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漢魏六朝詩選》第二百二十五首《春江花月夜》

《漢魏六朝詩選》第二百二十五首《春江花月夜》

【篇目】

[作品介紹]

[作者介紹]

[注釋]

[譯文]

[賞析一~~賞析四]

【古風泊客一席談】

春江花月夜

【隋詩·楊廣】


其一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其二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

漢水逢游女,湘川值兩妃。

拼音版:

qí yī


其一

mù jiāng píng bú dòng ,chūn huā mǎn zhèng kāi 。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liú bō jiāng yuè qù ,cháo shuǐ dài xīng lái 。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qí èr


其二

yè lù hán huā qì ,chūn tán yàng yuè huī 。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

hàn shuǐ féng yóu nǚ ,xiāng chuān zhí liǎng fēi 。

漢水逢游女,湘川值兩妃。

[作品介紹]

隋煬帝楊廣詩文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亡國之君,多被毀譽。他「好學,善屬文」,並寫得一手好詩。被評價為「詞無淫蕩」,「並存雅體,歸於典制」(《隋書·文學傳序》)。其存詩中樂府顯然是承襲梁陳詩風,較有名的有《春江花月夜》二首。

[作者介紹]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生於大興,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建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大業十四年(618年),驍果軍在江都發動兵變,楊廣被叛軍縊殺。唐朝謚煬皇帝,隋恭帝楊侗謚世祖明皇帝,夏王竇建德謚閔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

[注釋]

(1)暮江:暮色中的江水。春化:春花。春華。滿正開:滿江正在開放。流波:流動的波浪。流水。將:扶助。潮水:海洋及沿海江河中受潮汐影響而定期漲落的水流。帶星:攜帶星星。

(2)夜露:夜間的露水。花氣:花的氣息。花的香氣。春潭:春天的潭水。漾:蕩漾。月暉:明月的光輝。漢水:長江最長支流,發源於陝西南部米倉山,流經陝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漢入長江,全長1532公里。游女:出遊的女子。漢水女神。湘川:湘江。水名。源出廣西省,流入湖南省,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值:正值。正遇。遇到,逢著。兩妃:指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湘江的女神。

[譯文]


其一

暮色中的長江,風平浪靜,水波不興。大江兩岸,鮮花盛開,春意盎然。

忽然風吹波生,水中的月影搖晃不定。潮頭浪花飛濺,與大江中的星光共明。

其二


夜晚的清露凝結在盛開的鮮花上,春天的潭水在皎潔的月光下蕩漾。

在漢水我遇到了美麗的漢水女神,在湘江我恰好碰到了痴情的娥皇與女英。

賞析

壹/

凡讀過詩文的人,幾乎都知曉唐代張若虛寫有名篇《春江花月夜》,但少有人知道隋世祖在張若虛之前早就寫有《春江花月夜》。這詩題原為陳後主(叔寶)所創,是樂府《吳聲歌曲》名,是陳後主所作艷曲之一,原詞早已失傳。隋世祖曾以此題作曲,內容看上去並無新意,其實頗有些剛健的佳句,講究對仗和聲韻和諧,雅味正聲。且看他的《春江花月夜》其一: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從楊廣的《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其詩歌風格是麗而不艷,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風,雅語之氣。從他的現存另一首《夏日臨江》亦可看出此風。

夏潭蔭修竹,高岸坐長楓。

日落滄江靜,雲散遠山空。

鷺飛林外白,蓮開水上紅。

逍遙有餘興,悵望情不終。

這首描寫夏日江邊景觀的五律,中間兩聯不僅工對嚴整,聲韻和諧,而且意境優雅,耐人尋味。尾聯抒發了作者觀景的濃濃興緻及不盡的悵望之情。此詩可謂景美、意正、情濃、味雅,如同沈德潛在《古詩源》中的評價所說:「能作雅正語,比陳後主勝之」。

佚名

賞析

貳/

這是本題現存最早的兩首之一。其後才有唐朝張若虛的同題詩《春江花月夜》。楊廣此首借題生義,一掃艷媚。黃昏遠眺長江岸,暮靄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動」是水波不興。江面平坦寧靜,江邊春花如火,開得滿滿當當。他寫春夜潮生,江水滔滔。「將月去」,「帶星來」將水波激蕩,月星交輝的情景寫得極宏大,於寫景的壯闊中寫出了時間的流逝。寥寥四句詩,將春江花月夜收納其間,繪出一幅江月勝景圖。「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緩緩讀來,如欣賞清秋月夜之畫,風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實,一個「將」字,一個「帶」字,都是比較虛的動詞,不會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穩美感。

