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童開講:生命能量-精

如童開講:生命能量-精

「精」是有形的物質,是化生「氣」和「神」的基礎,「精」是身體的根本。

「人」是由天地之間能量交流產生的,可以說「人」是天地之「精」。人類繁衍生生不息,是由男女精血交媾而產生了新的生命。黃帝內經《靈樞·本神》說「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說來自父母的「精」,也就是精子和卵子,它們在結合的一瞬間,新的生命「神」就誕生了。胎兒在母親體內孕育,靠母體的血液滋養,完成身體早期的生長發育,也就是物質基礎的積累,特別是大腦、脊髓的發育,這個階段是化母血為兒精的過程,也是精的積蓄。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嬰兒在出生以後,呼吸空氣,攝入母親精血化生的乳汁,囟門沒有閉,頭顱留有空間供腦髓繼續發育生長。隨著身體的增高,脊髓、骨髓也在不斷地填充,這是精不斷積累的過程。腦髓、骨髓、脊髓都是藏精髓的地方,精髓就是本質的精,它慢慢滲透到各個臟腑器官,五臟每個臟都是藏精的器官,五臟堅固,不漏精,人才能健康長壽。

「精」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先天的元精,是從父母親那裡遺傳下來的,是秉承於父母的,它在整個生命活動中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一個是後天的,後天之精來自兩部分,一是人吃的食物,喝的水,叫水谷精微,二是人呼吸大自然的精氣。古人云:「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所以說.人的腎和脾胃功能的強健,是保養精氣的關鍵。人體後天精氣的攝取對於精氣的生成非常重要,《黃帝內經》強調「得谷者昌,失谷亡」;古人云「高年之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賴飲食以自氣血」。故注意全面均衡營養的飲食,是保證後天養先天的重要手段。《干金方》就說過:「飲食當令節儉,若貪昧傷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享短氣」。怎樣才算「飲食有方」呢?歸納起來,不外乎定時、定量.不偏、不嗜而已。只有在飲食得宜的基礎上,才能考慮藥物滋補的問題。

精的用途基本上有三個方面。第一是養神,第二轉化為津液,第三是繁衍後代。第一養神,神包括人的智慧、情感、記憶等等,也就是我們今天廣義的「精神」。這就是所謂的物質變精神的過程。道家和中醫稱之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精存於腦髓,高高在上,如雨露下降至丹田,蒸騰化氣,通過三焦輸布全身腠理,沿任督脈上濟於心腦養神。如果精髓枯竭,無物可化,或丹田冰冷,無力無能轉化精產生氣,或任督脈不通,氣無法上濟於心腦,都會導致神失所養,輕則智力缺陷,中則黯然神傷,重則神明消滅。第二精轉化為津液,濡養滋潤全身。由三焦溫煦氣化,化骨髓為液先潤骨,骨頭就有彈性。人體的津液,津可以通過飲食補充,而液必須由精化生,包括血液、唾液、精液、白帶、淚液、汗液、膽汁、胰液、胃腸黏液等。傷精之最莫過於遺精、帶下、墮胎、失血。第三精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化生新精繁衍後代。精髓作為物質基礎,在早期積累完成以後,就逐漸流失、消耗,儘管也有填充,總體趨勢是逐漸衰減的,所以一個人的精要節約著用。

根據精的三個用途,養神、轉化為津液、繁衍後代,節約精的辦法就是節慾、存液、養神。出家的人,斷色慾,存精養神,用於開啟智慧。養生的人,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生活中很多人反其道而行,這些人最後都成了病人。轉自:《醫學人文觀察》,2016年06月,第2期

正心正舉核心理念

內觀己心、外察世界,啟迪多元思維;

正心正舉、撥迷見智,開啟自在之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心正舉 的精彩文章:

親近智慧:回歸教育本質,倡導人文教育

TAG:正心正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