的弊端「奶泡分層快」出現。

作為咖啡師,我不會拉花

而比賽圖則不太一樣,並不是說比賽不允許用單一圖或對流圖,是這類圖形幾乎不太可能拿高分(當然,壓紋類圖形地超強對稱性,用來調動現場觀眾氣氛還是不錯的)。

作為咖啡師,我不會拉花

現在的比賽越發追求想像力,有意境、有創造性的圖形更佔優勢,而呈現這種圖形最好的方式就是組合圖。

作為咖啡師,我不會拉花

對比完二者的差異性,我們應該學到的是「因材施教」——不同目的採取不同手法。除此之外,出品過程中嘗試組合圖常常失敗也有據可查了吧,不一定是自己手法的問題哦(不用失落,更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

出品過程,不要為了圖形而放棄正確的萃取和恰當的奶溫,責任感就是你與眾不同的地方。

你覺得呢?

我是阿啡,從事推廣咖啡文化工作將近5年,去過雲南/台灣/印尼等咖啡莊園以及義大利德國等咖啡消費城市,愛精品咖啡,想交一樣愛咖啡的朋友。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長期分享交流精品咖啡、拉花與開店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