如果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與楊廣的《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地看出其描寫春江花月夜景是受到本篇啟示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楊廣這首詩在描繪春江花月夜花開景色這方面,具有開先河之功,起了示範之用。詩中一個「滿」字寫出了花多無隙、簇簇擠擠之狀。而「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這佳句描繪了一個絕妙的江流扶明月,潮水擁星光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啟發了張若虛的靈感,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脫化出:「海上明月」的優美詩句。「潮水」這一意象又啟示張若虛在詩中開拓出一個極為闊大的春江意境。

楊廣的詩風對後代詩人也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他的詩中佳句,常成為後世詩人模仿之,甚至襲用之,如《詩》(本篇見載於《筆麈》,可能原有詩題):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詩中的前3句,就被宋代著名詞家秦觀在名作《滿庭芳》詞中幾乎完全襲用。如其中「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就是襲用的例子。元代著名詞家馬致遠作有一首名詞《天凈沙·秋思》,其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亦是受上述楊廣詩句的影響而化出的。

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隋煬帝集》中云:「陳隋文哀,帝王有作,與眾同波」。南朝至隋,帝王詩中不作王霸之語,而與民間詩人同一風格,確是一種良好的風氣。楊廣詩風功不可沒。隋煬帝雖在生活上是不被後人稱道的帝王,但是在文學上確實正統的詩人。他詩中熱愛揚州風光之情,讚頌揚州美景之功,當書之,當記之!

佚名

賞析

叄/

《春江花月夜》,這個題目太熟悉了,這不是初唐張若虛的名篇么?楊廣這個名字,自然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這不就是著名的暴君和昏君隋煬帝么?這兩者結合在一起,你或許精怪了吧?其實,《春江花月夜》是陳朝已有的樂府吳聲歌曲,並非張若虛的首創。楊廣昏則昏矣,其詩卻頗能為初唐之先聲,亡國之君,多被毀譽,我們暫時忘卻張若虛那首青春的歌唱,也姑且不去想隋末的昏暴統治,而只顧專心來欣賞本詩的闊大精工之妙,再看看作為詩人的楊廣,到底具有何等樣的詩才。

楊廣的《春江花月夜》共有二首,本詩是第一首。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這兩句是說,暮色中的長江,風平浪靜,水波不興;大江兩岸,鮮花盛開,春意盎然。

這是日落後的長江,經過了一天的潮漲潮落,它終於等候到了夜晚休憩的時刻,只見暮靄沉沉,江水浩淼,它平坦寧靜,不想再起伏動蕩了。春天夜晚的溫煦,感染萬物,連長江也像個春夜困慵的少女,伸長了纖長的腰肢,睡得是那樣的溫馴、柔和、安寧。在這波平浪息之時,兩岸的千樹梨花萬樹桃,如今卻也不願讓春夜就這麼冷落下去,都張開了花瓣,吐露出花蕊,散發出花香。春花對春夜多情,春夜也不曾辜負春花的美意。漸漸的,當花兒開到一朵朵飽滿的時分,清逸的花香終於聚匯成了一陣芳香的氛圍,緩緩的拂散了江面上沉沉的夜氣。

「流波將月去,潮水共星來。」這兩句是說,忽然風吹波生,水中的月影搖晃不定;潮頭浪花飛濺,與大江中的星光共明。

披著一身星光月色的長江,在春睡中呼吸到了芳香的氣息,懶懶的動了動久睡的身姿。雖說是漫不經意的一動,可到底是長江在欠伸,頓時便盪起了水波、升起了浪潮。波潮帶動了本來穩穩的鑲嵌在靜靜水面上的星月倒影,只見這些晶光閃爍的倩影忽而隨著水波湧向前方,擠成一個大亮點;忽而這個大亮點又被潮水倒推回來,散成無數道流光。這是一個綺麗而又奇異的幻境、一個開闊而又壯觀的畫面:明月和群星不再高拱在夜空,卻成了流動在水上的精靈,它們從潮水中誕生,在流波中消融;如此來來去去、循環往複、生生不息,長江剛才還是明珠綴袍,轉身已是遍體銀光飛舞了。

如果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與楊廣的《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的看出其描寫「春江花月夜」是受到本篇啟示的。楊廣這首詩在描繪春江花月夜花開景色這方面,具有開先河之功,起了示範作用。詩中一個「滿」字寫出了花朵無隙,簇簇擠擠之狀;而「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這佳句描繪了一個絕妙的「江流扶明月,潮水涌星光」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啟發了張若虛的靈感,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脫化出「海上生明月」的優美詩句,潮水這一景象又啟示了張若虛在詩中開拓出一個極為闊大的春江意境。

從楊廣的《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其詩歌的風格是麗而不艷,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風,雅語之氣。

張溥《漢魏六朝三百家集題辭·隋煬帝集》中云:「陳隋文哀,帝王有作,與眾同波。」南朝至隋,帝王詩中不作王霸之語,而與民間詩人同一風格,確是一種良好的風氣,楊廣的詩風功不可沒。

