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老兵:和年輕戰友說說咱們的「鐵拳頭」

老兵:和年輕戰友說說咱們的「鐵拳頭」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2018年初春,記者來到江蘇省軍區徐州第四離職幹部休養所。一座不起眼的小院門上貼著一副手寫的對聯:「不忘初心續長征 晚年奉獻報黨恩」。兩行字,揭示出主人的老兵身份和赤子情懷。這裡是老八路、原第12集團軍副軍長許克傑的家。

90歲高齡的許老正等著我們,手邊是一沓厚厚的資料。未等許老開口,家人在一旁解釋:「前幾天他參加老區的活動累著了,嗓子現在還啞著。聽說你們要來,昨晚他急著整理資料,兩點多才睡。」

接下來的時間裡,記者一面採訪,一面驚訝於許老多年來心繫紅色基因傳承的盡心竭力。幾乎我們提到的每個問題,他都能找到自己曾經撰寫的相關材料,並一一耐心解釋。嗓音明顯嘶啞無力,但他記憶清晰,許多細節瞭然於心。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2018年2月許克傑在家中。姜 馨攝

和年輕戰友說說咱們的「鐵拳頭」

——訪老八路、原陸軍第12集團軍副軍長許克傑

中國國防報記者 姜馨 解放軍報通訊員 王少亭 張勇

老兵檔案:許克傑,山西省榆次縣人,1928年8月出生,1940年6月入伍,1945年2月入黨,歷任戰士、參謀、團長、師長、副軍長,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987年11月離休。1949年12月被授予甲等戰鬥英雄,1955年8月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勳章、朝鮮二級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獨立功勛榮譽章。2016年7月當選陸軍第一次黨代表大會代表並出席大會。

「狹路相逢勇者勝」永不過時

記者:今年2月,您受邀前往河南省正陽縣參加大別山革命老區春節聯歡活動時,給大家講了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時強渡汝河的故事,您經歷過許多次戰役戰鬥,為什麼特意選擇那場戰鬥?

許克傑:因為在那場戰鬥中,晉冀魯豫野戰軍劉伯承司令員指示我們掩護中原局、野戰軍統帥部和直屬隊強渡汝河的部隊:狹路相逢勇者勝!在前有阻擊後有追兵的生死攸關時刻,我人民子弟兵正是憑藉著這種「當勇者、當勝者」的革命信念和戰鬥精神,敢打硬拼、英勇奮戰,戰勝了十倍於我的敵人,圓滿完成掩護任務。

打仗要攻堅,脫貧也要攻堅。我知道當地正處在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要攻堅,就要有鐵拳頭,就要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勁頭。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的這種傳統、這種精神永遠都不過時,永遠都要發揚。

記者:2016年7月27日,您參加陸軍第一次黨代表大會時,受到習主席親切接見。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老兵,聽說您這些年做了很多心系強軍、助力強軍的事?

許克傑:無論我做多少事,都是為了報答黨和軍隊的恩情。我是個孤兒,自小受苦。12歲那年,八路軍來到我們村,我心一橫,從地主家跑出來,跟著隊伍走了整整3天,感動了部隊領導,把我留下來,我終於成為一名光榮的八路軍游擊隊員。後來,我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參加的戰役戰鬥有近百次。戰爭年代,我很長一段時間擔任參謀工作,了解到許多戰鬥的始末和打法。離休後,我致力於記錄戰鬥經歷、總結戰鬥經驗,希望能為軍隊留下一筆財富。我當年所在的是人稱「王瘋子」王近山的部隊,以「打起仗來不要命」著稱。從1988年到1991年,我參與編纂《一代戰將——回憶王近山》一書,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書名。後來有人跟我說,電視劇《亮劍》的主創人員把這本書翻看了許多遍。書出版後,我的老部隊第12集團軍計劃編寫軍史,邀請我主持這項工作。我帶領編寫組的同志花了4年多時間到全國各地搜集資料、調查史實,忠實記錄了這個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1972年,許克傑在訓練中為戰士做示範。

鐵拳頭不是生來就是鐵的

記者:《一代戰將——回憶王近山》這本書里收錄了您的文章《虎將軍的鐵拳頭》,著重回憶了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王近山鍛造鐵拳頭部隊的故事。這位著名戰將為什麼這麼強調鐵拳頭?鐵拳頭又是怎麼練出來的?