佚名

賞析

肆/

唐朝有個幸運的傢伙只憑一首詩就擠入著名詩人俱樂部,這個人叫張若虛,那首詩名《春江花月夜》。由於此人此詩太有名,以至於忘了還有一位寫過同題詩的名人,他,自然就是本篇的主人公楊廣。

和「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那樣慨嘆人生易老,一代一代地生息無盡,然而蒼天不老,月圓月缺始終照耀著被長江一浪一浪推送的光陰不同,楊廣的兩首春江花月夜,一首恬靜舒緩,讀之使人忘了身在何處,一首卻略帶香艷,充滿了綺想。其一曰: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楊廣筆下的長江不是「但見長江送流水」,而是平平的不動,就像鋪在那裡的白練。在什麼情況下看水會有這種效果呢?答曰:遠眺。春花滿正開是突出了花開的群體,鏡頭也是遠景。江水悠閑何妨靜,春花無主自盛開,這個場景是否恬靜舒緩呢?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一句把鏡頭拉近,此時楊廣筆下的江水依然不是波濤洶湧大江東去,流波依依不捨送走了明月,月隱星燦,星辰似乎也是隨潮水升上天際。好像有點耳熟,是啊,這句和魏武帝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意境有點相仿,只是少了魏武的霸氣,多了幾分恬靜。在這首詩中,從暮色開始直至送別了月迎來了星,一直堅守在崗位,楊廣真是位性情中人。作者沒有發一句感慨,只是把眼中所看到的景象勾勒了出來,好像他自己也被這樣的景色陶醉了,也許是這樣的景色只需欣賞,不必羅嗦吧。

其二曰:

夜露含花氣,春潭瀁月暉。

漢水逢游女,湘川值兩妃。

這首詩的起筆就有些奇,沒有寫如何看夜景觀月色,先嗅出了露珠中的花香氣息(是不是暗示自己是獵艷高手呢),陶醉了半晌,這才睜開眼睛,哈哈,沒有在江邊,只是「春潭瀁月暉」。風乍起,吹皺一潭春水,意境雖然不錯,可是沒有江啊,這下看你怎麼玩春江花月夜。楊廣寫詩很敬業的哦,說是寫春江花月夜就一定有春、江、花、月、夜。第一首詩中二十個字寫全了五個,這次更狠,十個字寫了四個(春、花、月、夜),獨獨沒有江。月色蕩漾在水波里,人的思緒也隨之起伏(看得時間不要太長,會暈的),這麼美好的夜晚,連空氣中灑滿了大自然賜予的香水,就不要想「應制」詩的事情了,讓思緒隨意飛揚。

漢水逢游女中的游女不是離家出走的女孩,是指漢水女神;湘川值兩妃中兩妃的典故就比較熟了,指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據傳都是堯的女兒,舜死後投湘水殉情。古時還有一種說法,說深潭可通江海(西遊記中那口井不是都通往龍宮嘛),結合前兩句,楊廣的聯想是有一定依據的。意思是說不知道面前的水潭是通往那條江,如果是漢水(發源於陝西,流經陝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漢匯入長江,是長江最大支流),我就有緣碰到漢水女神,如果是湘水,我就有緣碰到娥皇女英。有點綺想但不像紂王要把女媧娘娘弄到宮中去婉轉承歡,詩句中充滿了對「神仙姐姐」的傾慕,有點大理段公子的意味。

還有一個細節注意,「逢」字除了相遇,還有一層迎接、尋找的意思,唐代的詩人王維寫過「主人能愛客,終日有逢迎」的句子,屬於主動語態。但是「值」這個字就只是碰到、遇上,是恰逢其會的感覺。對漢水女神是「逢」,言下之意是會主動去找的,但對娥皇女英姐妹就沒有這麼放肆,是尊重她們殉情的節操還是畏懼他們老公舜帝的威嚴,就不得而知了。

明白這首詩為什麼前面十個字就把春、花、月、夜都寫完了吧,人家要把另外十個字合計50%的筆墨留給美女啊!

佚名

《春江花月夜》 [隋詩·楊廣]


其一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暮色中的長江,風平浪靜,水波不興。大江兩岸,鮮花盛開,春意盎然。

滿正開:滿江正在開放。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忽然風吹波生,水中的月影搖晃不定。潮頭浪花飛濺,與大江中的星光共明。

將:扶助。


其二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

夜晚的清露凝結在盛開的鮮花上,春天的潭水在皎潔的月光下蕩漾。

夜露:夜間的露水。花氣:花的氣息。花的香氣。春潭:春天的潭水。漾:蕩漾。月暉:明月的光輝。

漢水逢游女,湘川值兩妃。

在漢水我遇到了美麗的漢水女神,在湘江我恰好碰到了痴情的娥皇與女英。

游女:出遊的女子。漢水女神。湘川:湘江。值:正值。正遇。遇到,逢著。兩妃:指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湘江的女神。

真的,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知道的作者肯定是唐朝的張若虛,而不是隋朝的隋煬帝楊廣(難為情的,這裡也包括了泊客本人)。

不過,事實的真相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還是脫胎於(至少部分)楊廣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本是樂府的舊題,曾被陳後主所作。


其一「暮江平不動」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暮色中的長江,風平浪靜,水波不興。大江兩岸,鮮花盛開,春意盎然。

遠眺傍晚的長江,風平浪靜,宛若一段綢緞;兩岸的春花全部盛開,正在爭奇鬥豔,好一派春天的長江夜景。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忽然風吹波生,水中的月影搖晃不定。潮頭浪花飛濺,與大江中的星光共明。

這一句對偶句寫得極佳。

春風吹來,波浪驟起,好似要將月亮帶走;潮頭翻湧,又彷彿將星星帶來。

這一句,將月亮以及星星在大江上隨著波浪翻滾起伏,水波蕩漾,寫得極為生動和詩意。


其二「夜露含花氣」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夜晚的清露凝結在盛開的鮮花上,春天的潭水在皎潔的月光下蕩漾。

春天的夜晚,鮮花上的夜露飽含著香氣,而月光在潭水上水波蕩漾。

漢水逢游女,湘川值兩妃。」在漢水我遇到了美麗的漢水女神,在湘江我恰好碰到了痴情的娥皇與女英。

此句引用了兩個典故:

游女,即漢水女神。

漢水女神是中國最早、影響最為深遠的江河女神。漢水女神不僅出現在《詩經》、《楚辭》文化系統之中,也存在於春秋、戰國以來的祭祀文化系統之中。最早出現在《詩經·漢廣》中,原為漢水游女,是以一個樵夫心上人的身份出現的。漢代以來,漢水游女的形象慢慢開始被神化。神化的手段之一,就是漢水游女的典故被反覆地引用,出現在各種典籍中,被各大家、名家反覆地稱頌。漢水女神是對漢水流域有史以來,平民化、女性化、典型化、概括化的結果。從漢水女神身上折射出來的應該是漢水流域平民女性的智慧、品行和作派。

兩妃,即湘江女神,娥皇與女英。

娥皇女英,又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帝堯的兩個女兒,姐妹同嫁帝舜為妻。舜父頑,母囂,弟劣,曾多次欲置舜於死地,終因娥皇女英助之而脫險。舜繼堯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後舜至南方巡視,死於蒼梧。二妃往尋,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淚染青竹,淚盡而死,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漢時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被演變成舜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後世因附會稱二女為"湘夫人"。

楊廣在此,引用兩個典故,恐怕既是將詩文從自然升華到人文,也應是心中對於智慧的漢水女神和忠貞賢惠的湘江女神的嚮往吧?

楊廣的《春江花月夜》不知道是寫於何時。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楊廣的詩文一點兒也不像他的傳世惡名。而是「麗而不艷,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風,雅語之氣。」

楊廣的《春江花月夜》描寫了一幅春天長江的美麗夜景,讚頌了大自然的和諧美麗,更抒發了詩人嚮往美好的心情。

點擊輯期圖標,暢遊古詩文世界。

《古風泊客》第二輯《詩經》

《古風泊客》第三輯《楚辭》

《古風泊客》第四輯《樂府詩集》

《古風泊客》第五輯《古詩十九首》

《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是我國古代詩歌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這一段時間既有采自民間的樂府詩,也有文人創作的五言、七言詩;既有南方清麗婉約的詩歌,也有北方的鏗鏘之聲。本書選錄詩約300首,分為九部分:漢詩、魏詩、晉詩、宋詩、齊詩、梁詩、陳詩、北朝詩、隋詩;分4卷,漢詩一卷,魏晉詩一卷,宋齊詩一卷,梁、陳、北朝、隋詩合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當時各個朝代各詩人的不同風格和內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時期的風格和代表作家,詳加註釋,是讀者了解漢魏六朝詩歌的入門必備之冊,既可以作為專業人士的備用資料,也可以作為文學愛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項籍等

編訂:余冠英

成書時間:1958年

《古風泊客》第六輯《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詩選225

心 ? 養性?品生活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古風泊客 ┃ 也許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賞析微刊

作者簡介: 徐建老師,此處省略無數字…… (作者屬低調之士,囑咐省略簡介)

本文已經過作者授權,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出處:古風泊客(czgfpk)

編輯:雲淡風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漢魏六朝詩選》第二百零六首《哭魯廣達》
《漢魏六朝詩選》第二百二十二首《從軍行》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