許克傑:解放戰爭時期,王近山司令員曾多次強調:手中有鐵拳頭,才能更有把握地戰勝敵人;沒有鐵拳頭,關鍵時刻不解決問題。無論在政治思想、作戰訓練還是後勤建設方面,他都十分注重鍛造鐵拳頭部隊。

首先是狠抓教育訓練,提高拳頭部隊的政治覺悟和作戰能力。例如1946年,王司令員和縱隊其他首長在全縱隊開展訴苦運動、推廣王克勤同志「思想互助、技術互助、生活互助」的帶兵經驗,廣大指戰員更加堅定了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熱愛人民、仇恨敵人的政治信念,官兵關係更加親密融洽,部隊面貌發生很大變化。在軍事訓練中,縱隊突出了以射擊、投彈、刺殺、爆破、土工作業和小分隊戰術為主的訓練,加強跋山涉水、負重行軍等輔助訓練。拳頭團的官兵在各種惡劣複雜的條件下進行針對性、適應性演練,同時結合作戰任務,廣泛開展軍事民主,有效提高了部隊的技戰術水平。

其次是在實戰中錘鍊拳頭部隊。王司令員常說,鐵拳頭不是生來就是鐵的,是在實戰中培養、鍛鍊出來的。我記得,1946年,在打下上官村後的一天,我跟隨尤太忠旅長去縱隊隊部駐地小韓集開會。會後,王司令員對尤旅長說:「46團是16旅的拳頭,也是縱隊的拳頭。這個團有光榮的傳統和優良的戰鬥作風,特別擅長巷戰、縱深戰鬥,但在突破戰鬥方面還不及49團,今後,要注意在作戰中多給它機會,加強培養。要記住,拳頭部隊是打出來的!」此後,尤太忠旅長十分重視對46團進行突破作戰的訓練和在戰鬥中的鍛煉提高。1947年5月初,在攻克湯陰、活捉匪首孫殿英的攻堅戰鬥中,該團擔負主攻任務,在城東北角連續突擊,勇猛衝殺,打開了突破口,為全殲守敵創造了有利條件。

縱隊的幾個鐵拳頭團在實戰中提高很快,在作戰中都發揮了關鍵作用,充分顯示了鐵拳頭的威力。王司令員也非常善於在指揮作戰時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動用鐵拳頭就要一錘定音。鐵拳頭也都很爭氣,無論哪次戰鬥,官兵都頑強奮戰,以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去奪取勝利,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攻能攻得上,守能守得牢。

王近山司令的做法對我後來的工作影響深遠。1970年我擔任原第12軍36師師長後,集中全力抓備戰訓練,一是抓戰備思想教育;二是重點抓幹部、機關訓練,組建教導隊,自任隊長,組織教學、訓練和考核,言傳身教幫帶,提高幹部的管教能力和作戰指揮水平;三是狠抓野營拉練,強調在運動中按照實戰要求演練走、打、吃、住、藏,嚴格訓練部隊接到命令就能投入戰鬥的能力。

記者:那麼請問在實戰中鍛造鐵拳頭部隊,形成了哪些優良傳統?

許克傑:鐵拳頭部隊在長期戰爭實踐中形成了具有拳頭特色的作戰特點和戰鬥作風。

首先是一聲令下,刀山敢上、火海敢闖、有我無敵,堅決完成戰鬥任務。在鐵拳頭部隊里,無論是團、營、連、排,還是班、組、個人,都能自覺置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黨指向哪裡就打向哪裡,叫攻就攻,叫守就守,叫撤就撤,叫走就走,堅決執行上級指示和命令;無論是打大仗還是打小仗,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無論是阻擊還是穿插,都有那麼一股子勇猛頑強、敢打敢拼的英雄氣概和戰鬥作風。只要一打仗,部隊情緒就特別高漲,3天不打仗,大家就有點坐不住。特別是受領打強敵、打敵王牌部隊的戰鬥任務時,部隊的鬥志更加旺盛,戰前充分準備,個個摩拳擦掌。戰鬥中,指揮員一聲「跟我上」,戰士們就像猛虎下山崗一樣直撲敵人,傷亡再大也不怕,前仆後繼,只要還有一個人,也堅持戰鬥下去;情況再危急,也臨危不懼,百折不撓,上級指揮員倒下了,下級就挺身而出代替指揮,幹部倒下了,黨團員戰士就主動指揮,建制亂了人不散,能重新組織起來繼續戰鬥。

二是善於夜戰近戰、孤膽作戰,敢於短兵相接、刺刀見紅。這是鐵拳頭部隊的拿手好戲,也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進攻戰鬥時,部隊利用夜暗摸上去偷襲,偷襲不成轉為強攻,短兵相接,用手榴彈、刺刀消滅敵人;小分隊利用夜暗和有利地形,緊盯敵人的間隙和接合部,大膽迂迴穿插,像尖刀一樣揳入敵陣,攻其不備直搗敵心臟。在防禦戰鬥中,把敵人放到幾十米內才打,突然開火,一鎚子下去,打得敵人稀巴爛;班組能獨立堅守,堅如磐石,穩如泰山;一個人就是一根釘子,以一當十、以十當百,牢牢地釘在陣地上,讓敵人啃不動、拔不掉,人在陣地在,與陣地共存。

三是靈活機動,密切協同,敢於負責,敢於勝利。鐵拳頭部隊在作戰中善於分析和把握戰役戰鬥的客觀形勢和環境,依據不同的作戰對象、地形和條件,靈活用兵,適時變換戰術,機動殲敵;根據變化了的情況,想方設法採取手段爭取和保持主動,創機殲敵;主動與友鄰密切協同,配合作戰,在不違背上級總的作戰意圖情況下抓住有利戰機,該出擊的出擊,該增援的增援,適時擴大戰果。年輕戰友們應該記住,鐵拳頭不僅要勇猛,更要有智慧。

和平時期更要攥緊鐵拳頭

記者:習主席在視察中部戰區陸軍某師時強調: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您可否就習主席的重要指示,跟年輕官兵談談自己的體會?

許克傑:這番話是習主席在反映該師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激戰松骨峰情況的展板前所說的。我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打出了國威、軍威,震撼了世界。說到這場戰爭,不能不提上甘嶺戰役。當時我擔任12軍34師偵察科長,根據回憶和收集的資料,我講講其中的一次戰鬥。

那是1952年11月2日早晨,敵對我597.9高地展開猛烈攻擊,先以10萬發炮彈的密集火力向我猛轟,同時出動飛機百餘架次,輪番狂轟濫炸2小時之久,我陣地地面工事基本被毀。10時起,敵地面部隊向我發起多路、多波次猛攻,我高地上91團8連英勇頑強、機智靈活地與敵激戰。當敵人火力襲擊、步兵開始向我軍陣地接近時,我以少數觀察人員監視敵人行動,將主力隱蔽在坑道內,呼喚炮火對敵實施炮擊。當敵人火力延伸、步兵準備發起衝擊時,我除以強大炮火殺傷進攻之敵外,另以一部兵力躍出坑道,利用彈坑、岩縫和殘存的地面工事,迅速佔領射擊位置,做好戰鬥準備,待敵臨近時,用機槍、衝鋒槍、手榴彈、手雷、爆破筒等火力,迎頭痛擊敵人,並針對敵衝擊方向和隊形變換,及時靈活轉移射擊位置,將成群敵人殲滅在陣前。當敵以重兵佔領我軍表面陣地時,適時退守坑道,立即報告上級,以密集炮火大量殲滅敵人,退守坑道人員相機實施反衝擊,殲滅突入之敵。敵敗退時,我以火力和兵力相結合,將其殲滅。用此法,我8連與敵激戰7小時,擊退敵20餘次衝擊,殲敵1500餘人。16時,敵再次攻擊,8連頑強堅守。8連4班在激戰過程中,連長3次派兵增援,副班長蔡興海均以陣地無工事依託、兵多徒增傷亡為由拒絕。友鄰1號陣地情況危急時,8連1班戰士王萬成、朱友光主動馳援,拉響爆破筒沖入敵群,與突入友鄰陣地之敵同歸於盡,使友鄰陣地得以恢復。他們就是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之一。這就是我們英雄的部隊,意志比鋼還堅,鬥志比鐵還硬,既能以智勝敵,又能捨身殺敵!

記者:我看到您在給原第12集團軍領導的信中說,要清醒地看到我們還存在著「短板」,這支英雄部隊有60餘年沒有打過一個像樣的仗了,缺乏現代條件下的作戰經驗。那麼,和平時期的鐵拳頭從何而來?

許克傑:在那封信的後面,我附上了回憶上甘嶺戰役的文章《12軍鏖戰上甘嶺忠誠鑄軍魂》,希望將這一勝利作為「強軍樣板」供部隊學習。我認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必須與繼承發揚我軍光榮傳統結合起來。上甘嶺戰役是體現我軍光榮傳統的一個典型戰例,充分彰顯了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紅色基因。

我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是始終堅持和貫徹古田會議精神的結果。在黨的絕對領導和政治工作堅強保證下,我軍才得以始終保持特有的優勢,即人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從而戰無不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是我們人民軍隊永遠不能變的軍魂、永遠不能丟的命根子!新時代,我們狠抓練兵備戰、鍛造鐵拳頭,除了堅持發揚我軍特有優勢外,還要做到知己知彼,有選擇、有鑒別地學習外軍經驗,彌補我之不足;更要根據作戰對手的特點、強弱情況和我軍作戰任務,深入探索創新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在實戰中做到避敵之強,擊敵之短,敵變我變,戰而勝之。希望廣大官兵繼承先烈遺志,對黨絕對忠誠,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加強政治學習,刻苦鑽研習武,提高軍政素質,爭做「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作出新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細微之處彰顯人民民主真諦
莫安會敦促西方反思單邊政策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